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夢想有一天,能夠擁有這樣一本護照,到世界各地旅行時,可以全世界面簽;
我夢想有一天,發現我愛的人就在身邊,疲倦時我們可以相擁而眠;”
-為什么旅行,大概每個人心中的答案都不一樣吧。
-“那你旅行是因為什么呢?”?
-就想去看看這個世界,了解更多這個世界的精彩。
中午跟朋友聊天,說起這個中秋假期怎么過的,聽說我沒有回家,第一反應就是你又跑去哪里旅行了? 如實匯報我宅在廣州,今天大半天過去了就只看了一本書和兩部電影,剛好手中拿著剛看完的小鵬作品《我們為什么旅行?》,隨手拍了封面發過去,結果朋友就順勢問了起來,為什么旅行呢?
當時竟然有點愣住了,看完了整本書,我還沉迷于小鵬展示的各個旅行點的故事和美景之中,尤其是心中還在琢磨著北京到莫斯科這趟火車之旅的精彩和期待,想著大概的費用和時間云云,竟然還沒來得及概括中心思想。于是有了上面的對話,旅行于我就是讓自己更充實更飽滿,就是想去看看這個世界看看別處的生活。
《我們為什么旅行》是小鵬夢想三部曲之二,第一部是《背包十年》,相信很多旅行者都看過,一個人因為喜歡旅行,而把他發展成了自己的職業,那的確是真正的熱愛,并且也是一個很勇敢的決定。也許有很多人都說自己喜歡旅行,但是并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放棄安穩的工作生活,去環游世界。當很多年輕人把環游世界當作夢想時,許多人已經行動起來,真正的去實現和觸摸這個世界了。
我們為什么旅行分八個章節,從各地的大自然美景,到在路上各交通工具上的奇遇,當地的美食和各種其他的旅行體驗,以及在路上遇見的一個個陌生人和美麗的故事~每一個都那么精彩多姿,每一章都那么深刻而難忘,旅行不只是看風景,整個旅行的過程就是一個成長自我的過程,你通過一個個風景一個個故事而更好的認識了你自己,這或許是作者要展示給我們的答案之一。
另一個答案是,因為夢。人活著,不過就是一點兒夢想加一點兒信仰。小鵬在書中以切.格瓦拉為例,醫學院畢業的格瓦拉,跟朋友開著一部摩托車橫穿整個南美洲8個月,一路上看風景,搞艷遇,做義工,他因為在秘魯的麻風病醫院做了幾個月的義工,而看到生活并不像詩篇那樣美好,從而開始了解到拉丁美洲各國人民的貧苦,開始形成國際共產主義的信仰。格瓦拉是因為夢想開啟了旅行,因為旅行而找到了信仰。旅行成了他連接夢想和信仰的紐帶,而這也是小鵬一直走在路上的原因,并且把格瓦拉當成人生導師的原因。
那我旅行是為了什么呢?
一如看到北京到莫斯科這列K3火車之旅時,內心的促動和興奮,讓我馬上就去各大攻略網查攻略看預算計時間……只為了去看一下西伯利亞和貝加爾湖的美,6天的火車之旅對我而言并不會多么痛苦,因為風景不會亞于青藏鐵路沿線的美。
于我,旅行就是對遠方的好奇,以及對未知世界的探索和認識,我相信這樣的經歷可以成就更加飽滿充實的自己,而我,將會更加喜歡那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