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年的尾巴上,我面臨著一個巨大的問題,我將離開那個不知今夕何夕的地方—大學,讓我不知疾苦的學校生活從此與我形成天塹,都說畢業即失業。
而我,想不到自己想要什么,或者不敢想,實際上,明年乃至未來數十年,我的一切努力都將是為了活著,為了活得更好,現有的一切從此年起傾圮。
雖然兩次看《活著》兩次都哭得慘不忍睹,但還是不喜歡它,因為余華太壞了,只讓我們活,死不要臉的活,茍延殘喘的活,卻不告訴我們為什么而活,活著的美好。
在失去不知疾苦的生活后,在離開父母的生活費后,我放棄一切,從頭開始,在社會這個新學校里,如同稚子一樣,艱難的學會生存,而這里,沒有人把你當做孩子來教你怎樣過得更好。
我不敢去細想三四十年后的自己,是不是像那個公交車上遇見的女人一樣,為生活折腰的痕跡刻在眼上、臉上直至心上。
或許多年后,我會變成曾經自己討厭的樣子。
但我更寧愿相信人并非一成不變,我們在不同的階段會有不同的感悟,可能我們今天討厭和不理解的行為與事情,終究有一天會豁然開朗。
如果有一天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請一定學會愛那時候的自己,不管未來的自己是否為生活而折腰,我相信,每一個樣子都是自己,或許那些改變是另一種成長也不一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