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自律,越自由”,“越自律的人,人生越容易開掛”。
人們都了解自律的重要性和好處。那么,怎樣才能成為自律的人呢?
先聽我講一個從國外視頻看來的故事:
盧卡斯是即將進入大學的年輕人,出生單親家庭,他和媽媽及妹妹度過艱難童年。
家庭的壓抑,讓盧卡斯沉溺于煙酒和派對。直到母親病逝——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陪他渡過艱難歲月的人死亡。
他成為一家之主,要生存和照顧妹妹。
正值暑假,盧卡斯應聘成全職保潔。每天去打掃衛生,日復一日,他不放過每一個賺外快的機會,堅持嚴格要求自己。
辛苦賺錢勉強度日,但他不愿告訴朋友,決定如果朋友邀請他去玩就告訴說:自己要輔導妹妹功課,要給她做晚餐。
他慢慢習慣瘋狂地工作,不再有負擔,也習慣不叫外賣,自己做飯。
開學后,他每天上課,把全職變成兼職,然后習慣上課、工作、做飯的規律。他從不翹課,努力取得好成績。堅持到畢業,他終于找到高薪工作。
此后,他一直保持良好習慣。
曾放蕩不羈的盧卡斯終成命運的主宰。
毫無疑問,盧卡斯是個很自律的人,那么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1.找到一個強烈的動機
故事里盧卡斯的強烈動機就是—承擔起母親逝世后養活自己和照顧妹妹的責任。
正是這個動機促使他去找了保潔員的工作,也才有機會有后來系列變化。
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當幸福來敲門》里的爸爸克里斯·加德納,決心當一個好爸爸,但事業不順,每天奔波于各醫院賣骨密度掃描儀,卻銷路不好,窮困潦倒。
在工廠工作的妻子受不了離開他,他也因交不起房租,和兒子流落街頭。
他沒放棄,每天很努力去找尋醫院購買骨密度掃描儀。直到看到一群正裝打扮,洋溢笑容的群體,他覺得那是他想成為的人,他問開紅色豪車的男人:你做什么的?怎樣做到的?
那個男人說:我是證券經紀人。
克里斯發誓要成為一名證券經紀人。
他去找維特證券的經理爭取到實習機會。
克里斯一邊賣儀器掙生活費,一邊堅持每天學習證券經紀知識,因為年紀大和文憑被嘲笑,但他堅持著,每天帶兒子住教堂救濟房,住不到時還住過公共廁所……
就這樣,極其艱苦無薪工作六個月,他憑借自身天賦和日復一日地堅持學習,從20名實習生脫穎而出。成為一名優秀的證券經紀人,也給兒子過上了好生活。
擺脫窮困現狀,成為有錢的職業人,給兒子好生活,做一個好爸爸都是他的動機。
現實愈發糟糕,引導他改變的動機愈發強烈,如果沒有這個動機,就不會有一系列行為的發生。
凡和改變生存相關的動機都是強烈的。
如果你還沒來得及改變和自我管理,那么一定是你活得尚且舒服,要么是見識太少,要么是心氣不高。
所以,要想成為自律的人,就先找到一個目標,承擔一些責任吧!讓它成為你改變現狀的強烈動機。
2. 堅持做一件事,養成習慣
僅僅有動機就可以了嗎?
當然不。強烈動機能保證你“三分鐘熱度”,要養成“自律”,就需要把一件事重復做,堅持做,直到成為習慣。
故事里的盧卡斯是堅持工作,每天都去做保潔,每天下班后,堅持做飯給妹妹吃。
一開始的行為是承擔照顧妹妹這個動機引發,后來的持續性行為是因為習慣。
我認識的人里,沒有誰比一個減肥成功并保持身材的A小姐更自律了。
158,120斤,她僅僅用暑假2個月瘦了32斤,然后一直保持88斤的身材。
如何做到?
