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陳年痛罵后不久,周杰倫并未正面回應,反而借著女兒勢頭放出了新專輯動向。不久之后,周董的新專輯也將正式面世。無論有意無意,周董似乎也玩起了事件營銷,這讓他看上去多少有點“過氣”。粉絲們仍會罵陳年捍衛青春,仍會去他的演唱會懷念青春,如今的他更像是人們的“青春消費品”。由周杰倫營造的音樂世界,似乎已經不再迷人如昨。陳年鄙視周杰倫的姿勢并不正確,那正確的姿勢應該是怎樣的?
海瑟薇的困惑
從未有人得到與周杰倫聯手作曲的殊榮,但這名叫做海瑟薇的嬰兒,在四個月大時便做到了。她的雙手只比新生兒略微有力,但這微小的力量已經足以支撐她在面前的iphone?6plus上觸碰琴鍵。拍出三個音符后,海瑟薇認為自己的左手更適合放在嘴邊——即便單手按琴,也不會影響她的創作天分。海瑟薇將三個音符擠出屏幕之外,隨后便用單手制造了一段復雜的連音加倚音——聽上去,這段旋律與她的父親擅長的抒情風別無二致。
“有個女孩叫海瑟薇,她在四個月大時,彈了一段旋律——我引以為傲?!敝芙軅愒谧约旱男赂琛肚笆狼槿恕返囊圆糠?,寫下了這段話。
海瑟薇并不知道的是,不久前,她的父親正處于一場輿論風暴之中。她同樣并不知道,自己的父親只用她胡亂拍下的三個音符便延伸創作出一首新作,一首被父親粉絲們稱為“重返巔峰”的新作——即便她有天會知道這些。無論她的父親有意也好,無意也罷,眼下“娃營銷”炙手可熱。娛樂明星用親子互動中展現的人性化吸粉吸關注,這是再常見不過的營銷手段,當然,這并不代表她的父親為女寫歌出于虛情假意——一切都是順勢而為,而已。至于風暴,一切則來源于另一位有名望有地位的大叔責罵她的父親是“垃圾”。
“穆旦應該甩周杰倫幾十萬條街吧,一百年后大家肯定都記得穆旦,周杰倫肯定就是垃圾了?!狈部虲EO陳年在一檔口水脫口秀上說道。10多年后,海瑟薇難免為這樣的言論費解——畢竟,她的父親稱得上這10多年來,華語音樂中最為顯眼的icon。
“你能站出來說說,他到底為什么是垃圾嗎?”10多年后的海瑟薇難免這樣發問。
好在陳年大叔已經給出了他對這一問題的答案。“如果羅大佑、崔健、李宗盛、候德健、齊秦、鄭智化、竇唯、樸樹、伍佰、許巍、宋冬野、達明一派、Beyond……也算流行歌手的話,那么我必須說,我熱愛他們。”陳年如此解釋自己的“周杰倫垃圾論”。
陳年大叔提到的其他人,海瑟薇并不特別熟悉,但“羅大佑”這個名字,她并不陌生。當她的父親出道時,曾戴著鴨舌帽模仿這個男人的做派,另一方面,她的父親還曾表示過“希望做像羅大佑式的華語流行樂教父”。那么,她的父親與羅大佑的差距到底在哪?
愛情是流行音樂的不變主題之一,但在此之外,羅大佑從未放棄思考愛情之外的話題,描述時代則始終被他視為肩頭己任,《之乎者也》、《亞細亞的孤兒》、《未來的主人翁》、《現象72變》、《美麗島》等一系列作品先后在思考中誕生。至于海瑟薇的父親,他要么《牛仔很忙》,要么《鞋子特大號》,要么《依然范特西》,作品好聽歌迷愛聽即可,格局始終在三瓜倆棗之內,他從未嘗試向深度探索,且對此毫無野心。正是因此,陳年大叔才理據確鑿的斷言海瑟薇的父親早晚會被時代拋棄。
教父與教父
在現有視角下,不朽與速朽總歸有跡可循。稍作總結,你會發現,偉大的方向在于向這個世界提出疑問,(汪峰老師深知這點,即便他的疑問空洞無物,但他在朝這一方向努力——當然了,這終歸是另一個話題),與此同時,孤立的解答與感嘆同樣有其價值,以一種巧妙的方式訴說自我,并洞穿他人內心,這同樣偉大。很明顯,后者更為考驗一名藝術工作者的天分。
在兩人傳唱度最高的歌詞中,我們各挑選了兩句話題相似的段落。
羅大佑:
“你曾經對我說,會永遠愛著我,愛情這東西我明白,但永遠是什么?”《戀曲1980》
“遙遠的路程昨日的夢,以及遠去的笑聲 ,再次的見面我們又歷經了多少的路程??不再是舊日熟悉的我有著舊日狂熱的夢,也不是舊日熟悉的你有著依然的笑容。”《光陰的故事》
