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子巖其實是在漓江游完后去的,因為覺得把銀子巖和漓江山水十里畫廊放一起怎么都會打破心中的那份和諧,所以就放到了后面提。都說來桂林旅游“看山水,穿奇洞”,桂林陽朔地區(qū)特有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無數(shù)的溶洞。所以洞是一定要去游覽一下的,何況又聽說“游了銀子巖,一世不缺錢”,這種說法簡直是太符合普通大眾的心意了,無論如何這個洞我們是要穿一次的。
銀子巖座落于荔浦縣,是開發(fā)較早的溶洞,因為里面的一著名鐘乳石瀑布會發(fā)出閃閃銀子的亮光,所以取名為銀子巖。來旅游看山看石,三分實像,七分想象,越看越像。中國已開發(fā)好的巖洞總是用七彩燈光打射,使得更加符合想象。不知道這些燈光是否會對這些自然生態(tài)造成影響。其實,我還是喜歡白色燈光照亮一下,可以看到真正的乳石生長狀態(tài)。
在參觀中盡管有隨身講解耳機播著讓你展開想象,我忽然感嘆起地質(zhì)學家怎么探實這個溶洞的,溶洞內(nèi)部的最高落差有三層樓之多,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多大的膽才能探清這個溶洞。想著今年泰國那次小足球隊員的溶洞遇險事件,想著如果這里沒有燈光是何等恐怖。本來對溶洞之游有點感冒的,正好老爸也是耳背,聽不清講解什么,只顧一直朝前走,我正好一路緊跟到底。
印象劉三姐
晚上去看了印象劉三姐,現(xiàn)在屬于淡季,演一場,但也滿滿當當估計有幾千人,暑假高峰期間一天三場。中國第一個實景山水演出,周圍特色山峰,當中一湖,大都的演出都在這個湖上。當劉三姐一一曲獨有的“唱山歌嘞-”拉開序幕時還是很震撼的。也許每個人看演出能品出不同的故事。演出從三姐對歌,漓江漁火,山村日常生活,三姐最后奈何橋上等三年后被阿牛哥接走,采茶女起舞落下帷幕。整個服裝都很美。據(jù)說所有的演員都是當?shù)厣贁?shù)民族村民,陣容強大,老謀子導演的從2004年一直原封不動演到今天。
龍勝梯田
第二天離開陽朔,出發(fā)去龍勝。百度上說龍脊是一個廣泛的地理名詞,其有“龍脊十三寨”之說,據(jù)說是因為居住在這一帶的居民活在神龍之脊背上而得名。
龍勝龍脊梯田主要是以農(nóng)業(yè)梯田景觀為主體,融入壯、瑤等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民族風情為一體。
導游介紹說龍勝有四怪:
頭發(fā)能當帽子戴(最長能到2.17米),耳環(huán)可當手鐲戴,全身都是銀絲帶,老人跑的比猴子快 ,到達寨子所看到的確實是這樣。壯族人家以生女孩子為榮,未出嫁的女孩頭發(fā)都用布包起來,不露發(fā)髻在外面。
而結過婚的則盤起發(fā)后在前面有個發(fā)髻。壯族女人的頭發(fā)都烏黑漆亮,都用外人無法知曉的秘方洗發(fā),洗完就光滑柔順,這秘方由寨子里統(tǒng)一制作發(fā)酵。所以長發(fā)也很好打理。
自從老爸發(fā)現(xiàn)自己戴帽子拍出的照片比平時好以后,他走哪兒拍照都要戴上。
龍勝的壯族平安寨是現(xiàn)在的稻作文化科學研究基地。抽穗的稻子在這里也盡情享受著大自然恩賜。
遠遠望去一層層延山而上的綠,鑲嵌在綠色中的山寨顯的寧靜而久遠。
進入寨子,巧遇80多歲的老太太柱著拐杖步履輕巧地下來。看我拍照,快速地從我身旁掠過。
屋后的雞也是神采奕奕的,肥碩肥碩的。
還有屋里的小黑露出可愛的眼神,一副悠然自得的樣子。
生活在這樣的世外桃源,人的節(jié)奏也變慢了,心也會慢一點寬一點。
出了寨門,門口有個賣百香果的老太太,一只眼睛不太好,但說話還是柔聲柔氣的,我先試吃了一個,真的不錯,買了兩個她幫我把果實裝入水平中,添入水就是一瓶最佳的水果飲了。
老爸一心一意想買個斗笠,因為不好帶,所以我們不贊成,他卻趁我們上廁所的機會自己溜去買了一頂,這下可得意了,拿著帽子玩起來了轉,我拉他在酒店大堂里的背景墻前拍了一張,有朋友說這不像漁夫到像樵夫。
酒店的房間位置極佳,正好夕陽西下,老爸拍照愿望強烈,來一張吧。
房間門口的秋千也要來一張,美好的一天結束了。愿父母能笑口常開,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