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學習論語第十則
? ?子禽問于子貢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譯文
? ? 子禽向子貢問道:“老師每到一個國家,一定會聽到該國政治的詳細資料;這是他自己去找的,還是別人主動給他的?”子貢說:“老師為人溫和、善良、恭敬、自制、謙退、靠著這樣才得到機會;老師獲得的方法與別人獲得的方法,還是大可不同的。
學習筆記和心得
? ? 子禽即陳亢,字子禽,陳國人,小孔子四十歲。子貢即端木賜,字子貢,衛國人,小孔子三十一歲。
? ? ?春秋時代,表面上雖有周朝的天下,實則諸侯早已各自為政。孔子周游列國,倡眼政治理想,也參與討論各國政事,這些國家和地區包括;魯(孔子的國家)、齊、衛、宋、鄭、曹、陳、楚、杞·、 梠、匡。通常都是別人向孔子請益。在魯國做過五年官的孔子,周游列國是雖已沒有官位,但聲望很高,各國政要都知道他是個杰出的政知人才。
? ? 子貢名列于言語科,口才果然一流,他用“溫、良、恭、儉、讓”來描寫自己的老師,實在是非常精彩。事實上確實如此,孔子為人溫和 、個性善良、待人恭敬、遵守禮儀。禮儀的本質就是謙讓、恭敬。“儉”字也是自制、收斂之意。
? ? ?“溫、良、恭、儉、讓”這點我要用來約束自己。把每天學習的知識用來指導自己的言行。每天進步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