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師在職業發展和心靈成長的進程中,注定會犯各種各樣的錯誤。絕大多數屬無心之錯,可被原諒。從影響教師心靈成長的元素來看,這類錯誤常體現為以下八種類型:
1.急于求成的焦躁。影響:缺乏期待之心,失去靜待花開的耐心。容易忽視學生心靈成長的復雜性,時常把成長中出現的反復,誤讀成學生不聽話、不守紀律。
2.無計可施的迷茫。影響:容易煩惱、迷茫、抱怨、遷怒于他人、熄滅心頭的浪漫與激情之火、滋生消極逃避的心理,以至于難以激發學生越挫越勇的斗志。
3.冷熱不均的情感。影響:處理問題隨心情而定,易有損公平公正。
4.患得患失的心態。在教育理想和教育現實的岔道口,猶疑不決。影響:形成一些相互矛盾的舉措,讓自己和學生一起陷入無所適從的境地。
5.朝令夕改的政策。影響:糾錯時過于隨意,少了嚴肅。[真正有價值的教育,總需要以民主、平等為前提。用來規范學生行為的政策,理當由學生參與制定。教師的獨裁,只能是普洛克路斯忒斯的床,無法培養出各具特色的鮮明個性。]
6.收放失宜的管理。眉毛胡子一把抓,顧此而失彼。影響:急需解決的問題未能及時解決,為下一步工作帶來若干阻礙。本可以冷卻一階段再處理的問題,因火候未到而處理成夾生飯。
7.主次難分的課堂。影響:教學高耗低效。[要依靠積淀與鉆研]
8.定位失當的身份。影響:誤當學生,與學生發火斗氣;誤當自然人,忘卻專業自己能,憑感性處理教育教學問題;誤當家長,以父母般溺愛對待學生;誤當上帝,以為學生身上發生的問題,自己都擁有解決的權力。
錯誤可構成前進的動力,也可以形成前行的阻力。一個錯誤若始終得不到糾正,或不能發現錯誤或明知故犯的錯,將會影響到其他人的健康成長。這類錯誤多體現在思想意識領域,其中。教育管理中的獨裁思想最為典型。
體現獨裁思想的典型案例:早讀遲到,學生“自覺”服從“必要的教育懲戒”——獨自在走廊晨讀。
過錯一:忘卻自己面對的是一名學生,站在學生對立面進行觀察和思考,未從制度本身的合理性方面思考問題。
過錯二:不承認學生成長發展中的個性差異,用一個完全相同的標準裁定所有學生的操行。
過錯三:不愿意探究教育的真諦,不愿意用我們持久的關愛,去喚醒學生心靈中沉睡的感恩、理解與良善。
過錯四:用我們的野蠻粗暴,肆意地扭曲著學生的靈魂。
【以上四種過錯,決定了我們的教育模式,注定無法喚醒遲到者“沉睡的心靈”。在教育的路上,我們因為自身的懈怠與貧乏,始終無法接近教育的真髓。可悲的是,當我們遠離教育的本真時,我們恰恰最認為自己在教育學生。我們的病癥,集中表現在我們總是過多關注我們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利益。我們很少樂意于將有問題的學生作為教育的難得案例精心鉆研,在我們的教育詞典中,還缺乏必要的包容、等待、發現、表揚。】
讀完這一節,我想起了我自己班上的學生。她是班上做事最慢也可以說是最拖拉的孩子,別人一節課可以寫完一篇兩百來字的習作,她一節課只能寫七八個字。書寫倒是工整,但并不是因為書寫工整而慢。她每天在上課時或寫作業的狀態永遠都是雙手放在桌子上,頭要么枕在右手上,要么枕在左手上,鮮少看到她能坐端正,用一種我們眼中的積極向上的樣貌來學習。可以說,學校里沒有幾件事能引起她的真正興趣,她總是“一動不動”。你批評她,她就眼淚汪汪地直視你;你苦口婆心地和她交談,她便笑瞇瞇地點頭哈腰,就是不做出改變。
家長也知道她的這些表現,幾次尋求過我的幫助。我讓他們嘗試限時訓練,嘗試舒爾特方格,嘗試鼓勵為主、批評為輔,可是也許因為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孩子還是那樣。后來,我也無計可施了,在與她相處的一年多里,我的耐心被耗盡,我對她做事的速度已經失去了期待,我真怕哪一天,我對她整個人都失去了期待。還好心里還留存著想要試著去幫她改變的信念,只是我還沒邁出第一步,沒有把這個棘手的案例當作教育問題來研究,沒有真正走進學生心靈深處向她施以援手。那么接下來,還是要把這個想法付諸行動,爭取在這個平靜的湖面上泛起一點漣漪。
“沒有不犯錯的教師,關鍵是你犯了錯以后怎么處理。”——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