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講到了意外事件所帶來的創新機遇,今天我們繼續講創新機遇的另外一個來源:不協調事件。那么什么是不協調呢?就是那些現狀與事實不符,或者客觀現實與主觀想象之間有差異的事件。這種隱藏在不協調事件中的變化趨勢,正是我們尋求創新機遇的一個重要來源。這種不協調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某個產業領域的經濟現狀之間的不協調;
2:某個產業領域的現實與假設之間的不協調;
3:某個產業所付出的努力與客戶的價值和期望之間的不協調;
4:程序的節奏或者邏輯的內部不協調。
下面分別來講講上面的4種不協調。
第一:不協調的經濟現狀
上面講到的“迷你鋼鐵廠”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19和20世紀大多數時候,除了戰爭時期,大型綜合鋼鐵廠的效益都差強人意。因為大型鋼鐵廠為了滿足市場需求,需要付出大額且長期的投資。這樣會造成在一段時間內鋼鐵廠的浪費。而小型鋼鐵廠在這里找到創新機會,他們通過改進工藝提高了生產效率,生產成本不到大型鋼鐵廠的一半,而且還滿足了市場不斷變化的需求。同樣,在造紙業也同樣存在這樣的不協調現象。
可以看出要利用這種不協調的現象創新。這種創新必須是更加簡單和更加務實的。
另外醫療保健行業也是一樣,在1929年,醫療保健在國民支出中占的比例不到%,但是今天這個比例已經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0%左右。需求的持續增長但是效益卻沒有得到增長。針對這樣的情況,一些創新的做法已經在美國和英國出現,他們以更加簡單和創新的方式提供了私人健康保險,而且還催生了一大批小型診療機構,他們不需要投入大的設備,但是可以讓投保人能立即很快接受專家的診斷,不必排隊。這讓醫療行業的效益得到了巨大的增長。
第二:現實與假設之間存在的不協調
在20世紀50年代的遠洋貨運業就有這樣的不協調,大多數的航運公司將資金投入到更加建造更快和更省燃料的輪船上,但是大家都知道船運業最大的成本就是輪船的閑置成本,他們需要支付高額購買輪船的利息。所以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解決貨船閑置成本的問題,而非貨船工作中的成本。這種簡單的創新,卻帶來了驚人的效果,總成本下降了60%,貨運能力提升了5倍,讓輪船在港口停留時間縮短了3/4,港口的擁擠程度也減少了。
在認知和現實狀況之間的不協調,并不需要偉大的創新,解決方法應該保持簡單、小規模化和有重點且高度專業化的解決問題即可。
第三:認知與實際客戶價值和期望之間的不協調
電視劇在日本的普及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早年間,美國人認為電視只是少數人的需求,不是大多數人的需求,而日本人卻抓住了這樣的機遇,成就了日本電視產業的崛起和美國電視產業的落后。甚至連赫魯曉夫稱宣傳俄國人絕對不會需要汽車,而是會選擇更便宜的交通工具。這種認識造成了后來蘇聯汽車產業的落后。
隱藏在現實與認知之間的不協調背后的,往往是智者的傲慢、強硬和武斷。“了解日本窮人能買得起什么東西的是我,而不是他們。”那位日本實業家事實上是如此斷言的。這解釋了為什么不協調能夠如此輕易地被創新者利用:沒有人打擾他們,他們可以專心致志,埋頭苦干。
在所有不協調中,認知和現實之間的不協調最為普遍。生產商和供應商們幾乎總是對顧客真正要購買的東西產生誤解。他們總是假設對他們自己有價值的東西,對顧客也會具有同樣的價值。沒有一個顧客認為他們購買的價值就是生產商提供的價值,他們之間的認知總是存在這樣那樣的不協調。其中我們的創新機遇應育而生。
第四:程序的節奏或邏輯的內部不協調
斯科特公司(O.M.Scott & Co)是美國最大的草坪護理產品生產商,其主要產品是草籽、肥料和殺蟲劑等。他們的成功得益于被稱為“散播者”的小推車,可以將產品的種子和肥料以及殺蟲劑散播到草坪行,將多個工序的工作集中在一起成為一套標準的操作流程,解決了內部的不協調,提高了效率。
在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小工作中,我們都可以利用外部或者內部的不協調來改進和尋找創新機遇,但上面所說的幾種創新機遇都需要產業內部人員去發現,并加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