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丹參考的是傅佩榮老師的《細說論語》,綠窗幽夢參考的是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由弘丹整理。
小編會每天推送一則論語,與大家一起學習《論語》。歡迎大家關注,并一起學習《論語》。大家如果對每日的論語學習有任何感悟,可以留言討論。
今天學習《論語》第十則。
原文
子禽問于子貢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傅佩榮譯文
子禽向子貢問道:“老師每到一個國家,一定會聽到該國政治的詳細資料;這是他自己去找的,還是別人主動給他的?”子貢說:“老師為人溫和、善良、恭敬、自制、謙退、靠著這樣才得到機會;老師獲得的方法與別人獲得的方法,還是大可不同的。
傅佩榮:
子貢名列于言語科,口才果然一流,他用“溫、良、恭、儉、讓”來描述自己的老師,實在是精彩。一方面,孔子為人確實如此,他為人溫和、個性善良、待人恭敬、遵守禮儀。禮儀的本質就是謙讓、恭敬。“儉”字也有自制、收斂之意。
溫、良、恭、儉、讓,這五點特征是子貢的觀察,也是孔子與各國君臣交往時的態度,由此可見,孔子表現出來的EQ(情緒智商)實在很高;而子貢能從這5點來描述老師,也顯示他這個學生對老師的了解,已到了相當深刻的程度。
綠窗幽夢學習心得
子禽問子貢說:“夫子到一個國家,一定會了解到這個國家的政事。這種資格是他主動求得的,還是別人給他的呢?”子貢說:“夫子溫、良、恭、儉、讓的品行讓他具備了這種資格。夫子的求得,也和常人求得的方式不一樣啊!”
子禽,一說是孔子的弟子,一說是子貢的弟子。子貢是孔子的弟子,這個很明確。“溫、良、恭、儉、讓”,溫,和厚;良,易直;恭,莊敬;儉,節訓;讓,謙遜也。圣人德容如是,國君一見就恭敬信服,自然會主動問政,不必像常人一樣主動謀求。
弘丹學習心得
禮儀的本質是謙讓、恭敬。這句話讓我思考。很多人學習禮儀只是流于表面的行為舉止,而不是從內心的修養開始。當你是謙讓、恭敬的,在外表現出來時,也會是得體的禮儀,而不會是飛揚跋扈的。
我之前在浙江大學光華獎學金頒獎儀式時,有幸見到南懷瑾先生的弟子賈先生。賈先生出口成章,溫和謙遜,真的是“謙謙君子”,見到他,仿佛見到了古代的賢人雅士,有如沐春風的感覺。賈先生也非常謙虛,注重禮儀。但他表現出來的禮儀是真誠的,不會讓人覺得是裝的,或者為了禮儀而禮儀的。
禮儀的本質是謙讓、恭敬。而禮儀具體的形式是可以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的。
5、都市隱居人 對《論語》第十則的理解
子禽問于子貢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這段話一般被認為是對孔子形象的素描,“溫、良、恭、儉、讓”也被描繪成孔子的標準形象。不過回看前面孔子講的君子形象的五個要點:“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這“溫、良、恭、儉、讓”五個字,可以說是孔子的君子修煉自內而外的成果體現。孔子以厚重的品德和深厚的學養為底,所發散出來的氣質就是態度溫和,人品良善,對地位高的人恭敬,個人行為非常節制,遇事謙遜有禮。有這樣的品德,讓人自然愿意親近,愿意信賴。
我們再看看這段對話所描述的故事。孔子的弟子子禽問子貢“我們的老師每到一個國家,必定能夠了解這個國家的政事,是他自己求來的,還是別人主動告訴他,請教他的呢?”想來這是困擾子禽很久的問題吧?孔子周游列國期間,似乎并不排斥做官,而且沒到一個國家,都能夠了解這個國家的政事。如果說他想在這個國家做官而主動去問,后來為什么要走?如果國君想請他做官而主動相告,又為什么不留下他呢?
子貢善辯,善辯的人面對這種問題時往往不會直接給你答案。這次他的回答方式就是形容孔子的形象:“老師待人時溫和、良善、恭敬、節制、謙讓,以這種形象吸引別人,讓對方告知政事。老師求政事的方式,和其他人求政事的方式應該不同吧。”
孔子每到一國,都想要在該國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所以子貢承認孔子是主動求參與這個國家的政事。但是孔子時代正是春秋末期,大規模的戰亂還沒開始,各國政事表面還能維持一定的禮制,但是貴族們已經開始沉溺享樂,禮崩樂壞已經不可避免。孔子的主張推行起來,見效要有一段時間,而且從魯國的經歷來看,孔子的主張推行起來需要當權者有相當的危機意識,有相當的自我節制能力,不然是無法堅持下去的。所以,孔子求政事的方式并不是向當時其他士人那樣,而是用自己的德行、學識來感染對方,讓對方相信他,主動邀請他做官。這樣的方式,孔子就可以進退自如,先確定這個國家有沒有治理好的基礎再決定是不是留下做官。
這樣的求官方式和現代人求職相比,普通人求職,辛苦地投簡歷、托關系,就為了求得一個職位。這樣求得的職位基本不會有在企業推行改革的權力。而孔子求職的方式,更像是一個高級咨詢師,通過不斷講學、幫助企業分析問題。如果覺得能夠得到企業老總的信賴才出來就職。這樣求得的職位,一開始就能夠以自己的方式在企業開展改革。可見踐行孔子的君子修行要點,讓自己由內而外地做到“溫和、良善、恭敬、節制、謙讓”這五點,即使求職也能夠占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