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爸爸媽媽寫的日記有好幾篇精華,再讀爸爸寫的《憶奶奶》我還是很感動,眨動眼才收回盈出的淚水。媽媽寫的《冷漠》生動地刻畫了生活中人情的斷裂和普通人生活的不易,讀后戚戚然。
——
我寫的序言是關于寫作的方法,是兩篇日記的合成。前一篇是寫作的結構化說明書,第二篇將要談的是寫作的心法。
(一)《完全寫作指南》讀后感
寫作如同對話。
寫日記是和自己交談,表達者和接收者都是自己,怎么寫都能看懂,暢所欲言,寫到爽為止。
但“寫”不光可以作為和自我內在打通的方式,還可以成為自己和他人的橋梁。寫文章是用文字去實現自己和外在世界的連接,練習寫作等于練就第二張嘴。
要用文字和自己以外的人交流,就不能自說自話,按照科學的方法,能幫我們更有效率的實現目標?!锻耆珜懽髦改稀肪褪且黄芎玫貙懽髡f明書,讓初學者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我從這份說明書中讀到兩大亮點:
1.“蛻變”技:讀者思維
從寫日記轉向寫文章,最重要的是寫出對他人有用的內容。我非常認可,但很多時候就說不出問題到底在哪,也就是找不到感覺。
看到《完全寫作指南》中介紹讀者思維,我開始嘗試著跳出自己去考慮這個問題,假設我是另外一個自己,對要寫的內容完全不了解。那么我讀到哪些信息才能理解所表達的內容,建立一個綜合的輪廓呢?這些信息如何組織更能激發我這個讀者的興趣?
通過問這樣的問題,再尋找問題的答案,我瞬間有了一些思路。首先,寫作者對主題的描寫應該全面、客觀、有畫面感。讀者理解是最基本的要求,必須保證。其次,在內容的組織上,可以用故事的方式展開,因為我每次讀到類似故事的開頭都會立刻被吸引,想要接著讀。還有,行文中多舉例子,能幫助讀者更具象的理解作者的觀點,也就是有畫面感。
讀者思維除了可用于構思,還可以用于修改文章??傊?,時時都惦記著買家需求,賣家才能做出有銷路的產品。
- 可變幻使用的六大技
除了面向讀者,還有另外五大技法,包括明確目標、頭腦風暴、組織結構、擬定初稿、修改成稿。它們沒有固定的使用順序,可信手拈來,按需取用,才能做到不留痕跡,寫出好文章。
這五大技對我而言,功用依次為:
要有主題地寫作,有主題的文章才可讀,能給人留下明確的印象和啟發。無論是先定主題后寫,還是通過修改使主題更明確,都可行。
頭腦風暴,大膽提出思路,小心組織即可。找素材的階段要盡可能頭腦活躍,找出不同角度和示例,才能保證文章的豐富。
組織結構,越清晰的結構越有美感,不熟練的時候就采用盡可能簡單的結構,讀者讀起來易懂,信息就能有效傳達。
擬定初稿,在初稿階段,完成比完美更重要。盡管開始寫,有了開頭,就打開了寫作的水龍頭,思路會持續冒出來。
修改成稿,越是重要的文章,越要反復修改。不可能一次成型,反復打磨是對自己的鍛煉,也是對讀者負責。
這些技法綜合使用,反復迭代,多練習就可能寫出好文章。
(二)走得進去,你就寫得出來
寫作的心法可概括成一句話:我手寫我心。
001 文與心相通
人生是一場終點相同的旅行,如果選擇不復制他人的路徑,很多時候我們擁有的只有自己。而人的內心又常常被各種情緒所包圍。如果這時候無法打通和自我的連接,心靈就會流落在某個荒蕪的角落里。
寫作,幫我們把目光從外轉向內,直面內心。每天,在固定的時間里,用筆架起通往內心的管道,打開傾訴的閥門,讓心緒和思考,緩緩地流淌出來,自我逐漸融為一體。所以說,寫作很治愈。
反過來看,寫作是每個人都可以實踐的修行。只要安靜下來,放下焦慮,不帶評判地反觀內心,凝神感受所關注的事,在思念的人,把所有的觸動都落于筆端,就會形成真誠的文字。真誠是打動人心的前提。
002 擦亮“窗戶”,心就活了
我們對生活并非自然就有較高的敏感度。很多事物,熟悉后,就會看不見。
彼得海勒斯的《江城》,用汽笛聲、江水色勾勒出一個故鄉氣息滿滿的魅力涪陵。他幫我們“看“到被自己忽視的、中國小城獨有的味道。并非他有新鮮感就能看得到,而是因為他用心觀察,隨身攜帶小本子作記錄,常常主動了解當地人的生活,才能抓住很多細節,勾勒出一個立體的城市。
