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常在想,我們到底為什么要旅行?
不管你有沒有意識到,我很難想象有誰心里沒有渴望過一場旅行。
也許,當你還是稚氣未脫的少年時,就曾經慷慨激昂地對著小伙伴們說:“有一天,我要去環游世界!”也許,當你正抓著青春的尾巴,享受最后的理想光芒時,你滿懷浪漫的向往對朋友說:“有一天,我要帶著心愛的人去環游世界!”也許,當你經歷過人生的風風雨雨,疲憊不堪卻依然充滿希望的時候,你會溫柔地對身邊的人說:“有一天,我們一起去環游世界吧?!币苍S,當你垂垂老矣,躺在長椅里曬太陽的時候,你突然自言自語:“好想現在去環游世界啊……”
相比這個世界,人的一生總是太短暫,短暫到猶如宇宙中漂浮的塵埃。如果從開始到結束,都始終在一個地方,平凡地長大、生活、老去,那么這一輩子,真如一頁輕薄的紙,被風一吹,就翻過去了,無聲無息。所以,人們才會那么在乎自己存在的意義,那么希望在自己有限的時間里,在這個世界留下濃墨重彩的痕跡。
如果說生命是一條線,線的長短是無法改變的,掌握在你手中的,無非是它的粗細。而旅行是這樣一種奇妙的方式,它讓你在別人的世界里匆匆走過,看著別人的生活,注視,欣賞,學習,感悟,雖然時光短暫,卻并不妨礙你恍然感覺自己同時擁有了多個人生,因此,這是讓生命之線變得豐富寬廣起來的一種方式吧。
叛逃·過客·放逐
一個學心理的朋友曾經對我說,人面對生活,通常只有兩個選擇:戰,或者逃。無論選擇的過程有多么艱難與漫長,最終你必須選擇其中一種方式。
當你厭倦了現世中的種種紛擾與壓力,厭倦了那個總是大義凜然選擇去戰斗的自己,會想要一場短暫的逃亡嗎?
收拾起簡單的行囊,去一個向往已久的陌生地方,你大可坦然微笑,不必像個逃跑的人那樣尷尬狼狽,這就是旅行的好處,沒有人知道你在進行一場隱秘的逃亡。
在這個陌生的地方,你只是一個無須負責的匆匆過客。這里的人們,好奇地注視著你,懷著輕松的心情,他們對你沒有任何敵意,他們不在乎你有什么樣的過去,也沒有興趣窺視你掩藏起來的傷口或者一切,因為,你只是過客。你不必去思考將用怎樣的表情面對下一個人,不必因為自己的某一個舉動而耿耿于懷地后悔或者羞愧,不必每天以打不垮的鐵人姿態出現在眾人面前,因為,沒有人會因為這些記住你。
于是在這里,你將自己狠狠放逐,可以不思考,可以懶散,可以荒誕不羈,可以歇斯底里,可以癲狂,大哭或者大笑,或者什么也不做只是發呆,就當是把一個赤裸裸地真實著的自己,牽過來放生寄養在一個遙遠的世界里,從此心安。
可能人越往前走,往年長的歲月走,越會發現,自己越難心安了吧。因為欲望太多,誘惑太多,需要武裝自己的工具太多,在這樣混亂的掙扎當中,就漸漸迷失了自己,越來越難以平靜。而總要經歷這樣的洗禮,然后毅然抽身逃離這一切,其實只是自己下意識地想要去尋找,一種內心的安寧。
過程是漫長的,苦痛的,艱難的,甚至枯燥的,但也可能是美好的,充滿成長的喜悅與希望。而最終,你能否找到?
