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是一個知識爆炸、終生學習的時代, “學什么”、“如何學”比“學習本身”更重要。要改變觀念,從解決問題為導向,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并且將其變現。本章節將從2各方面來闡述。
1、尋找知識源頭,提升閱讀質量
讀書不僅在于量,更要注重于質。就如同那句話說的:量變引起質變。很多大神,在自己看了幾本書之后,就告訴你,不需要看很多的書,看一兩本就夠了。其實,這對于那些一年都看不了一本書的人來說,就是扯淡。就好像,他已經吃了九個饅頭,在吃第十個饅頭的時候,感覺自己已經吃飽了,于是就覺得,前面的九個饅頭都沒必要吃,只要吃第十個饅頭就可以了,還把這個理論分享出來給你。事實上,沒有前面的九個饅頭墊底,怎么會在第十個饅頭的時候,就吃飽呢。
古典在書中將信息分成了四種:
(1)一手信息
一手研究論文,行業學術期刊,行業最新數據報告;行業大牛的最新觀點等。
(2)二手信息
二手知識是指忠實轉述一手知識,含金量也很高。例如名校教科書,以及一些經典的書和文章,還有專家推薦的書單和文章,不過在天朝,專家比較少,磚家比較多。
(3)三手信息
三手信息為傳播而簡化和極端化觀點的陳述。例如暢銷書。
平常我們閱讀的暢銷書其實已經是第三手的信息了,是為了傳播而簡化的陳述。比如《異類》這本書就是抓取了“一萬小時定律”這個理論,變成了一本書。
(4)四手信息
四手信息是出于各種動機充滿個人經驗的情緒化表達。
我們平常花了很多時間閱讀的公號文章,各大平臺自媒體的文章,其實都是第四手的信息。
最近很火的咪蒙,開了一個在線培訓課,能讓你月薪上萬的。咪蒙寫的,基本就屬于三四手知識,看起來很爽,但是看完之后,發現沒什么鳥用。但是咪蒙本身還是很牛逼的,人家是山東大學中文系碩士畢業。畢業論文《阮籍詩歌與玄學本體論》,一堆“有”、“無”、“形”、“名”balabalabala成功把答辯老師們閃暈。人家只是為了迎合讀者才刻意改變自己的寫作風格。
在知識爆炸的時代,想要提升自己的輸入質量,最好的方式是能夠辨別一二三四手信息,尋找一手信息,走向知識的源頭。因為知識的源頭是知識剛被創造出來的地方,知識濃度和質量都是很高的,有豐富的底層邏輯和基礎概念。我們應該盡量多讀一二手信息,少看三四手信息。
2、如何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1)站在知識源頭,萃取知識晶體
現在很多人都知道讀書的重要性,確實每天抽出時間來閱讀,效果卻不太好,這是為什么呢?這是因為他們缺乏思考。相對于思考來說,閱讀是一件輕松的事情,因此很多人,寧愿花很多時間去閱讀,而不愿意先停下來思考這三個問題思考“為什么要學”,“學什么”,以及“如何學”。
古典總結了一套讀書方法:功利讀書法。閱讀要帶著極強的目的性,這樣才能提高閱讀的效率。
功利讀書法以解決具體問題為目標,按需分配地讀書,具有極強的目的性。真正能提高心智的東西,難度會偏中,讀起來不會那么舒服。這就需要我們看書時,不要只從書的第一頁開始看起,那樣速度太慢,而且效率不高。拿到一本書,可以先看序言,大概知道這本書講什么,作者需要傳達給讀者什么信息,然后再看目錄,標注一下哪些是重點,哪些是自己不必細看的內容。然后再切入重點章節,系統的學習。
帶著問題去看書,不僅可以篩選自己需要的書,還可以提高閱讀速度和效率。
另外,很多人只是讀書,卻很少輸出。因此在需要調用知識時,卻什么也想不起來。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古典總結“輸出知識晶體”這個方法。
“知識晶體”:將零散的知識根據某種結構,構成一個穩定的架構。當你需要調取用到知識時,可以直接調取知識晶體。
書中例舉了一個90后的小朋友,采用知識晶體的模式,已經成為了日新10萬的企業咨詢家,可以搞定大部分企業家。
其實不管什么行業,出現的問題就那么多,關鍵是要把那些問題的答案熟記于心,并且靈活運用。下次遇到同樣的問題,可以直接把答案甩出去。很多人為什么明明記得就是講不出來,就是缺少知識晶體,提取知識的能力差。
提高認知效率的三個步驟:
1、找到知識源頭
2、極其功利的讀書
3、萃取知識晶體
(2)聯機學習:成為知識的路由器
學習有如下3種不同的學習思路:
·單機學習,也就是自學:自己發現問題,然后自己找答案;
·聯機學習:和同行交流,用答案換答案;
·跨界聯機學習:跨行學習交流,用答案換答案。
如何判斷自己是哪一種學習思路?可以看看自己遇到問題的第一反應:
·遇到問題,苦思:“這可怎么辦?”想一晚上不得;
·遇到問題,找書:“哪里有答案?”開始通過網絡、書來找資料;
·遇到問題,找人:“誰最有可能知道這個答案?在這之前我要準備些什么?”然后準備溝通,提出高質量的問題。