除了像嬰兒一般,調用五官觀察生活,我們還可以讀書來啟迪思考。書中會呈現出各種不同的思維方式和思考角度,或是讓我們深有感觸,產生共鳴;或是引出問題,激發我們新的思考,得到自己的結論;亦或在我們的大腦中互相交織,形成新的體系。這些都會成為寫作的好素材。
003 感受事物細微的變化
寫作需要構建宏觀的框架,也需要刻畫具體的細節。
對一件事的認知,思考地越深入越具體,表達出來邏輯就更縝密,文章會更有說服力。
對一個人或一處景的描繪,突出有特點的細節,會讓描寫的對象更清晰重現,所表達的感情就不會顯得空洞,鮮活起來。
在我們練習每一項技能時,如果能觀察自己每一天的心得和體會,就會覺察出自己每一點進步。這種體會是一種沉甸甸的踏實感,讓我們從學習中得到滿足,從而能克服其他娛樂的誘惑,堅持前行。
用心寫作,文字就不怕枯竭。走的文字,既能把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傳遞給他人,也能使寫作者與心靈溝通,實現知行合一。
————— 2017-08-27 —————
媽咪 20:21
話說修補店
修補店就是翻新、修補、改裝舊衣服的店鋪,新建巷有好幾家修補店,要說修的最好的當屬‘’便民修補店‘’。昨天整理柜子,翻出三四年前在專賣店買的一件黑色風衣,款式我挺喜歡,腰部裁剪也恰到好處,唯一的缺點就是腰里有腰帶,肩上有紐扣,感覺繁瑣了點,想想拿出去改修一下還能穿。
吃過飯,來到修補店,師傅的意思和我一樣,去掉腰帶和肩扣,會更簡單大方。不大會,修好了,工費5元。期間,陸陸續續有進來修褲腿邊的,有修拉鏈的,還有裁剪上衣領口的,工費不等,最低5元,還有8元,15元……師傅和我混熟了,讓我坐著陪她聊會。她邊聊天邊做手里的活,大概一個來小時,收入五十元左右。細細估摸一下,每天收入挺好的,活也輕松。師傅說,她在新建巷已經十一年了,來來往往,出出進進的人她都認識。天時地利人和,她基本都占上。她是第一家開修補店的,后來陸陸續續開了幾家。要說手藝還是她手藝最強。記得前季,同事買了件深紅色風衣,不小心,脊背縫的明線斷了一截,找了兩家修補店,效果不盡人意。后來經過她的手,修出來的效果和原樣一模一樣,很完美。
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此話一點不假。人只要努力精通一個方面,就能干的像模像樣,不但能養家糊口,還能有成就感事業感。據說她在老家蓋了兩層樓房,日子過的風生水起。
爸比 20:22
職務變動
今天朋友打來電話說下周一要進行干部調整,問我找過領導嗎?有變動嗎?對我來說,再有兩年就退居二線,變動沒有實際意義,在我們這個小地方從政20多年已經累了。只是希望早早退下來,過過不操心的生活。
33歲的時候,被組織安排到了基層,先后轉了四個鄉鎮,歷時十年時間,從計劃生育、產業發展到種植養殖、退耕還林等等,把最美好的青春貢獻給了最基層。43歲的時候,回到了縣直,從事種植業工作,也是我的老本行,工作上是得心應手,順風順水。單位也很和諧,大家是齊心協力,精誠團結。
由于我目前從事的是事業管理崗位,不能職級并行,待遇比公務員崗位低500多元,也是目前的一點遺憾。要走公務員崗位就要分兩步走,先調到公務員單位,再退居二線?,F在不想再適應新工作了,心態經不起折騰了,還是有機會直接退下來。
————— 2017-08-28 —————
媽咪 21:52
年輕人的工作態度
這學期我所帶班級的班主任換成一個剛過三十的年輕人,今早監考恰巧我和她搭檔。初次見面,雖不是很熟,但聽她口氣,對我早有耳聞。
她很健談,說了一大堆的家庭瑣事,她公公婆婆,她老公,重點當然是她女兒。聽她說,女兒身體自幼就很虛弱,挑食嚴重,肉類和蔬菜基本不碰。為此,她很熬煎,女兒要上小學,她要精心照看。但今年給她安排了班主任,她的態度就是放羊式管理,只要不出事,其他的她沒精力沒心思管。聽到這話,我很驚訝:年紀輕輕的,怎么如此不負責任的態度?
