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小學的時候,老師問理想,我說想當作家。想想那時候也不過是語文成績比較好,作文得分比較高。也許是在自己還能夠拿出手的地方竊喜,抱著那點可憐的存在感不肯放手而已。
初中的時候,我起早貪黑的學習,就是為了證明自己可以。
高中的時候,文理分科我選擇了理科,因為我的地理、政治成績不好,不選文科是怕影響高考成績。還有小小的自尊心,那時候我們會以為,理科不行的人才會去選文科。那時候談什么理想,最大的愿望是考個好大學。
大學期間,雖然我很勤奮,但我總會對自己產生懷疑:我將來能做什么?多少年輕的時光全都隨著我對未來的迷茫消逝在我的青春里。
02
工作之后,每隔一段時間,總有一個想法跳出來:去寫作,去實現夢想。有很多次我鼓起勇氣期望自己去追隨自己的內心,可全都被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擊敗。薄弱的安全感就像手里的氣球,只要稍微一松手,立馬就飛走。
我也不知道,到底是在逃避現實呢,還是真的應該去追求那種寧靜的生活?在矛盾的交叉口,焦慮像一頭猛獸,沖進我的生活,撕扯著我,致使我無法專心。
但寫作確實是我很喜歡去做的一件事。我嘴巴比較笨,很多時候一著急腦子就會混亂,更說不出東西來。寫作不同,創作,更多是一件自我對話的過程。思想的碰撞不急于一時,它允許你有足夠的時間去梳理思路,找到合適的詞語去表達你真正想要表達的含義。
寫作于我,是一個出口。我們都需要情感的宣泄口,有人對自己的工作充滿激情,有人善于演講,有人喜歡跳舞,有人英語說得很溜。因為善于做,所以愿意做。
我真的很享受那種思想轉變成語言躍然紙上的感覺,那使我覺得充實,感受到存在。每當我寫出動人的語句,我自己會反復閱讀很多遍,每讀一遍,心里便高興一分。可當文章發布出去,我看到那少少的點擊量,又會對自己感到懷疑。
原來我要的不止自我認同,也要別人認同,甚至更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同。
03
有過很多次,我想從當前的工作狀態中抽離出來,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感覺,如坐針氈。
但我每次都抑制住了自己的想法,迫使自己回到自己和家人都認為正確的道路上來。
隨著工作經驗的增長,工資掙得也越來越多,我還是覺得自己越來越不快樂。當今社會上有趣兒好玩兒的事情層出不窮,我的孤寂感卻越來越強烈,仿佛有巨大的空虛籠罩著我。
我一直很努力,不管是學習還是工作,我也一直嘗試著改變,可仍然覺得自己仿佛沒有思想的行尸走肉一般。
我痛恨自己的乏味無趣,討厭自己缺乏觀點。
我最近一直在想,可能三十歲是道坎兒,因為我想要改變的想法越來越強烈,手里的工作也越來越做不下去。也可能是因為工作了些年,手里稍稍有些積蓄,對未來的不確定感稍微減弱了些而已。
說來慚愧,現如今90后都能當CEO的時代,我卻還沒有找到自己的方向。
我曾經停下來過,但是總有無形的東西把你往回拉,拉回到原來的路。回到原來的路上之后,過不了多久,新一輪的矛盾又開始了。人若無法堅定自己的道路,最終必將一事無成。
我想我還是要靜下來沉淀一下,時間在不停流逝,選擇根本沒有對錯,失去的本來就不是你的,暫時得到的也終將失去,可得到過的喜悅感受是真實的。
到底我想怎樣度過我的余生,命運的輪盤現在還握在自己手里。
我現在還是沒有答案,但我不會放棄尋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