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想被愛,都想今生得一人共白頭。在這方面,男女都一樣。
相愛容易,相守難。這大概是人們為什么對愛情天梯這么迷之向往的原因。
《天梯》創作自香港的年輕組合C AllStar,在《我是歌手》第四季中,李克勤演唱了這首歌,很快被更多的內陸歌迷所熟知。
C AllStar是四個年輕人的組合,他們得知愛情天梯的故事后,就想寫首歌送給為妻子用了五十多年時間,建造了一條六千多級天梯的劉國江先生。
他們親自拜訪了徐朝清老人,并表示寫出來的歌首先讓老人過目,可是在歌曲創作完結的前一個月,老人沒有撐下去,隨著先逝的劉國江老人而去。
愛情天梯的故事沒有什么轟轟烈烈,平凡中的珍貴讓很多人動容,卻因為難能可貴,求而不得讓人羨慕感動。
初聽粵語歌,不懂歌詞,但卻總是能從歌曲中聽出感情。
記得的第一次聽粵語歌,是班上的一個男生唱的。不過不記得是小學還是初中了,人也忘了是誰了。
但當時就記得自己瞬間變迷妹,拿著崇拜的眼光看他,雖然聽不懂唱的什么,但就是覺得十分好聽。
所以,從那時起,可能潛意識里就覺得喜歡聽粵語歌的人,要比不喜歡聽的人情感豐富,而且低調有內涵(允許我大笑三聲,哈,哈,哈)。
有人大概會說你裝逼,聽不懂還裝作聽的很懂。
可是,聽粵語歌聽歌詞是一方面,但是從旋律和歌詞的平仄中,歌手的演唱中就能聽到說不出的情感。
很多人說粵語有9個音調,而普通話只有4個音調。9個音調表達情感能更加豐富,所以才會讓人覺得粵語歌比較好聽。
應該是很有道理的,不過我對粵語的發音什么的真的沒有研究,只覺得難學。
其次,粵語有 56 個韻母。比起普通話的 24 個,在口型變化方面非常豐富。非粵語人士覺得粵語歌好聽可能有這個原因。
聽一首粵語歌總容易失神,每首歌似乎都是一個故事,沉溺于歌詞中,想著這首歌究竟在講什么。
雖然從理論上講了粵語歌為什么好聽,但是還是想說說為什么粵語歌總有說不出的深情:
首先要講的是,粵語的歌詞。林夕和黃偉文是粵語歌的兩大填詞大神,歌詞寫得好就能夠引起共鳴。聽到一首好歌,無外乎,歌詞所寫剛好表達出你的境況。
從粵語的起源發展來看,有人說粵語歌的歌詞有點相似于文言文,韻味十足,大多數的粵語歌詞中確實有這種感覺。
比如,“你和我”在粵語歌詞中是“你共我”;“哪個人”在粵語歌詞中是“誰人”;“黑發”在粵語歌詞中是“青絲”,“尚記得”“唏噓”等等。。
粵語歌詞中有意象之美,含蓄中直白的不尷尬,將情感委婉而準確的表達,不像很多非粵語歌詞直白的不美麗。
再者,就是粵語歌的歌手了。基本上八九十年代,甚至21世紀,好的歌手都是唱粵語,港樂的發展也帶動了內陸音樂的發展。
往往一個歌手有感情的演唱和平淡的演唱觀眾都能夠聽得出來,而富有感情的演唱方法是粵語歌讓人總感覺深情的重要原因。
從張國榮、四大天王、Beyond、草蜢、梅艷芳、許冠杰到譚詠麟、陳奕迅、陳小春、陳慧琳、梁詠琪等都是粵語歌歌手。
他們演唱用感情,這是完勝非粵語歌曲的武器。如果說標題的答案只有一點的話,那就是唱歌用感情。能感染人的只有真情。
也許粵語歌的曲調和發音,能比較好的讓歌手自由發揮自己的情感,讓感情在歌曲的演唱中收放自如,所以當你唱起粵語歌時不自覺的就多用些感情了。
聽粵語歌總是有這種說不出的深情,可能還和本身不能第一時間聽懂歌詞,不自覺的把這首歌放大化有關。
但是,這卻不妨礙我們讀懂歌詞后,依舊愛這首歌。
幾多對,持續愛到幾多對
幾多對,能悟到幾多精髓
這首《天梯》是近幾年新創作粵語歌中最好聽的。有故事有感情,詞美歌美歌里的人更美!
希望粵語歌能經典不息,好歌不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