年輕時,我也當過班主任,而且一當就是十六年。孩子們當時還小,pp在基層工作,早上早早起床安頓早餐,然后喊孩子們起床洗漱吃飯,我去學校跟早操。早操完了回家送孩子上幼兒園,然后去學校上課。中午做飯吃飯,看孩子做手工做作業,兩點左右又送去學校,后上班,五點半左右接孩子回家。之前的初、高中學生都上晚自習,所以晚上還得到校跟自習。朝五晚十的生活是常態,每天忙忙碌碌,照顧孩子,賣力工作,精神飽滿,渾身是勁,感覺生活雖然忙碌了點但充實有趣。
我曾經不止一次地給女兒說過,辦公室的年輕人太消閑,不看書不學習,除過上課時間,不是逛淘寶就是追劇、玩游戲。試想想;孩子們放在這樣的老師手里,家長們放心嗎?她們又于心何忍呢?再想想我的兩個女兒,工作壓力大,節奏快,經常加班熬夜,有時甚至是自覺自愿。同是年輕人,工作態度千差萬別,我覺得不是地域的問題,而是態度的問題。很值得反思?。?/p>
爸比 21:53
七夕節
七夕節古代為女人的乞巧節,是婦女們在 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其起源于對自然的崇拜,后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傳說使其成為象征愛情的節日。現在又被人們定義為中國的“情人節”。
在我很小的時候,期盼每個傳統節日的來臨。對七夕節的印象是:
烙巧娃娃,實質也是一種乞巧活動。用面食做成各種形狀的面人,有花、有動物等等,然后用鐵鍋烙熟。晚上擺在灶頭,第二天就成了孩子們的美食,那時候食物緊張,只能分著吃,每人最多分到兩個,吃起來可香了。
包指甲,有一種花草很翠綠,開小紅花,叫指甲花。把指甲花全株弄爛,放上白礬,在指甲上放一小塊,用核桃葉包住,用線扎緊,睡一晚上,第二天指甲就被染紅了,我那時候也最愛玩這個,只是沒有白礬,白礬要到藥店去買,娃娃沒有經費。其實這也是純天然的染指甲方法,現在在農村還保持著。
晚上偷聽牛郎、織女說情話。聽大人講,七夕節晚上在葡萄樹下就可以聽到牛郎織女說悄悄話,那時候很單純,一直信以為真,直到長大后才知道這是一個傳說。
現代人把七夕節過成了情人節,送花,送巧克力,不亦樂乎!這也是對傳統文化的發揚廣大,加之一些現代元素的加入,使其有著更豐富的內涵。
————— 2017-08-29 —————
爸比 20:40
憶奶奶
我的奶奶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也是一個偉大的母親。奶奶的一生可以說是不幸的一生。奶奶17歲的時候就出嫁了,生育一兒一女,結婚第四個年頭爺爺就因病去世了。奶奶一個含辛茹苦、任勞任怨把一對兒女拉扯成人。由此奶奶患上了肺病,不到60歲就離開了她的親人。
對于奶奶的病因至今我都覺得心痛,一個原因是當時社會條件所限,沒有先進的治療手段。另一個原因是家人沒有給予她很好的治療。
奶奶離開我們的時候也是一個秋天,和現在的天氣一樣,不冷不熱,只記得是一個果實成熟的季節。當時的我讀中專二年級,聽到奶奶病重,就立即趕回家里,可是奶奶已經走了。記得那一次是我哭得最傷心的一次,也是我感覺最無助的一次,哭到最后人都麻木了,但再哭也無法挽回奶奶的生命。從此只是在夢中無數次的見到自己心愛的奶奶。