周杰倫:
“我會學著放棄你,是因為我太愛你。”《安靜》
“也許時間是一種解藥,也是我現在所服下的毒藥?!薄恫屎纭?br>
無論青春或者愛情,不同的人會有不同解答,歌者要做的只是用一種詩意的方式提出問題。而周杰倫,或者說方文山,卻嘗試用自己的視角給出陳述式的答案。當然,這答案你也看到了,簡單說來,就是讓郭敬明老師把這些歌詞寫進《小時代》詞本,然后讓楊冪順口念出來也不會有任何違和感的檔次。
危機暗藏在生命的每個章節,對于生活在惶恐與焦慮中的人類而言,疑問是永存的,直指人存在本身的,而答案卻相對局限,且囿于時代或個人。如若缺乏洞見,轉而用一些疊加卻互不相關的意象攢出一套解答,結果只能讓人一臉懵逼。疑問永存,解答則因人而異,因時代而異。
周杰倫(方文山)的作品中時常用一些年代久遠的意象來營造要么厚重,要么惆悵的氛圍,但事實上,他的作品中從未呈現過真正的歷史觀:
“我給你的愛寫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幾十個世紀后出土發現,泥板上的字跡依然清晰可見?!薄稅墼谖髟啊?/p>
“狼牙月,伊人憔悴。我舉杯,飲盡了風雪。是誰打翻前世柜,惹塵埃是非?”《發如雪》
而對于歷史這一命題,羅大佑是這么寫的:
“聽說他們挖走了家鄉的紅磚,砌上了水泥墻,家鄉的人們得到他們想要,卻又失去他們擁有的。門上那一塊斑駁的木板刻著這么幾句話——‘子子孫孫永保佑,世世代代存香火’?!薄堵垢坌℃偂?/p>
“每一個今天來到世界的嬰孩 ,張大了眼睛摸索著一個真心的關懷。每一個來到世界的生命在期待,因為我們改變的世界,將是他們的未來?!薄段磥淼闹魅宋獭?br>
萬物皆可萌,萬物皆可談情說愛,周杰倫歌曲中眼花繚亂的歷史描寫幾乎全部指向愛情主題,但得到產品卻總是“是誰在唱歌,溫暖了寂寞?”的高端版本。羅大佑的歷史觀里滿是憂患,他擅于描述人類與現代化進程間擁抱與抗拒的矛盾關系(《鹿港小鎮》的陳述中運用隱喻與反諷,更增加深邃形象。)。客觀而言,蠅營狗茍的小情緒永遠徘徊于人世間,它并非毫無存在價值,但每個人都能給出自己的解答。人與過去、未來的沖突才真正具備力度,這正是周杰倫作品中被有意無意剔除的偉大元素。
當然,羅大佑同樣寫過“我愛你想你怨你念你深情永不變”以及“起初不經意的你,和少年不經世的我”這類瓊瑤范兒歌詞,周杰倫同樣有“天真在這條路上跌跌撞撞,它被芒草割傷”式的探索,但多數時刻,兩人各自保持著各自的思維。羅大佑的時代觀察從80年代持續到新千年,而周杰倫則把愛情從“祭司征戰弓箭”一直唱到“無關風月我題序等你回”。
用互聯網思維罵周杰倫
當陳年在罵周杰倫是垃圾時,他罵的到底是什么?“周杰倫”事實上是一件極為成功的產品,而這件產品需要產品經理&運營(制作方&發行方),技術(作曲&演唱者周杰倫),UI&交互設計(作詞人方文山、黃俊郎、周杰倫)協同制造。由于它是一項內容產品,而周杰倫本人享受了其中最大份額的IP紅利,因此他本人也被視為“周杰倫”這一產品的第一責任人。
換句話說,假如我們罵凡客的穆旦系列T恤是垃圾時,我們罵的可能是面料、版型、設計,沒人會針對穆旦先生提供的內容發難。人們并不需要深究便可明辨T恤與流行音樂兩種產品之間的區別,但在橫向比較流行音樂產品時,周杰倫成了躺槍者,青冢里的穆旦先生也難免為此深感費解。這便是陳年的擰巴之處,他的產品是一件印上了穆旦詩作的文化衫,但他卻認為借助穆旦先生的不朽屬性,他的產品同樣產生了文化價值,俗稱逼格。
周杰倫做的是一件具有藝術品屬性的流行文化商品,由于其具備一定速朽性,陳年將之稱為垃圾自有其道理。但以商業,產品的生命力做對比,一次掉色便可輕易終結“穆旦文化衫”的生命,但周杰倫的音樂作品至少可以流傳十多年甚至幾十年。假設100年后,人們仍在懷念穆旦,而周杰倫已成為流行音樂史說上的另一個平凡名字。即便這些全然發生,依然沒人會把功勞記在陳年與穆旦T恤之上,這根源在于文化產品自有其的生命力周期區別。