A小姐說一開始是想改變胖丑狀態,于是節食+運動瘋狂瘦身。最苦的是瓶頸期,怎么運動都不瘦,那一周每天只吃早上一個水果和一杯麥片,保持運動2小時。
因為曾經減肥反彈過,她在瘦下后,依舊保持清淡飲食,每天中午正餐+水果,晚餐從不吃淀粉食物,只吃果蔬和高蛋白食物。
盡管保持得很好,她依舊每天早起跳30分鐘健身操。一不小心,練成了馬甲線……
直到現在,她吃飯依舊很少量,吃多兩塊肉就覺得身體不適,對蔬果格外偏愛。
我問她這樣保持辛苦嗎?
她說:已經習慣了,你現在讓我多吃我的身體和心理都不舒服。
健身教練曾對她說:肌肉是有記憶的,細胞是可以更換的。
堅持清淡飲食久了,你體內渴望“油膩食物”的細胞就會更換掉; 鍛煉久了,你的肌肉有記憶,一切運動就能輕松應對。
所以,做一件能讓你變好的事,堅持做,把它變成習慣,哪怕是工作。
3.進行自控力遷移
自律的人表現為:自我控制能力很好。
故事里的盧卡斯一開始表現為堅持工作,堅持回家做飯。
后來,他把這個能力轉移到學習上,堅持上課不翹課,努力考取好成績,同時兼顧兼職和養家。
4年后畢業,憑借高績點也獲得好工作。
這是他在工作上養成的自控力轉移到了學習上,所以能高效管控不同領域。
高中同宿舍的L小姐,因父母常常吵架或動手,她下定決心要好好學習,考取北方一所好大學,遠遠逃離他們。
她早起晚歸,努力學習。為了頭腦能盡快清醒,她逼自己起床晨跑30分鐘。
她發現時間不夠,科目太多,再高考來臨前3個月,她給自己下了死命令:每天睡前半小時把當天復習內容過一遍。
連早起跑步我都做到了,不過是躺在床上腦子里做總結,要試一試。
逃離家里的動機——堅持好好學習——每天晨跑——每天半小時總結。
這一系列自控力極高的行為,最終為她取贏得去北京上大學的愿望實現。
動機再強烈,都需要行為實現,行為有了,自控力有了,就能養成習慣,就不需要用很強的意志力來驅動。
先用自控力完成一項工作,然后再把這種自控力運用到其他領域上。生活里一些列的事項就會輕松起來。
4.有預先計劃抵制誘惑
預先計劃抵制誘惑,也叫“如果—就”原則。
成為一個自律的人,動機、行為都很重要。但是,生活在社會里,就避免不了人與人的接觸。有人,就有江湖,有人,就有誘惑。
自律者,除了管控自己,還需要管控自己和別人的關系——為了更好的明天拒絕一些外界誘惑。
我們想鍛煉身體,斗志滿滿堅持了一天,第二天,正想跑步,朋友打來電話說:喂,你在哪?今晚一起去吃飯,去吃你最愛吃的白切雞。
然后,潰不成軍,我們把跑步計劃拋諸腦后,每天混跡于各種飯局和聚會。
No!不可以。
故事里的盧卡斯,怎么拒絕不好誘惑呢?他預想到朋友邀請他外出,他想好了應對措施:說要給妹妹輔導,要做飯,沒空。
所以,他成功拒絕跌回渾渾噩噩的狀態,走到更好的未來。
自律這條路上,最可怕的不是你不能堅持,是你好不容易堅持了一段時間,一不小心,又被拽回去以前那個狀態。
所以,你要學會對他人禮貌拒絕,學會抵制外部誘惑,適當運用“如果—就”原則。
如果朋友在我跑步前讓我去吃飯,就告訴他我吃過了,我要鍛煉,不如一起來跑步,或者下次再約。
墮落的溫床常以舒適的面目召喚你,一定要有原則地拒絕。
凡事有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在你還沒有真正能應付前,請不要發生。
有動機,有目標,有行為,有時間截點,還要有原則。
要想成為一個自律的人,就從四方面努力吧:
1.找到一個強烈動機
2.堅持做一件事,養成習慣
3.進行自控力遷移
4.有預先計劃抵制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