我的童年是在奶奶的呵護中長大的,在奶奶的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幾個孫子、孫女,她一生中省吃儉用、辛勤勞作,總是把最好的留給了我們;她性格和藹,與人為善,從不爭多論少,因此她有很好的人緣。正是這種優秀的品質才是我們彭家的后代都有一顆善良的心。
奶奶的一生也是幸福的一生。奶奶生活的時代正是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時候,整個社會是一窮二白,百廢待興。雖然物資匱乏,但我們家能勉強填飽肚子。
奶奶的一生中總是為自己的孫子們感到自豪,那時候的我們都很聽話,從不惹事,在學校品學兼優,一直都是老師表揚的對象。特別是我考上學那年奶奶非常高興,因為奶奶知道我已經有了正式工作。奶奶臨終前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有見到我的對象。
奶奶離開我們已經30多年了,但我還在夢中能夢見她。每年的清明節我都會去為奶奶上墳,給奶奶燒些紙錢,愿奶奶在天堂生活的富裕幸福。奶奶如果有來生,我還做你的孫子。
媽咪 20:42
秋雨
人常說:一層秋雨一層涼。剛入秋,雨淅淅瀝瀝下了個不停,氣溫漸變漸涼,最低氣溫驟降至十度以下,最高也就十三四度。秋雨一陣,秋涼一層。
往年的秋天,天氣很不錯,氣溫不冷不熱,怡人舒服,真謂是:秋高氣爽,云淡風輕,果實累累,豐收在望。人們心情好,感覺也好。在秋雨中散步,別有一番詩情畫意。
而今年的秋天,酷暑過后,陰雨連綿,氣溫突降,感覺猛然過度到了初冬。愛美的女士還沒來得及穿上秋裙,就已經換上了厚厚的打底褲和外套。開學初,遇上這樣的天氣,難怪人人怨嘆:雨太多,天太冷。
秋雨雖不像春雨貴如油,也能讓地里的稻子、玉米、高粱、谷物在秋雨的洗禮下,顆粒更飽滿更喜人。但今年的秋雨太纏綿,以至于谷粒都低下了頭,厭煩起來。
秋雨,歇歇吧,讓太陽出來吧!
————— 2017-08-30 —————
媽咪 21:34
意外
中午回去早了點,想著幾天沒好好做飯,今天好好做頓午飯~西紅柿炒蛋、蔥頭木耳涼拌、黃瓜青椒,主食拉條。
快十二點了,聽見pp開門回來了,想著他肯定會夸贊我兩句。出乎意外的是,他開門見山地說了一句:我真調能源辦了。我心咯噔一下,看他的表情是真的。
前幾天,就聽過類似傳言,但pp說不可能,因為他向組織上沒提出要求,估計不會考慮到他的。
吃飯時,pp說了此消息的來龍去脈,說下午就會見到文件。聽到此話,意外歸意外,但相信是千真萬確的。換個單位,安穩清閑,安全過度退休。
女兒一直催促申請退休,盡早辦理護照和簽證去美國,可他因為受職位所限,暫時辦不了護照,所以一拖再拖,到現在還沒辦理護照和簽證。十月份的美國之行只能我一個越洋過海去看女兒。
新單位人少事少,風險也小,明年后季就可以申請病休,然后辦理一切該辦的手續,我們一起去看望女兒?,F在,唯一的愿望就是小女兒早早成家。兼此,此次調動是好事,愿我們且行且珍惜,愉快迎接退休生活的到來!
