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退休同事李工有事兒回單位,拉住他聊天:李工,退休后的生活怎么安排的呀,出去旅旅游看看大好河山啥的?他的回答是:嗨,也沒怎么安排,每天買買菜,做做飯,出去溜溜彎兒一天就這么過去了,感覺也挺忙活的,也沒時間出去旅游。
閨蜜們計劃約著出來喝個咖啡,聚個餐,給我打電話,我說不行啊,我周末得在家帶孩子呀,沒時間啊。
領導的頭發都蓋住耳朵邊兒了,我們說,領導該理發了,得注意點兒領導形象啊。領導笑笑說,確實是該理了,總想抽個時間去,最近一直忙沒抽出空呢。
同學來北京出差,我說哪天晚上你有空,抽時間見個面吧,微信回復我說:沒時間了,我明天就得走了,領導還等著我回去匯報呢。這次來得匆忙沒提前聯系你,下回吧。
老媽給我打電話問我端午節回不回家,我說可能回不去了,房子在裝修得盯著,沒時間回家了。
“沒時間”似乎成了我們的口頭禪,耳邊隨時充斥著這個詞語。我們每天似乎都被各種事情充斥著閑不下來。總有忙不完的事情,而且,似乎每一件事情都時間緊張。
早晨起床、穿衣、洗漱、吃早餐、趕公交地鐵,每一件事情都精確到分去計算,被擠成照片也要搭上這一班車,否則就有遲到的風險。
地鐵里的換乘車站就像一個大流量吞吐機,嘩啦下來一批人,嘩啦一下又瞬間消失在另一班地鐵上。每個人都面無表情形色匆匆,似乎腳下都有一對無形的風火輪一般飛速前行。
馬路上,所有擁堵的車輛都心浮氣躁,不停地按喇叭,不斷加塞并線,爭先恐后走應急車道。
在公司,上級領導催著你交報告,下屬催著你做決策,所有事情都十萬火急。
公共衛生間里,排隊的人都不是安分地站著等待,總要時不時抬頭伸著脖子側身張望著前面看有沒有人出來,好像下一刻就憋不住了,隊前的人總有一種隨時被加塞的威脅。
急診室里,每一個人都叫喊著疼死了,醫生快點兒,我不行了,都想優先得到救治。
你看,我們之所以沒時間是因為我們太著急了。
我們總是這么著急,著急吃飯,著急睡覺,著急趕路,著急工作,著急生活。這種急迫的心情把我們弄得很緊張。
也許你會說,不緊張起來不行啊,趕不上節奏啊,跟不上時代啊。城市建設日夜兼程,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兩三個月就立起一座高樓大廈,一個月不去商場里面的衣服就全都換新一遍,一周就有一個新的手機應用,每天都有一個新的實事發生,每個小時網站上的首頁文章就更新一次……
我們怎么能慢?慢下來就意味被淘汰。所以,我沒時間聚會、沒時間回家看父母、沒時間出去旅游,沒時間看風景,甚至我都沒時間想一想我為什么沒時間。我得像一個陀螺一樣不停旋轉。
但是,陀螺轉久了也會壞,機器也有使用壽命,況且,人不是機器,人有思想。我們的身體需要休息,我們的心靈需要除了忙碌之外的補給。所以,我們需要“慢”,需要“停下”。
親愛的,停下你的腳步,放下“著急”的心情。陪閨蜜喝一杯咖啡,給自己理個發,跟同學見個面,跟父母說說話。我相信,這些都占用不了你太多時間,就看你想不想去做。
這是一種心情,一種狀態,一種生活態度。我們需要調整的就是這種態度,我們可以調整自己的步伐,可以放慢腳步,也可以放下這種“著急”的心情。只要你愿意!
這樣的調整不會耽誤你的工作,更不會影響你的生活。如果有影響的話,那也是積極的影響。陪閨蜜喝一杯咖啡,跟父母說說話,會使你拉進與親人和朋友之間的距離;換個發型,給自己買件新衣服,會使你更加自信和從容,會使你更愛自己;出去旅旅游,看一看不同人的生活狀態,會使你反觀自己,更加熱愛生活!
所以,我們需要在這種高節奏的生活狀態中警醒,需要在這樣的速食時代放松心情,調整生活態度,讓心態變“慢”變從容。
親愛的,請放慢腳步吧,請放松心情吧,請調整好心態吧。
請聽一聽花開的聲音,聽一聽海浪的聲音,聽一聽內心搏動的聲音。
請看一看白云在天空變幻的姿態,看一看孩童歡快玩耍的笑臉,也請從容地看一看人間美麗的滄桑變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