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問你們一個問題:
假如你是一個男裝店的導購店員,一個男子走了進來,他想買一套三件套的西裝和一件毛衣。你應該先帶他看哪種衣服,才能讓他花更多的錢呢?(好好思考一下)
導購員小林的做法是,要先將售價高的那種衣服賣給他,因為等到顧客挑選毛衣時,即使再貴的毛衣與套裝的價格一比,也就顯得沒那么貴了。
為什么呢?《影響力》這本書導入了?「對比原理」來解釋這一現象,在人類認知原理中,有一條對比原理,它會影響我們對前后兩件事情之間的差異的判斷。比如,你在酒會上剛認識了一個大美女,跟著又遇到了一個相貌平平的女子,那后邊這位女子就相形見絀,顯得更缺乏吸引力了。
而對于商人來說,先將比較貴重的商品展示給顧客可以賺到更多的錢。
作者在書中還講了一個售樓先生的例子,菲兒帶新顧客看房子時,總是先帶顧客去看幾套無人問津的破房子,然后,再帶他們去看那些真正要賣給客戶的房子,這樣總能大大提高客戶買房子的幾率。實際上,那些破房子是「托兒」,并不打算賣掉,是專門給客戶看的。這樣,相比之下,那些公司真正想賣掉的房子,就會顯得格外有吸引力。同樣的道理,在汽車經銷商那里,也利用的十分精巧,這里就不贅述了。
前邊巴拉巴拉寫了這么多,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睡著,哈哈,其實,對比原理理解起來非常簡單,用我們常說的大白話就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嘛!
我們生活中的對比原理太多了,比如你平時喝白開水,不覺得這是一件多么開心、多么幸福的事情,但是讓你去沙漠逛一圈,把你累的精疲力盡,再給你一壺水試試,保準你覺得喝水是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頓時能品嘗出水的清冽甘甜。電影《甲方乙方》里,有個富豪去體驗窮人的生活,天天吃糠咽菜,最后在見到雞腿的時候,那個眼神、那個狼吞虎咽的動作,仿佛吃了半輩子饕餮盛宴,都比不上這一只雞腿帶來的美味和滿足。
之前有個話題很有爭議,就是「中國男人外表是否配不上中國女人」,觀點對錯與否先不提,從某種角度來說,韓劇美劇對女人的影響,也是一個因素。你想啊,韓劇的受眾是誰,大部分都是女性,男主帥氣多金、溫柔體貼,即使女主是一個「很傻很天真」的丑小鴨,也能得到王子的拯救,上演一段瑪麗蘇愛情,感天動地。
而美劇呢,里邊的男主大都肌肉發達、體型勻稱、幽默開朗,男友力十足。這些近乎完美的男人形象,把現實生活中,女人對男人的標準提高了,再一看男人,長得「歪瓜裂棗」的、大腹便便的,大男子主義的比比皆是,怪不得很多女孩子經常抱怨“哎!我想要一個宋鐘基那樣的男朋友,可是遇不到啊”,于是很多挑著挑著就剩下了。
對比原理在這里發揮了有效的作用,但是這里也客觀的說一句,我國大部分男人確實不太重視形象外貌,這也是社會價值觀造成的。
說到這里,我想聊聊一個人,我朋友文洋,她剛畢業沒多久,找了一份月薪8000的工作,小姑娘本來一開始挺開心的,掙的錢也夠生活。但是后來,她開始焦慮,四處尋找兼職,月薪8000再也不能讓她踏踏實實的享受當下了。
她看到以前同學已經月入兩萬了,她看到同事和男友去夏威夷旅行去了,相比之下,自己每天兩點一線的單調生活顯得無比失落。
我告訴她,這是我們這個社會的通病,大家都很焦慮,找不到方向和價值感,為了那些傳統價值觀定義的目標機械的努力著,比拼著工資、房車、結婚生孩子。媒體整天用富二代的奢侈生活,某某人剛畢業年入百萬來刺激你,你還能平心靜氣的活著嗎,只能像被抽打的羔羊,拼命地奔跑,卻迷失在揚塵中,沒了方向。
所以,我們要弄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同時明白對比原理對我們的影響,有效的屏蔽掉負面影響,不讓它干擾我們的路線,才能一路向前,離夢想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