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念一段故事
一個曾經摯愛的人,致三毛。
來自念一段故事
?主播:芝子 / 文:木木?
01
怎樣才能忘掉一個人,一個曾經摯愛的人,
華仔說:”來一杯忘情水“
一杯水,忘掉所有
倘若真有真一杯水,你是否又會選擇喝下。
愛上一個人,不易,選擇放下,甚至,忘掉談何容易。
那既然如此,在愛來的時候,我們是選擇繼續還是假裝
渾然不知喃,我想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答案,。
今天,我想說說,這樣的兩人。
陳懋平,王洛賓。
我知道你想說,三毛,三毛不是和荷西嗎?
對,三毛是很愛,很愛荷西。
但我想聊的是,荷西離開三毛以后,三毛的生活
我也不想去說,對三毛到底是怎樣的傷心和落魄。
我只想好好的念一段,三毛和王洛賓的忘年之念。
三毛很小的時候,就喜歡王洛賓的歌。要聊起三毛和王洛賓起因的故事
要從另一個故事說起
1989年,香港女作家夏婕在新疆訪問過王洛賓后,在《臺灣日報》發表了3篇《王洛賓老人的故事》,很受讀者歡迎。
三毛感動于這樣的故事:
每天黃昏,他都坐在門前看夕陽;
天黑后,總要對著懸在古舊墻壁上的太太遺像,彈一首曲子給她聽。
她說:“這個老人太凄涼太可愛了!我要寫信安慰他,我恨不得立刻飛到新疆去看望他!”
于是,三毛問夏婕要了王洛賓的地址。
02
后來,在1990三毛再一次赴敦煌、吐魯番游覽的時候,專程去拜訪王洛賓老先生,那個時候77歲的王洛賓,
對47歲的三毛知之甚少,只聽說她是臺灣著名作家,但是王洛賓老先生還是很熱情的接待了她,他們聊的十分投機,
對于三毛的初次造訪,顯而易見,王洛賓記憶深刻。
王洛賓評價三毛:“真是一個熱情、開朗、灑脫、無羈的女人!”
第二天晚上,王洛賓到賓館為三毛送行。當他向服務員詢問三毛時,驚動了賓館上下的人。
原來,三毛登記住宿的證件上使用的名字是她的本名陳平,這沒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如今王洛賓說要找三毛,頓時引起轟動。男女服務員奔走相告,抱來一大堆三毛在大陸出版的書,請她簽名,王洛賓這才得知三毛的影響力原來如此之大。
來自粉絲們突如其來的沖擊,使得二人再沒機會靜靜傾談。
分別時三毛告訴王洛賓:“9月份我一定再來看望您,請給我寫信。”
在三毛離開烏魯木齊僅9天后,她倒先給王洛賓寄來了第一封信。
在信中,她把兩人的這次相識看作是不可抗拒的天命,而且她也不認為彼此間有年齡上的界限,并率性地宣言:你無法要求我不愛你!
此后3個多月間,兩人共寫了10余封往來信。面對三毛無遮無攔、躍然紙上的熾烈感情,作為寫過無數情歌的藝術大師,王洛賓絕不是不解風情的木訥之人。
正是三毛的率真與坦誠,讓他已經死水一潭的心湖又起漣漪,但橫亙在兩人之間的現實又令他惴惴不安。
三思之后,他寫信給三毛,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彷徨:蕭伯納有一把破舊的雨傘,早已失去了雨傘的作用,但他出門依然帶著它,把它當作拐杖用。王洛賓在信里不無憂傷地自嘲,“我就像蕭伯納那把破舊的雨傘”。
之后,王洛賓漸漸減少了給三毛寫信的次數。為此,三毛匆匆來信,嗔怪他:“你好殘忍,讓我失去了生活的拐杖!”
12月11號,三毛最后一次給王洛賓寫信,告知他自己已與一位英國老友訂婚,并感謝王洛賓曾經的招待。
但事實上,三毛并沒有跟任何人訂婚。
03
1991年1月5日凌晨,王洛賓從收音機里,聽到了三毛自殺身亡的消息,恍如晴天霹靂,他悲痛不已。
此后那段時間,他開始整瓶整瓶地喝酒,麻醉自己。
在他家門廳的前臺上,擺放著一張三毛的大幅照片,還有三毛臨走前剪下,留存在樂譜本內,用白絹包起來的一縷秀發。
王洛賓始終覺得自己愧對三毛,更有負于三毛。
王洛賓生平所寫最后一首情歌的主題,它的副題是“寄給死者的戀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