爸比 21:40
調動
好多天了,大家都在傳言,把我調到新的崗位了。今天下午朋友打來電話說,單位新來的領導正在公示,我才確定此事是真的了。
對于我的調動,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上次考查班子我給組織建議把我的職級并行給予解決,因而此次調動組織解決了我的待遇問題。意料之外就是沒想到還要繼續在本系統任職。
對我而言,這只是個過渡,解決完待遇,我就安心退居二線。從內心講,從政這么多年真心累了,一點也不想干了,現在的主要心思在一對女兒身上,只要她們事事如意,我別無它求。對于大女兒如果有機會,孩子的問題就要列入議事日程;對于小女兒婚姻問題是我最關心的問題。人的一生有著很多目標或者任務,隨著目標的變化,問題就會一個接著一個出現,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就是在完成人生的使命。
我的下一個目標就是很快退下來,開心的度過自己人生的黃金階段,和女兒們同步前行。
————— 2017-08-31 —————
媽咪 22:11
冷漠
常聽人說,人情冷漠,親情也有冷漠。今天,親身經歷了兩次情冷漠~親情冷漠和人情冷漠。
早上,久違的太陽終于露出了笑臉,暖暖的,融融的,空氣也倍兒清新。摁過指紋和同事一塊在鄉間的路上走步,感覺非常舒服,兩邊的莊稼濕漉漉的,不遠處的山間,山綠樹綠,云霧繚繞,拍照、聊天,一路神清氣爽,興高采烈。
不遠處走過來個熟人,很早就認識,路上碰見,她總是先打招呼,時而還會聊很多。我也知道她和我同行的同事是妯娌關系,聽同事說她從在不和自己搭話,每逢見面,避而躲之。我想著今天有我,她肯定會打聲招呼。殊不知擦肩而過的瞬間,她橫著臉,豎著鼻,眼睛抬也沒抬就走過去了。
我好感慨:親情冷漠的透涼透涼。
因故今天十一點左右去了趟醫院,坐電梯剛到出口,就聽見樓道有聲嘶力竭的哭喊聲。走近一看,一位四十歲左右的女人躺在移動病床上哭喊,邊上有幾位護士和一位五十歲左右的大夫。醫生摁胳膊,她說不痛,醫生摁腿,她哭爹叫娘喊痛,邊上沒一個像親屬的人。醫生高一聲低一聲地喊她下床坐在輪椅上,她說腿痛下不來,醫生厲聲責備她,她哭著掙扎著下床,圍在邊上的護士沒一個搭手。她說她想小便,護士推到衛生間門口,病房里的人幫了她。這期間,聽人說她在街道被車碰倒了,車逃逸了,她躺在路邊,是交警送來醫院的。大夫給護士叮囑:檢查單開出來放著,先輸點生理鹽水,就算咱們的義務盡到了。
我想著問她個電話號碼,給她家里打個電話,她說她不知道號碼。還好,護士給她安排了個床位,輸上了生理鹽水。過了一小會,同病房的陪護在樓道大喊大叫;護士護士,剛來的女病人休克了?;呕艔垙埮苓^去幾個護士。隔了好一陣子,之前的那位大夫才走過去,不是緊緊張張,而是漫無其事。很快,他又走過來,叮嚀邊上的護士:“人緩過來就行了,不關咱們的事?!?再到后來,我才明白了真相。原來,交警送來女病人是出于人道,看她躺在路邊沒人管,送到醫院后交警走了。她身邊沒有一個親屬,更談不上繳費啥的,所以醫生明哲保身保錢,沒人愿意給她施救。出于微弱的人道,輸點生理鹽水以表他們盡到救死扶傷的義務。樓道的旁觀者感慨:人情冷暖,可憐人真可憐。
再到后來,聽說她老公是倒插門,幾年前離家出走,唯一的女兒在寶雞上學,父母也已雙亡。聽后,我感到陣陣心痛。人情淡薄,世態炎涼。只喜添錦上添花,誰肯送雪中之炭?
