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初中開始接觸紅樓夢,那時的我只是覺得是種任務,中國的文學名著是該接觸接觸了,硬著頭皮翻開她,“開辟鴻蒙,誰為情種”,說真的不懂,完全不懂,所以我棄讀了!
后來機緣巧合,不知怎的突然就愛上了里面的一個人物,櫳翠庵的妙玉,“欲潔何曾潔,云空未必空”她的孤傲,正是我內心一直的獨白,一個青春期的女孩子,傲的不可一世,傲的不知天高地厚吧!倒沒真正理解這個人物她背后的孤獨吧!她的孤傲是對自己的過分保護吧,她的清冷卻掩飾了對寶玉的那份炙熱,有時候,愛上一個人的時候最好不要去招惹他,因為受傷的必定是你,萬劫不復的更是你,她和寶玉只是那一縷佛緣吧,只可遠遠觀望吧!不禁讓我想起倉央嘉措的那首: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寶玉會負了她,她深知,但那支紅梅終究在潔白的雪里更加鮮艷,越想隱藏,越明顯,有人說愛是咳嗽,是掩飾不了的!
高中枯燥的生活讓我壓抑不安,內心的叛逆,我不喜歡看安妮寶貝,更不喜歡郭敬明,覺得他們的文字太過疼痛,我不理解陽光下白襯衫的側顏到底會讓誰的心里起漣漪,我翻開的卻是厚厚的紅樓夢,在里面尋找自己對古典文學的深情款款吧!自始至終受不了的便是寶釵的虛偽,認為她為什么讓自己活得那么累,應該像黛玉那樣的活著,后來漸漸明白,在這個世界上活著,還必須學寶釵的圓潤,生活和文字,到底是讓我唏噓不已,原來一切的我以為只不過是我自以為事吧!甚至覺得紅樓夢里寶釵的存在好多余,就像電視劇里的反派一樣讓我討厭,想想真是幼稚無疑啊!
都道是金玉良緣,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舉案齊眉,到底意難平。
是啊,到底意難平,意難平,生活總是這樣,歸于平凡,但是歸于平凡的你到底還是心有不甘,還是甘心于枕邊人并不是你最愛的那個呢?不得而知吧。寶玉肯定是心有不甘,他心里最愛的終究得不到,所以才讓他萬念俱灰吧。不要笑我幼稚的相信前世今生,因果輪回,這是一種感情的寄托,是一種對現事很多莫名其妙的萍水相逢最合理的解釋吧!絳珠草的前世被溫暖過,也是一種幸運,神瑛侍者萬萬沒想到她會來給他還眼淚吧!
每個人都是一樣的,讓你受過傷的,讓你得不到的,你才會倍加珍惜,倍加懷念,孰不知,回頭來終是一場空。現在快奔三的我,深刻體會到這種空空如也的恐懼感和無力感,所以害怕的不再是無法擁有,害怕的竟然是錯過永恒,所以我盲目的寄托于一顆救命稻草,才發現它在松軟的土里不堪重負,我一心想害怕錯過,卻忽視了真正的值得嗎?不過是自己的一廂情愿和自我欺騙。
同事和朋友開始勸我不要再看紅樓夢了,因為我的空間和朋友圈里充斥著滿滿的負能量,像極了黛玉,我自嘲道:是李逵的身材,林妹妹的心啊!我深知自己和林黛玉怎么可能是一個逼格的,我只是一個深深理解她的一個凡夫俗子,沒有前世給我溫暖過得人,我來到這個世界也不是來還眼淚的,我只是對自己的生活多了幾許不確定和消極罷了,但抑郁一會兒,還是該干嘛干嘛,哈哈大笑,看看自己的未來,勇敢的走下去吧!
看了紅樓夢整整三遍,又在電波里聽了聽蔣勛先生解讀的紅樓夢,但是還是覺得才知道了它的冰山一角,還沒有參透那首好了歌的真諦!畢竟還很年輕的我猜不透生活帶給我的到底是磨練還是痛苦。依舊深深喜歡著黛玉的生活方式,對待自然萬物的通透,黛玉葬花,這段,我心里一個版本,電視劇里曉旭演過的那段,真的是經典到不行!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那種哀怨和預知自己結局的悲涼,只有寶玉會心疼,只有寶玉會懂吧!花瓣一定要埋于地下才是最干凈的歸宿,比隨沁芳水流出去更干凈,寶玉和黛玉的這份相知,別人眼里肯定覺得是有毛病吧!
記得晴雯離去時,寶玉寫那篇芙蓉女兒誄時,出現的絕對是黛玉,懂黛玉的莫過于寶玉,而懂寶玉的絕對也只有黛玉吧!“茜紗窗下,公子多情,黃土壟中,小姐薄命”,在暗示些黛玉的結局,突然他倆的沉默,是多么的心痛啊!
我深知現實的世界里,要是性格成了林妹妹,會讓多少人恥笑為矯情,而薛寶釵的靈活,圓潤又讓多少人謾罵為虛偽,這就是俗世,俗不可耐的人們真正要怎樣才能滿足呢?就不能活出自己的性格嗎?冷暖自知,現世安穩就足夠了吧!
一夢紅樓,誰人懂,去年的北京之行沒有去大觀園一游,以至于回來每每夢見那里,我活不成書里的優秀人物,我也成就不了她們那段肝腸寸斷,我只是迷戀于此,深愛書里的那些情深緣淺,嗟嘆寶黛的遺憾罷了,我只是俗世里俗不可耐的一粒沙,我不敢奢望那份殤情,更不想擁有那種落空感,只想擁有一種平淡生活,讓自己的孤單消失殆盡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