終于熬過了辛苦的高中,很多同學對于大學生活心向往之,但是據不完全統(tǒng)計,大學期間是浪費率相當高的一段時間,大家像要拼命犒勞自己一樣,在此期間睡覺睡到自然醒,游戲打到昏天黑地,戀愛談得花前月下,過程很幸福,但是很多同學到大四的時候后悔不已,更多的人會在中年時候更加后悔。那大學期間到底該做什么事情么?總體來說是學技能,建三觀,見世面,上社會。
首先要做的依然是學習學習再學習。老生常談了是吧?跟高中的學習不一樣,這個學習不是要高分,是學習力。大學四年也許是你人生當中最后的一個有大塊整段時間可以用于學習的機會。是要脫離高中模式,學會自學,依靠上課、網課、圖書館或者咨詢專業(yè)人士,迅速的掌握某一門課或者某一種技能,提高學習效率。除了你的專業(yè)課,還有你想學沒有學到的專業(yè),還有你有興趣的事情,全部都可以學,試錯成本此時最低。
大學生,有著成年人的外表,但是仍然是孩子心性,尤其又一直經歷的是簡單單純的學習生活。在大學的四年時間當中,即將會面對自己掌控時間、自己面對就業(yè)情況、自己面對情感問題等等,這一系列人生重大問題讓一個孩子去決定其實真的是很危險的事情。新聞中常常看到大學生因為情感問題、學業(yè)問題跳樓自殺的報道,不論什么原因,根源是沒有正確的三觀。在此階段,要刻意培養(yǎng)自己正確的三觀,多看多聽多想,遇事不能一根筋,很多事情會有很多種立場來看,也會有很多不同的觀點。
多見世面絕不是大家拿著父母的錢到處旅游,當然有這樣的家庭條件沒有問題,但是父母還掙扎在溫飽線上,你到處揮霍就不對了,沒有條件并不影響見世面,見世面也不光是見這些好的事情,見世面不光是要多走多看其他地方,還要多見人,百樣米養(yǎng)百樣人,人和人作為物種很相似,但是作為社會人會有很多差別,什么樣表現的人偏執(zhí),什么樣表現的人樂觀,什么樣表現的人堅韌,寵辱不驚又是怎樣的,小人得志又是怎樣的。風土人情見多了之后,你會有更正確的判斷力。
所有的理論,都得落在實踐上,所以要在社會上實踐,成年人的社會可能有點殘酷,但是既然我們無法逃避,早早面對可能會更好。在社會上鍛煉你的技能,體驗賺錢的艱辛,看世事百態(tài),是最快的成長方式,很多父母不舍得,很多孩子也不愿或者不敢,不管什么原因,逃避絕不是好方法,只會讓孩子將來更加陷入無措。
大學四年,混起來過得飛快,但是四年之后你就會作為一名成年人獨自面對很多事情,提前磨好刀,沖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