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 是褒還是貶?是否可取?
新近,因為白某松在節目中講述“躺平”一詞而躥紅網絡,吃瓜群眾們為此發表的看法也是各有千秋。
他說道,難道現在的人持躺平人生?難道可以隨意選擇?在離家很近的地方,找一份好工作?難道不需要買房子買車子?難道男生追求異性,很簡單就OK?一番話接連拋出來,一石激起千層浪!他還說,如果追求的高度有壓力,那么相對而言收獲的幸福也是基于那個壓力。在經過不斷努力,不斷調整,不斷優化的過程,最終的彼岸那么就是所謂的成功。
我不知道其他人是如何認為和理解他的這一番話,但就現實而言,似乎他揭開了現實的那層毒雞湯的遮掩。沒錯,我們世俗之人追求的成功,為非也就是這幾方面:財富,愛人和社會地位。也只有滿足了以上幾點,才有心思去追求更好的追求。
我看到有一些自媒體撰文,說躺平青年是一種抗爭,是對資本市場的一種挑戰。作為躺平青年,我就不買房,也不買車,甚至于一天只吃兩餐飯食,我就不花錢。這些的話,資本的池子水源越來越少。至于這樣做的目的呢,也很簡單,那就是不想讓資本拿著我的錢去生財,而我一生被資本壓的喘不過氣!
我們換個角度考究,這些人的思維是一種變相的“帶節奏”,人生漫長且短暫,如果不為了什么去稍加承受,存活競生,生而為人,豈不是毫無意義可言?
所以,公說公的理,母說母的由。而作為普通大眾,對于“躺平”,我覺得其實應該有不一樣的體驗的。
與人生,我們幾乎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分為兩種。而造成兩種的取決于我們自己的兩種態度。其一謂之平淡,其二謂之不凡。
1.就生命而講,每個人的長度都有限。天地萬物,唯有日月可永恒。人類和一花一草,一動物一樣,都是短暫存活的。只不過人的生命長度稍微長了一些而已。
所以,基于我們的終點都是一樣的。從出生那一刻光溜溜的來,到最后一刻光溜溜的走。變成大家口中的“生不帶來,走不帶去”。這時候大可不必勞碌奔波,既然所謂的車子房子帶不走,鈔票也分文無有,那就不必放在心上。如果能夠有機遇便好,沒有也無所謂。這算是一種躺平的境界和態度。
佛系的生活,佛系的態度!
2.就人生價值而言,生命長度雖然有限,但是我們可以擴寬生命的寬度。在爭取中拼搏奮斗,在壓力中砥礪前行。
我有一個女性朋友,倍有魄力。雖女兒身,但絲毫不遜色男性。本來她結束北漂生涯,回到省會城市安逸生活。沒想到她轉而獨赴故里市區買下一套房子,并且沒有接受父母幫助的情侶下。從此付出的代價就是,放棄距離家長就近的安逸,既往北京,開啟北漂拼命賺錢模式以應付房貸的月供。前幾個月的日子的確不好過,有時候一個月好幾萬的錢要繳納。很難,很難,尤其對于一個女孩子來說。但是,這一切她都扛了下來,用瘦弱的肩膀支撐房貸的壓力。她的精神可嘉,說實在的,間接甚至直接點燃了我的激情。我庚臨四七,轉瞬而立之年。時至今日,也沒有購買的勇氣和決心!所以,我佩服她,佩服她的頂呱呱。
我想,她這樣的人生等到最艱難困苦的時候過去,內心的幸福和成就一定是充實的。
多少人在默默無聞的承受著房貸,車貸,彩禮以及撫養、贍養的壓力。
我看到臨近中午為了送餐而奔跑跳躍、滿頭大汗的外賣小哥;我還看到北京早高峰的地鐵里,在人擠人的環境里低頭讀書、默默背誦的工薪階層。我更看到年近六旬的大爺,辭別故鄉和親人,在小區的門崗上日夜工作。這樣的人生是常態,是一種激勵!是一種奮斗!更是追逐的快樂!
存活于天地間,不求聞達于諸侯,媲美蓋茨的財富。但最基本的追求還是要有的,別人的房子和車子我們不一定買得起,但是一定敢于追求。別人家的孩子擁有的,我們也應該想方設法給孩子創造盡可能多的選擇以及相對而言較高的起點。所以,這也是某家再三選擇北漂的初衷。我覺得,我與大眾沒有任何不同,別人能做的,我也能做。別人能吃的苦,我也能吃。況且,人生一輩子,我就不信我還買不了一套房子??? 干就完了。
我有一個亙久的夢想,也為此悄悄堅持著。希望通過自己的綿薄之力,帶給別人一些幫助,報之以故土,付諸以力量,所以,我在慢慢的積蓄力量。對于財富名利,只是過眼云煙,夠使用就行,無需過重看待。秉承的也唯有一句話還而論之“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我覺得這才是正能量的躺平青年應當具備的準則和追求。
我們沒有生活在古代,所以古代那種隱居避禍的處世不適合現代人。適宜當前的是入世,懷抱著不爭不搶,無欲無求的躺平心態,做一個實干的行動派。
如此,這些的躺平青年,人人敬愛。
希望躺平是一種心態,而不是做派……
森林(2021年5月31日 傍晚7:23 于北京西站,接洽甘肅而來打拼的戰友等待間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