爸比 22:13
我的堂兄長
我有一個大我兩歲的堂兄長,小時候一塊長大,一塊玩耍。他不擅長讀書,我小學畢業的時候,他還在讀小學三年級,因為他考試一直不及格,又不能升級,只能擔任班長,綽號“老班長”。
他的特長就是種地,不論耕種、還是收獲樣樣都是老本行。但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是有一定欠缺。他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有點木訥,小兒子有些調皮。大兒子的婚事是我一手操辦,媳婦比較稱心如意,現在已生育一對兒女,有個幸福的家庭。
小兒子今年談了一個對象,五月份舉行了一個訂婚儀式。最近打電話要辦婚禮,讓我做前期準備工作,不論如何我都會把婚禮給操辦好。從堂兄的人生中我能體會到,扶貧確實先要扶智。堂兄的兩個兒子長期在外打工,基本可以解決溫飽,但要奔小康還要從下一代教育上多做工作。
————— 2017-09-01 —————
媽咪 22:06
微信
自從有了微信后,打電話的事少了,發短信的機會也沒了。大人小孩,都在用微信。微信有諸多好處,一一道來。
書寫聊天,手寫或拼音輸入法,隨時隨地,即使沒有wlan,打開數據即可。每月只要開通10~20元,就有好多兆流量可用。
語音聊天,如果你覺得書寫聊天慢,打開通話功能直接留語音,簡單省事,還可以直接和對方互通語音。
視頻,打開視頻功能,邀請對方聊天,面對面,既能聽到對方的聲音,也能看到對方的面容面貌,親切真實。我覺得這是微信功能的最靚點,即使距離再遠,即使在太平洋以外。大女兒在美國,天天找我們視頻,看到她,我們心里踏實安穩。小女兒獨自在北京,說不擔心是假的,每晚十點左右發個視頻,知道她安全回到住地,心就放肚里了。
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之前打個電話,聽聽聲音都覺得幸福極了,現在直接發視頻面對面說話,感覺太幸福了,而且還免費,即使越洋過海的距離。微信好,拉近了距離,拉近了親情!
爸比 22:33
圈子
人生活在不同的環境中,有著不同的交往圈子。你生活在什么層次,就有什么類型的朋友。
我是一個性格好動、很講意氣的人,因此我的朋友都很真誠,經常交往的就那么幾個,寧缺毋濫。當自己有什么煩惱的時候,朋友之間打電話相互問候一下,心情倍感愉悅;當朋友有什么事情的時候,大家能一起共同面對,卻也是人生中的一大幸事。
每個人的交往有著各種不同的圈子,愛打麻將就有麻友,愛釣魚就有釣友,愛喝酒就有酒友。我從不喝酒,所以就沒有酒友。近來不玩麻將,同樣也沒有麻友了。最近閑余時間較多,釣魚氣溫低,魚不上鉤,因此有點小寂寞。
也許這是一種正常的心理變化過程,也許是人生從某個階段到另一個階段必須要經歷的。只有培養更多的愛好,就會擴大交往圈子,交往更多的朋友,收獲更多的友情。由此說明,自己的愛好不夠廣泛。
————— 2017-09-02 —————
爸比 21:31
家庭聚會
家庭聚會是一個家庭團聚的最好方式,特別是對于一個生活在不同城市的大家庭來說,只有通過聚會才能交流感情,暢談生活,享受快樂。
我們是一個20多口人的大家庭,即將四十同堂,每年只有過春節的時候才能相聚。 因而,全家大團圓已是一種奢望了。
今天送侄女,大家歡聚一堂,聊的很開心。兒女們吃的高興,老人們心情愉悅,是一個非常難得的聚會。
對于我們這個小家庭來說,三個寶寶已遠在他鄉,加之今年春節計劃去外面度過,因此,今年很少再有機會團聚了。
對于老人們家庭聚會是他們最開心的時候,忙前忙后,為孩子們清洗水果, 整理種植的蔬菜,不亦樂乎。
在我們小時候最期盼的是過年,現在的老人們最期盼的是兒女大團圓。
媽咪 21:31
家庭聚會
侄女考上大學,彭氏家族舉行了家庭聚會,妹妹一家也從西峰趕回來。一共十七人參加聚會,七個孩子,十個大人,剛好一大桌。
按以往的慣例,無論哪個孩子考上大學,爺爺奶奶和叔叔嬸嬸輩都得給孩子點賀禮,多則5000元,少則2000元,今天也不例外。孩子雖則上了個三本,但已經盡力了。二弟點了十七道菜,平均人人一份菜,主要以素菜為主。十二點了,飯菜基本上齊,就三弟一家拖拉,打電話催了兩次才趕過來。席間,一大家人說說笑笑,談笑風生,氣氛融洽開心,公公婆婆也很高興。三弟的孩子不很爭氣,不念書不愿意學技術,初中畢業三年了一直呆家里啃老爹,三弟內心很是落魄。哎,孩子不爭氣,大人很狼狽。聽說今年準備讓他去當兵,能否順利當上還是個未知數。
找個理由或者借口,兄弟姐妹常聚聚挺好的,有老人就有動力。一旦沒有了老人,想要見面都很難,各自忙各自的生活,照看兒女和孫輩。所以聚會拉近了親人間的距離,拉近了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