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們這個社會開始宣揚一種“抱怨父母”的文化。特么的一切都是父母不對:不懂好的教育方法;沒錢,所以不能跟那些富且貴的人競爭;自私,就知道炫耀自己的孩子如何如何好;……總之,以前是望子成龍,現(xiàn)在是“爹媽是禍害”。今天我偶然讀到一篇《爸媽不配有我這么好的兒子!10歲天才嫌父母窮鬼,句句引人深思》的“雄文”,真是大開眼界啊!NND,我不知道這篇破文章寫的是不是真事,如果是,那這小子就是個徹頭徹尾的慫貨,如果不是,那寫這篇文章的鳥人就是一個毫無是非觀點的爛貨。這篇文章,滿滿的都是惡毒的挑唆,令人作嘔。
我覺得有一個邏輯是非常清晰的,那就是孩子超過父母沒有什么了不起,這是人類進化的前提。不能因為孩子超過了父母,就有資格胡說八道。講道理,每一代人都是在前一代人奠定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進步。因為你比父母“強”,你就有資格指責(zé)父母了嗎?就有資格干預(yù)父母的生活了嗎?也許這個孩子有點小聰明,但在我看來,他完全就是自私自利,只考慮自己,心中完全沒有他人,只有自己的事情是重要的事。這樣的人長大了,也不過是另一個巨嬰而已。
但是,我覺得最核心的問題還并不是這個孩子說什么,而是我們每一個人對個人成長中自身、父母乃至社會的責(zé)任界定。前段時間,陪兒子看《動物世界》。其中講到小雪豹獨立生活后第一次捕食的不易,但經(jīng)過這個第一次,它就成長了。它不會抱怨為啥爸爸媽媽為啥不陪著它,不給它像其它兄弟那樣的力量和速度,以至于它屢屢失敗。這就是我的看法。每個人成長的第一責(zé)任人是自己,而不是他人,不是父母、不是社會。
想通過諸如家庭條件之類的客觀因素來決定自己的成長,恐怕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人都應(yīng)該一頭撞死。要比較優(yōu)越的環(huán)境,很多人都在困苦中掙扎,難道這些困苦中的人就有理由放棄努力嗎?我見過很多人,沒有受過完整而正規(guī)的教育,家庭貧窮,有的甚至在年輕時露宿街頭。但通過百折不撓的堅持,最后在事業(yè)上有所成就,過上幸福的生活。也許他們確實沒有出過留學(xué),沒有成為“精英”,沒有“富且貴”,但我敬佩他們。我們公司的保潔阿姨,來自四川農(nóng)村,和老公在北京打拼,兒子大學(xué)畢業(yè),已經(jīng)在成都工作了一年,每月拿7000元。女兒今年剛上大學(xué),正在參加軍訓(xùn)。談起自己的家庭,滿滿都是驕傲和幸福。我敬佩這樣的人。
你可以說這些都不是那個“天才”兒童希望得到的幸福,無所謂。至少,在這些普通人身上,我看到的是面對生活不如意時不怨天尤人、堅持努力的負(fù)責(zé)精神。這才是這個社會應(yīng)該宣揚的東西,而且我認(rèn)為,這才可能是人類進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