*
在路上
有時候旅行,目的地其實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火車輪子撞擊鐵軌的聲音,飛機穿越大氣層的聲音,擁擠的巴士上面嘈雜的人聲,身后騎來一輛自行車的叮當聲。
重要的是,無意邂逅的一場大雨,午后街道的寂靜陽光,微醺的晚風,清脆的黎明。
重要的是,車窗外飛速后退閃過的,大片的等待收割的麥田,還沒有發芽的剛剛植好的樹苗,沾上了路上行駛的車子帶起來的灰塵,陰霾的天空下,霧蒙蒙地籠罩著水汽的綠色的水庫,茫然地站在路邊,張大嘴看著你的陌生人,他似乎在想些什么,又似乎什么也沒有想。
重要的是,悠閑地蹉跎時間,假裝自己是富有的時間商人。
林語堂說:“一個好的旅行家決不知道他往那里去,更好的甚至不知道從何處而來。他甚至忘卻了自己的姓名?!蔽覀儾桓乙赃@樣的“家”自居,因為旅行對于我們來說,還不能成為曠日持久的“事業”,但無法否認,這樣的一種狀態與境界,其實正是我們想要達到的。
遺憾的是,我們總是忘記自己最想要的旅行到底是什么,我們精心地不落下任何細節地準備或者什么也不準備,經過充滿疲憊的跋涉或者方便舒適的方式到達一個地方,匆匆地走馬觀花看過一眼或者只在某個角落呆上一個晚上然后離開,不留任何痕跡地離開,在即將抵達回程的終點時,常常有空虛的恐慌:時間,竟然過得如此飛快,飛快到你來不及記住什么,旅程便已結束,等待自己的這個城市,以迫不及待的姿勢迎接著你的歸來。而你感覺不到絲毫欣喜與親切,只有麻木。
那么,為何不好好珍惜在路上的時光?那些一直在耳邊響起的聲音,那些時刻伴隨時刻變幻不停的天氣,那些不經意間闖入眼簾的沒有預期的人和風景,那些在眼前可以看清楚的流逝的時間……而不是昏天黑地地沉睡,或者空洞無聊地游戲。
*
風景
如果一生都在一個地方生老病死,你永遠不會知道這個世界的其他角落,有著什么樣的美好,那里的人們,都在過著怎樣的生活,就算翻看畫冊,就算聽別人講述,遠不及自己親眼見到那樣真實。
有時候你可能會嫉妒他們,那些生活在美景旁邊的人,嫉妒他們的福氣,其實,也許你自己在不知不覺間,也成了別人嫉妒的對象。因為凡是遙遠的地方,對我們都有一種誘惑,不是誘惑于美麗,就是誘惑于傳說,美麗與傳說,是神秘的未知和吸引。即使遠方的風景也許并不盡如人意,也許等到親眼所見我們會抑制不住地失望,我們也無需在乎,因為這實在是一個,迷人的錯。
你向往那些輝宏壯觀的自然奇跡,凱巴布高原上的科羅拉多大峽谷,縱貫蜿蜒于澳洲東海岸的大堡礁,左手印度洋、右手大西洋的好望角,終年覆蓋著皚皚白雪,在蔚藍的天空映照下,格外高遠的洛基山脈,突兀于一望無垠的茫?;脑校q如一座超越時空的自然紀念碑的艾爾斯巖,有著雷霆萬鈞的磅礴氣勢的尼亞加拉大瀑布,充滿著神秘與幻想的亞馬遜森林……
你膜拜那些用纖弱的人類之手創造出來的寺廟,佛像,宮殿,長城,遺址,陵墓,金字塔,兵馬俑……
你留戀那些充滿生活風情的古鎮,沙灘,小島,海港,溫泉,城市街道,霓虹燈閃爍的酒店,需要抬頭仰望脖子酸疼的高樓……
你喜歡那些還沒有染上世俗色彩的凈土,明亮的天空下只有你一個人獨享這青山,麗水,紅花,綠樹,草地,高原,大漠……
或者,你僅僅是這樣——坐在荒涼的土路上,看夕陽落下山頭,像個詩人那樣哀愁;靠在異鄉的街角,靜靜地看遠處輝煌的燈火,猶豫是忘卻還是思念;裹緊身上的衣服,看寒風荒離、孤橋落寞、老樹蕭瑟……
