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生活與工作中做出最好的選擇

《決斷力》

前幾天,萬維鋼精英日課介紹了希思兄弟的一本新書叫《強力瞬間》,里面的觀點讓我印象特別深刻。這本書主要觀點是:人的一生中只有某些特定的瞬間讓你非常難忘,可能是畢業的那天,可能是你結婚的那天,也可能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去世的那天,而其他的大多數時間其實你的大腦會有選擇地忘記,那么,我們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被這些瞬間所定義的,也就是說我們人生的意義就在于體驗這些“強力瞬間”。如果是這樣的話,希思兄弟認為,我們可以人為地設計這些“體驗”,讓其他人去體驗這種“體驗”。

這讓我想起了我小時候看的一部電影《頑主》,是根據王朔同名小說改編的。里面張國立、葛優、梁天三個人飾演的角色成立了一個“替人排憂、替人解難、替人受過”的三T公司,就是專門給人設計這種“強力瞬間”的,非常好玩。

由于這本《強力瞬間》還沒有引進,我又對這個希思兄弟特別感興趣,就想去查查這兩個“新”作者有沒有其他的書翻譯過來。沒想到,希思兄弟還是我的老朋友。很早之前袁文魁老師給我們推薦了一本《讓創意更有粘性》,作者就是這兄弟倆。希思兄弟分別是奇普·希思和丹·希思,奇普·希思是斯擔福大學商學院組織行為學教授,丹·希思是杜克大學社會企業發展中心的高級研究員,兩個人都是研究企業管理的,除了《讓創意更有粘性》,還合著了《決斷力》和《瞬變》,都是全球暢銷書。今天我們來介紹的就是《決斷力》。

希思兄弟都是學院派,他們的書都有清晰而堅實的理論框架,和大量研究成果和真實案例。這本《決斷力》為我們介紹了科學決策四步法,目前學界有關決策科學的研究成果,基本上在這本書中都可以找到。下面我們就看看如何運用四步決斷法進行“科學決策”。

一、列出選項

二、分析選項

三、做出選擇

四、管理預期

這聽起來是不是特別簡單,有點兒像“如何把大象放在冰箱里”?這就是西方人目標拆解的思維,聽起來簡單,做起來其實需要考慮很多因素。我們來分別談一談:

一、列出選項

要想進行“科學決策”,我們需要在反復權衡利弊優劣的選項中尋求最優解。如果沒有足夠多的選項,我們一眼就能看出優劣的決策,就不是科學決策了。因此,我們首先應該讓自己意識到我們有“別的選擇”,老司機會主動給自己增加選項,而新手只會在原地打轉。

我的教練顧敬松老師曾說過:“一個選項叫做沒有選擇,兩個選項叫做左右為難,三個以上選項才叫可以選擇。”每個選擇的背后都有機會成本,“成本”就是放棄了的最大價值。你選擇了做這件事情,就是放棄了在同樣的時間做其他的事。因此,你需要權衡你要做的這件事情的內部是否有“亮點”,然后將這些具有“亮點”的選項擺出來,這樣你就會看到更多的可能性,而不會陷入對于一個選項的偏執中。

二、分析選項

心理學上有個詞兒叫做“證實偏見”,講的是如果我認為某件事情是正確的,大腦就會主動收集證明這件事正確的信息,而過濾掉與這個判斷產生沖突的信息,這樣我們就聽不進去反對意見了。你想一想,當有個人批評你做的這件事情是錯誤的時候,無論這件事對錯與否,你的第一反應首先是抵抗,然后才是冷靜地去分析事件本身,這是我們大腦在起作用。

因此,我們在做決斷的時候,最好設立一個反對的聲音。就是贊同站一隊,不贊同站一隊,咱們分別來說說自己的觀點,然后再做出判斷。我們中國有句俗話叫做“偏聽則暗,兼聽則明”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兼”就是兩個以上的意思,例如兼詞,指的是做兩個或兩個以上語法用途的詞。

除了設立反對聲音,最好可以運用一些“穿越型”教練問題輔助自己做判斷,真正的高手往往都站在局外思考問題。“穿越問題”一般可以問,假如這件事情完成了,你會怎么想?你身處一個月后,會怎樣看待今天的選擇?如果10年以后,今天做的這個決定對你意味著什么?

三、做出選擇。

做選擇的時候,我們始終應該把握“成果導向”的原則,為自己的決策設定“優先級”。那些符合價值觀需要,與長遠目標契合的決策應該放在首要位置。因為所有的決策,好與不好都是相對的,只有符合你長期目標的選擇,才是最優選擇。

而現實是,我們一般人總是盯著緊急不重要的事情,而將真正重要卻不緊急的事情一拖再拖。因此,我們需要不斷地進行聚焦,才能提高人生的效能。現在有很多課程致力于提高效能,然而主要精力卻在時間管理上,這其實是舍本逐末了。

四、管理預期

對于一些可能發生的不好的結果,我們應該做好充分的心理預期和準備,并且將這種準備也反映在決策中。

我們可以盡可能地嘗試不同地選擇,但是要保證失敗是可控的,結果不會給我們帶來災難性的后果。通過這樣積極地試錯,我們就可以不斷得到反饋,隨時調整我們的做法,最后取得成功。所以,我們一開始決策,需要在小范圍內或者用小劑量實現驗證假設。例如,我們學校在實行選課走班的時候,就是先拿出兩個班量作為試點來進行,這樣有助于結果可控。

除了積極地試錯,我們還應該進行雙向假設推演。也就是先假設一個最壞的后果,然后再想象這悲慘的結果是如何發生的,是因為我們犯了哪些錯誤。當我們知道了這些錯誤,就可以積極地去避免。

當然,我們還可以用正念的方法進行正向思維,聚焦正向結果。假設我們這個嘗試成功了,我們都能夠看到什么場景,別人和我們說了哪些話,他們因為我們做了什么而對我們表示贊許。

這樣就能夠激發我們的大腦進行極限思考,延展我們的感知能力,感知到那些在正常情況下不容易考慮到的事情。我經常使用這樣的方法,感覺非常好用。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