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樣很努力,可還是一事無成?戒煙、減肥周而復始,難如登天?成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失敗的原因又在哪里?
直到閱讀了《成功,動機與目標》之后,這本書讓我記住了其中的3個關鍵詞:自制力、目標制定原則、目標制定方法。
幫助我找到了適合自己的閱讀和寫作目標,并且找到了之前閱讀后不會寫書評的原因。
第一個關鍵詞:自制力
書中作者指出,自制力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得來的,而且可以通過鍛煉變得強大。
心理學家發現,自制力就像一塊肌肉,是有強度的,而且還會變化,環境不同,自制力也不一樣。
其次,一個人的自制力是有限的,我們可以通過獎勵、休息、關照目標來為自己補充自制力,不要在自制力消耗殆盡的時候,再去挑戰需要自制力的事情。
比如,在減肥期間,抵制美食誘惑的獎勵機制。當想要吃東西的時候,就告誡自己,我能享受美食,也能忍受饑餓。在每次克服沖動后,就給自己記1分,滿20分就獎勵自己去看一場電影。
第二個關鍵詞:目標制定原則
目標制定的三個原則:具體化、困難化、意義化
具體化,制定目標時,越具體越有動力。
比如:“我一個月減掉5斤”要比“我這個月要減肥”更加清晰和具體。
困難化,把目標在可行的基礎上再難一點,具有挑戰性。
比如:“每天閱讀1本書”就比較有挑戰性,如果標準設置的太低了,雖然可以達成,但是不太可能超越自己,進一步獲得成長。
意義化,就是做事的核心動力,給所做的事情賦予意義,持續產生行動的內驅力。
比如,我閱讀和寫作的意義,是建立知識體系,提升底層邏輯思維,打造自己IP。
第三個關鍵詞:目標制定方法
目標制定有三個方法:關聯感、勝任力、自主權
關聯感,愛與被愛的表現,是我們建立人際關系與親密關系的需要。
我們參與各種組織、社群,刷微信朋友圈,刷社交網絡。就是鏈接新關系以及從原有的關系中獲益。
勝任力,簡單的說就是能力。
我們會認為智商高的人能力高,其實也不一定,如果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有所成就,就會滿足一個人對勝任力的追求,就是擁有個人能力的體現。
比如學習新的知識,擁有新的技能,讓自己在認知上的成長,都能滿足對獲取勝任力的需求。
自主權,自主權與自由有關。你可以自由地做你覺得有趣或者符合你興趣的事。這就是心理學家所提的“內在動力”。
作者說,只有滿足我們對關聯感、勝任力以及自主權的需求的目標,才能帶給我們長久的幸福感。
那么哪些目標能滿足這些需求呢?那就是建立、支持和增強人際關系的目標,專注于發展自我增強體魄以及自我接受的目標等等。
在書中,作者還強調了一個很重要的延遲滿足公式:“如果......就......”,是告訴我們延遲滿足,鍛煉意志力,減少內耗。
比如,“如果我想要看手機,就告訴自己再閱讀半個小時。”當你遇到問題,心情焦慮,想要發火時,不放試試“如果.......就.......”這個公式。
閱讀完本書,你會發現平時聽到太多的保持積極的心態、制訂計劃、行動起來、做到最好的......都是顯而易見且無用的。
書的開篇有句話很受啟發:人是可以改變的。改變不容易,但在正確的動機與方法的引導下便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