*
人們
在電影《Into The Wild》里,也許最令人震撼、難以忘懷的,是Alex在阿拉斯加的荒野中度過的那個冬天以及最后絕望地死在那里的那個春天。但是,那樣單薄的一個片段,還不足以支撐起整個影片,因為這樣一個問題:他為什么會感到絕望?為什么想回去了?——這才是影片最終要告訴我們的吧。盡管一直那樣決絕地抵觸人類社會,一直固執地逃離人群,但Alex依然要四處打工才可以延續自己的逃離,所以不可避免地,認識這樣那樣的人,不拘小節豪爽的農場主,青春美麗的吉普賽姑娘,同樣不斷旅行的有緣的夫婦,孤獨善良的老人,正是這些人,讓Alex的旅途不再寂寞,也讓他開始思考,到底怎樣的快樂,才算是真正的快樂。
你無法抗拒旅途中那些可愛的人們,他們在什么地方,露出什么樣的笑容,說過什么話:一起住在簡陋的旅館里,給你看他認真標注的地圖,如果語言不通,就各自說著對方聽不懂的話,安靜的小房間里,卻因此少了一分寂寞;在荒涼的路邊休息的時候,分給你一小袋餅干,或者半瓶水,伸出手來拉你一把,告訴你這條路會通向哪里,要怎么走才更加輕松;像福貴一樣拉著你說話,身邊是他的狗和牛,絮絮叨叨地說起這一輩子大大小小的所有故事,露出云淡風輕的豁達微笑;在安靜的小酒館里,突然在你的對面坐下來,一邊請你喝酒,一邊悲傷地傾訴著自己的失戀,因為知道你是陌生人,知道以后再也不會遇見,所以他現出最真的自己,而你帶著苦笑,假裝認真在聽,其實忍不住想起自己的事情;幫焦急的小姑娘救下爬到樹上去的小貓,她開心地請你吃冰淇淋,告訴你她經常會一個人在家里表演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的故事;年輕的小伙子靠在門邊,用低沉的聲音講著電話,應得多,說得少,以為他在跟遠方的女友吵架,他卻告訴你,是母親打過來的;樂觀的老藝術家,在海邊租一個小小的房間,擺滿他自己畫的大海和遠山,送一幅給你,說:帶回家鄉去,你還能聽到這里海浪拍打礁石的聲音和海鷗的鳴叫聲……
相信每個曾經旅行的人,記憶中都有著一些印象深刻的人吧,短暫的友情同樣可以深交,在某一刻你們甚至以為對方是知己,因為陌生,反而可以毫無顧忌地敞開心扉,離開以后,也許還會聯系,也許就此別過,但總之,你們的人生在某些地方產生了交集,猶如流星劃過夜空,瞬間迸發出燦爛美好的光芒,照亮了茫茫黑夜,也照亮了一段人生。
*
明信片·紀念品
有的人旅行到某個地方,喜歡精心挑選一張精美的明信片寄給朋友,寫上滿滿的祝福的話語,讓他們感受一下當地的風情,看到自己所看到的世界,同時也帶去一份真摯的問候。有的人喜歡收集很多紀念品,沉重地裝在行囊里,無論多么疲累都不扔下,回家以后,從包里寶貝一樣地掏出來,細細把玩,旅行的一切,仿佛還歷歷在目。
不要不屑于這些俗氣的舉動,明信片給別人,紀念品給自己,它們承載的,都是一個地方的味道與呼吸?;蛟S等老了以后,你可以將它們,像分糖果一樣,分給兒孫們,并且講一講當年的小故事。
當然,從大市場批發過來的所謂紀念品,也許真的會讓你興致全無,因為旅行的快樂,于你是獨一無二的,不可以被復制、仿造、討價還價,更不可以被打上惡俗的烙印。
