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是一個持續堆肥,不斷練筆,不斷成長的過程。有人會問,寫作還需要天天練筆嗎?只要靈光一閃,不就可以寫出精彩的文章嗎?
我們不可能期待一個運動員,不經過辛苦的訓練就可以獲到奧運會的金牌。我們不可能期待一個歌手,不經過反復練習就可以一夜成名。那么,我們為什么會期待自己不經過天天的反復練筆,就可以成為成為一個寫作高手或是知名的作家呢?
每一個者成功背后必有無數個艱辛的鮮為人知的秘密。我們只是看到了他們的輝煌與成功,卻忽略了他們在過去的三年、五年、甚至十年所付出的艱辛和努力。
作者娜塔莉.戈德堡在《寫出我心:普通人如何通過寫作表達自己》一書中寫到:寫作練習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學會依賴自己的心靈和身體,并培養耐性和不具侵略性的態度。藝術的世界何其遼闊,一首詩或是一篇短篇小說根本無關緊要,重要的寫作的過程和人生。
作者給自己規定:每個月都要寫完一本筆記本,填滿就算,這就是練習。不必管筆記本的邊頁和空白,把整頁寫的滿滿的。不再為老師或是作業而寫,而是為自己而寫。不必顧慮任何限制,讓心靈得到自由和許可。理想的狀態當然是每天都寫,每天不斷的練筆,當然如果哪天沒有完成也不必責怪自己,因為沒有人能事事符合理想。
作者稱這個練習的過程為堆肥:我們的感官身體缺乏動力,它們接收經驗,可是接下來需要借由我們的意識和整個身體做大幅的篩動一段時間,才能把這些經驗篩選出來。這個過程我們稱之為"堆肥。”
我們的身體是垃圾堆:我們收集蛋殼、菠菜、咖啡渣和陳年牛排骨頭,腐爛分解以后,制造出氧氣、熱能和非常肥沃的土壤,我們的詩和故事文章便從這片沃土里開花結果。不過,這并非一蹴而就,而需假以時日。不斷挖掘你生命的有機細節,直到有些細節從雜亂無章的思緒垃圾堆里篩下來,落到堅實的黑土上。
為了心中的夢想,我給自己也設定了一個目標:每天日更,理想的狀態是一天1000字,當然如果沒有完成,也是可以諒解的,因為人未必每天都處在最佳的理想狀態。
可是,如果想達到這個目標,每天就必須要付出一至兩個小時甚至是更多時間。這對于我,一個職場寶媽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如果真心想要,就必須付出比別人更多艱辛和努力。
片桐老師曾經說過:“小小的意志成不了事,必須拿出龐大的決心。龐大的決心并不單單只有你在努力,它意味著整個宇宙都在背后支持你,與你同在——鳥兒、樹木、天空、月亮,還有十方。”
親愛的朋友,你是否我和一樣也下定了決心,做好準備了呢?那現在就開始吧,開始寫,寫到骨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