假設10年后,凡客已在商業大潮中銷聲匿跡,人們總結凡客的失敗經驗時,最先被拉出來釘在箭靶上的便是陳年本人,而非凡客的CTO,這正是因為凡客CTO并不代表凡客這一IP。問題就在于,周杰倫本人,扮演的是“周杰倫”這一產品中的CTO,而在流行音樂產品中,周杰倫本人便代表了“周杰倫”這一IP。
陳年將“一個本不該由一名流行歌手承擔的責任”放在了一名純正的流行歌手身上。而周杰倫的問題在于,作為一個時代最為顯眼的歌手,他對描述時代毫無建樹,對追問任何存在的緣由毫無探索的欲望。“年輕人總是要找人來崇拜,既然別人都那么爛,當然就是他了。?”樂評人王小峰恨鐵不成鋼地說道。
“偉大”與“垃圾”
如果用《教父》中的段子來比喻兩代華語流行樂領軍人物,那么合適的類比應當是這樣的:如果羅大佑是華語流行樂的維多·科里昂,周杰倫便是弗雷多·科里昂。但顯然,這并非看待整件事情的正確姿勢。流行歌手原本就并不承擔“制造不朽”的責任,無論何種流行文藝作品,“偉大”只能是作者的個人志趣,人們無法以此為既定價值標準來要求所有創作者。即便周杰倫不夠“偉大”,但他依然會被載入當代華語流行文化史典籍,他是這個時代的領軍歌手,這是客觀事實——無論人們能否從《一首歌的時間》《一路向北》這樣的作品中讀出周杰倫對時代的感知。
被陳年吐槽后,周杰倫本人選擇了息事寧人,低調為女寫歌,準備新專輯。站到臺前發聲的人是方文山——當然是他。“……流行歌手就不是一項職業?……污蔑寫出東風破、青花瓷、煙花易冷等歌曲,帶給幾個世代共同記憶的歌手是垃圾,那喜歡這些歌的人又是什么?”方文山逃避問題本質,用一種煽動大眾站隊的方式反問陳年。
事實上,依照陳年的邏輯,無論《東風破》、《青花瓷》、《煙花易冷》都該是方文山的作品,周杰倫只是用優美的旋律承擔了作品的傳播渠道而已。作為擰巴的文人范兒商人,陳年抨擊周杰倫的理由在于歌詞一味堆砌辭藻,描述環境,缺乏對于時代與人類的思考,而非旋律本身是垃圾。因此,當陳年開炮后,站出來反擊的人是方文山,而非周杰倫自己。在陳年眼里,歌詞與詩應當承擔起類似的功能,它有些類似于文學——描述時代,教化世人,傳達價值。
羅大佑生存于社會相對動蕩的年代,而周杰倫經歷過最為直接的痛苦便是父母離異,而前者具備極強的文字駕馭能力,周董則處于被馬仔黃俊郎嘲笑“沒文化”的段位。時代制造了羅大佑,也生產了周杰倫,而這個生產周杰倫的時代,是人們大腦全面被娛樂粉刷的時代。問題在于,娛樂并非天然站在深刻的反面,以周杰倫玩弄旋律的天才程度,他原本可以全然主宰歌詞命題,左右受眾的審美情趣,無需像某些搖滾歌手哀嘆“深刻如我為何無人應和(因為你難聽,句號。)” 。換句話說,杰式旋律的悅耳程度已經注定他的作品會被大眾追捧,寫《愛情買賣》或者“論愛情的本質”完全取決于他——于是,他便在方文山的率領下,朝著不斷買賣愛情的遠方埋頭狂奔。
周杰倫在80、90一代眼中是“青春代名詞”,但其中真正含義是“他陪我們走過了青春”?;蛟S郭敬明與他背后的青春文學制造機器可以源源不斷的制造產品,但對于周杰倫而言,他自己便是青春產品,自然無法跟上每一代人的審美。沒有哪個偶像能夠伴隨每一代人成長,或許在更年輕的一代眼里,TFboys、Wuli鹿晗、Wuli亦凡才更酷。時代無情,正是因此,某些人才渴望制造一些能夠抵御時代侵蝕的東西。
當海瑟薇成年后,他會愛上一些人,會恨透一些人,他會與某些人牽手,與某些人分手。這些情緒,都在老爸當年的產品中有跡可循——方文山叔叔已經寫過了這些,這些情緒都被他事無巨細的描述過。然而,在為什么她要愛上或者恨透某些人,為什么要與某些人牽手或分手時,她能找到的只有“我會學著放棄你,是因為我太愛你”式的句子。在某些問題上,他的父親與馬仔們從未作出丁點探索,哪怕提出一點疑問。
或許成年后的海瑟薇會感嘆一句:“粑粑,哎呦,不錯哦,20年前談情說愛,20年后死不悔改?!?/b>
撰文/莫兒
圖片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