那么,去海灘上撿一枚小小的海螺吧,放在家里的枕頭邊,耳朵貼在上面,還可以聽到海風的聲音;在山腰摘一片紅艷的楓葉吧,夾在厚厚的書本里,打開書,醉人的清香撲鼻,那是秋天的味道;請慈祥的老爺爺寫一首《赤壁懷古》吧,假裝是古代名家的墨寶,掛在客廳里,調皮地微笑著想起他講古時的表情;如果淳樸的大娘送你一袋黑黑的布滿煙灰的腌肉,不要皺眉,開心地收下吧,放在廚房的壁櫥里,偶爾心血來潮吃一點,你會發現那也是無上的美味;如果害羞的苗族姑娘送你一個精心繡好的小挎包,不要扭捏,大方地收下吧,那是她一針一線的真心實意,雖然沒有機器那么完美,卻帶著無法比擬的溫暖。
*
光陰·記憶
通常情況下,旅行結束,不管有多么留戀不舍,你終歸要回到自己的世界里。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需要扮演的角色,都有一份責任,不可能永遠逃避下去。
但無論如何,這段旅行所留下的記憶,是彌足珍貴的。多年以后,還能記起這一段光陰,也許景色和面容都已經模糊,但有一些氣息,比如街邊燒烤的炭火味,路過西點店時撲鼻而來的面包香,隔壁人家做晚飯的青蔥和辣椒的香味,加油站的汽油味,身邊飛速駛過一輛大卡車揚起的塵土味,金黃的臉上滿是皺紋的干瘦老人,手里的大煙桿冒出來的旱煙味;有一些聲音,比如黎明時分窗外突然響起的鳥鳴,清晨時分小巷子里賣早點修車補鍋的吆喝聲,正午時分馬路邊大樹上一片一片知了的叫聲,黃昏時分晚歸的自行車鈴聲,夜晚時分遠處的田野里此起彼伏的青蛙的咕咕呱呱聲;有一些感覺,比如靜靜地坐在火塘邊,突然不可遏制地想起遠方的某一個人,窗外有猛烈的風吹過,開始后悔自己沒有帶一本杰克·倫敦的書在身邊,走在街上覺得風剛剛好,太陽也剛剛好,遠遠望著一排小店門口,一對年輕的情侶正在激烈地爭吵,愕然發現自己已經青春不再,搖頭嘆息,看見身邊的人都帶著幸福的急切表情往家趕,于是想起來自己也應該回家了……這些,永遠不會忘記。
記憶,是一個人的財富,無比寶貴的財富,如果有一天你真的一無所有,美好的記憶也許是唯一能夠支撐著你勇敢走下去的力量。
*
希望·成長
一直以為,旅行的真正意義,絕不在于你征服了多少座高山,趟過了多少條河流,穿過了多少個困難重重荒無人煙的不毛之地,更不在于你累積了多少地名,珍藏了多少照片,充實了多少個假期。
而是在于,在這段耐心的行走、真切的注視和寂靜的思考中,你究竟學會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有沒有看到希望,有沒有覺察到自己的成長。
還記得自己最初是因為什么出來的嗎?為了逃避什么,還是為了尋找什么?那么,你找到了嗎?你開始明白自己存在的意義了嗎?你知道自己到底想要怎樣的生活了嗎?你確定已經足夠堅強,可以再去迎接新的戰斗了嗎?你對即將到來的日子,已經有美好的憧憬和清晰的步伐了嗎?
洋洋灑灑列出以上諸多這些理由,也許會有某一片段讓你感同身受,也許你一直想要遠行,只是沒有辦法用確切的語言來描述那種愿望為什么會產生,當然,也許你完全不認同:想那么多干嘛?旅行難道不應該是一件輕松的事嗎?那么,就這樣告訴自己:“哦,因此,我要去旅行了?!比缓?,整理行囊,出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