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標志著夏季的開始,“立夏”節氣到來,自此風暖晝長,萬物繁茂。雖是進入夏季的第一個節氣,但“綠樹蔭濃夏日長”的景象,僅存在于中國福州至南嶺以南地區,對于全國的大部,依舊處于紅紫斗芳菲的仲春與暮春。
時至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正如明人《遵生八箋》:“孟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并秀。”立夏時節,各類作物進入生長后期,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農諺有“立夏看夏”之說,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進入了大忙季節。
這一時期,中國各地有著豐富多彩的風俗活動和特色飲食。舉例如下:
1.飲食習慣。立夏時,寧波地區有吃立夏飯的習俗,使用五種顏色的豆子和粳米煮成五色飯;上海郊縣和江蘇海門一帶流行吃麥蠶,這是一種用青麥粉制成的條狀食物;湖南耒陽則熬制立夏粥,使用瘦肉、粉絲、糯米丸等多種食材;江西弋陽一帶有立夏粿,用米蒸熟后加入豆芽、豆干等食材煮成的小團子;江南地區有吃立夏蛋的習俗,用茶葉或核桃殼煮成的蛋。
2.民俗活動。立夏時人們會進行斗蛋游戲、嘗新活動、立夏“秤人”等。福州人則吃光餅和攤粞,光餅是一種傳統的福州小吃,而攤粊是用金花菜或棗子等材料制成,這些風俗和飲食習慣不僅體現了中國豐富的文化傳統,還蘊含著人們對健康、豐收和美好生活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