大部分人都是單機學習者,遇到問題,自己一個人冥思苦想,也不去尋求別人的幫助。在信息閉塞的年代,自己學自己悟,才是真本事。
聯機學習是效果最快的學習方式,信息爆炸時代,一定不要閉門造車,需要借用和整合他人的答案。聯機學習者需要具備一個底層的學習心態,走出自己的熟悉的認知領域里,去聯機高手,減少習慣性的防衛,接納新的認知。
古典舉了聯機學習高手李小龍。李小龍只用了5年的時間,依靠聯機學習,實現自我躍遷,從默默無聞成為了唐人街的一代高手。
嘗試搭建自己的聯機學習網絡,加入優秀的圈子,與優秀的人聯機學習,這樣的學習效率會比你一個人閉門造車要高效地多。而且,每一次聯機學習,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收獲。
(3)以問題為中心,做一個終身提問者
我們不能只是“為了學習而學習”,還要去思考“為什么要學習”。我們不需要懂得所有的知識之后,才開始動手解決問題,需要先知道問題是什么,然后根據問題去尋找答案。
學習和思考都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如果一個知識不能用來解決問題,那就不值得學習。需要學習什么,關鍵在于你想要解決什么樣的問題。我們需要的是能夠解決問題的知識。
遇到了問題,一方面我們要專注,另外一方面又強調多元,那么什么情況下該專注,什么情況下又該多元呢?古典在書中回答了這個問題。
專注于你的問題,調用多元知識;
在目標上專注,愛手段上多元。
現在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那么,該怎樣去應付知識折舊?作者提到了3點:
1、多讀一些不容易折舊的經典,例如一二手知識
2、不斷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識體系,接受新事物。問渠那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
3、學會提問
提問能力也是一項很重要的能力,而且還有人專門寫了一本書---學會提問。(嗚嗚嗚,可是我還沒看,看了的童鞋,可以一起交流一下哦。)
古典在這本書中也提到了提問的好處;
1、提問能促進思考。提問的能力,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思考深度
2、提問可以到逼你更新知識。
有些問題,看似很難,但你對于那些難點進行提問,有可能就順利地解決了。阿里巴巴也是解決問題入手的,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QQ也是解決了人的交流問題。
頂級高手都是以問題為導向進行學習,而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
(4)知識IPO:把知識變現成價值
IPO除了代表知識變現成價值。
I:輸入問題(Input a question),以持續解決問題為目標;
P:解決問題(Problem solving),以整合多學科知識為手段;
O:輸出產品(Output),通過咨詢研發、授課整合和寫作,讓思想產品化。
如何設計自己的知識IPO?
第一步,你必須有一個真實的、高價值,并且有可能被解決的問題(I)
第二步,不是要學習知識,而是要解決問題(P)
很多人沉迷于收集資料,但是卻很少看。要以解決問題為標準,學習一個知識,首先要看這個知識對自己有沒有用,如果當下有用,那就馬上用起來,如果以后有用,那就做個標記,收藏起來,以后查看。
第三步,輸出倒逼輸入(O)
把解決問題的結果傳播出去,這個過程不僅可以使你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同時還能兌換價值,讓更多的人知道你有這個能力,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不要總是想要憋大招,從小招開始做起。不能寫一本書,就寫一本文章;不能寫一篇文章,就寫一段話。寫不出一段話,那就寫一句話。慢慢的積少成多,積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構建起自己的知識體系了。
不要害怕分享。只要你敢于分享,你就比絕大多數人要強了。同時,分享還可以幫助別人解決問題。最好的檢驗輸入的方式就是輸出,而檢驗輸出的最好方法,就是實際解決一個問題。幫別人解決問題,看似是他人獲益,但是自己也重新打磨了思想,修正了很多錯誤,促進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收益更大。
當你搭建了自己的知識體系,有自己的原創內容,知識變現并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