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年,踏身于教育行業,包括與我那親愛的弟弟相處下來,學著怎么講話孩子才會聽,怎么做怎么說對孩子引導教育意義最大的意識越來越強,從小我就喜歡教育工作,我覺得我是一個很有愛心的人,哈哈,喜歡與人相處交談。《特別狠心特別愛》這本書讓我了解了沙拉十年跨國教育~最具有智慧與商業思維的國家以色列的經驗分享,一路讀下來,母親是個不需要憑證上崗的職位,生孩子連母雞都會做的事,但養孩子一旦踏入,學習生涯就無止境了。教育工作者也是一樣的,當作為一個引路人站在講臺上的那一刻,意味著你要博覽群書,精通專業知識,要有大愛精神。書中很多教育理念讓我耳目一新,中國人愛子女聞名世界,"孩奴"","直升機父母","啃老族"","草莓族""等等名詞都用來描述中國父母和孩子,自己在做培訓行業,我想分享令我感觸比較深的幾點。
1.現在"培訓熱""在國內已經是一種必然趨勢了,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很多父母給孩子報了各種培訓班,周一到周五本來學校作業繁重還要額外請家庭教師,上培訓,額外試卷作業......... 周末就更不用說了,碾轉于各種培訓機構之間,我看到很多孩子已經失去了原本孩子該有的活力,甚至黑眼圈比媽媽還重,父母也是相當累,接孩子送孩子陪著一起上學,提書包送飯等待,如出一轍,孩子一出現抵抗或者不同思想了,這時候父母總會跟我們說:都是為了你好,我那么拼死拼活,你怎么那么不爭氣,都是為了你。這也是"直升機""父母的由來,始終盤旋在孩子頭上不肯撤退,不經意越管越多,越飛越快,生怕一減速,就摧毀自己和孩子的人生,一旦有了孩子,父母的欣喜和憂傷會因孩子的成功失敗跌宕起伏,往往生活再苦再累,有孩子就有安慰,孩子是希望,所以該怎么愛你,我的孩子?
第二點我感觸頗深的就是中國家長大部分都是事事操辦,上哪所學校,考哪個大學,哪個專業工作,甚至到和什么樣的人交朋友,吃什么東西都要管,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過度撫養,知愛而不知教,很符合當代父母國情,很多家長說只要你好好讀書,其他的事都不用你管,所以才有新聞爆出的住宿學校,衣服帶回來給父母洗,高分低能的現象。
愛子是天性,猶太人愛子也是出名的,但是越愛孩子越要后退一步,學會放手,很多家長可能會問:我不管孩子學壞咋辦?把握好度,區分好什么叫越界,打個比方,羊群在圈內打鬧,嬉戲,創新,頑皮...這叫"活潑"",但一旦挑出這個圈,做不符合倫理道德或者有損社會的事情,那家長就應該教育了。愛因斯坦說:教育的目的就是把每個人訓練成一個有自己獨立思想的人。所以學會放手,讓孩子適度自己選擇吧!你可以做參與者但絕不是決策者,一個再優秀的漁夫把他打漁一生的經驗危險處理技巧都教給你,你也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漁夫,知識不等于技能,所有的大風浪都要自己去經歷去解決才是你自己的經驗,才能在失敗中獲取知識。
"有償生活機制"",這個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個詞,在中國,包括我自己的家族,都是要什么給什么,說的夸張一點,都會砸鍋賣鐵盡可能的去滿足你,首先我很感激我的父母給了我一個健康的體魄,但是我更希望能夠教給我一個健全的思想,為人處事,說話做事的技巧,我的父母教育程度不高,但那無私的愛和培養我獨立自主的能力,以及爺爺不斷學習的習慣常深深讓我感動。再說回去,猶太人為什么能培養那么多一流的人才以及富翁,理財術從娃娃抓起,他們不認為賺錢是一個需要達到一定年齡才能開展的活動,相反,他們會讓孩子從三歲就開始辨認紙幣,四歲商品沒賣完怎么選擇五歲明白錢是勞動的報酬,正確進行錢幣交換活動六歲學習攢錢培養理財意識七歲學會觀看商品價格確認自己購買能力八歲就開戶存錢自己掙零花錢,可以幫家里做事獲得報酬九歲學會買賣交易討價還價十一歲學習辨識商業廣告,打折優惠概念十二歲參與成人社會商業活動......
然而這些在我們中國,到大學你都不一定能 夠學習這些東西,月光族一大堆,商業思維理財意識更是無法提及,包括我自身,也是思維淡泊不斷惡補吧!猶太人也會讓孩子懂得勞動的辛苦,觀摩爸爸媽媽工作地方,幫忙做家務事獲得零花錢。這一點中國父母不同,自己苦就好了,何必讓孩子知道呢,自己苦一點,但不能讓我的孩子受苦。數千年來,猶太人一直把生存教育作為教育的宗旨,拋棄了很多浮華的東西,孩子說我要當一名醫生,爸爸回答如果你是為了賺錢那么請重新考慮你的選擇,因為醫生很辛苦,如果沒有救死扶傷的崇高理想你是當不了一名好醫生的,中國很多人在選擇專業問題上都是就業前景好,熱門,名聲好....等等評價標準,當然這不無道理,我目前大三,我深深的體會到了興趣對人的驅動性,熱情與沖勁我覺得絕大部分來源于興趣。猶太人在大學可以隨意調換專業,這也是中國大學望塵莫及的,我真的覺得是時候改革了,一個人越走才會越成熟,經歷多了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什么最適合自己。
6.有償生活制,家是一門藝術,需要有技巧用心的經營,把孩子推出去,不是父母狠,而是我真的愛你。第一個可以鍛煉孩子的信息管理能力,參與家庭管理,鼓勵孩子開動腦筋搜索信息,獻言獻策,第二個成本管理能力,懂得責任,第三時間管理能力,又要學習又要做家務等,怎么管理自己的時間,歐陽修那么繁忙,看起來沒有時間寫文章,可是他會管理時間,文章寫在"三上"",馬上,枕上,廁上。愛孩子就就給孩子自由的空間,人生之路漫漫,家長之愛殷殷,實施教育改革,走出低效教育誤區,點燃孩子們深處的技能和素質
7.超量滿足~被猶太人看成一種家庭教育軟暴力,列在家教法則的黑名單上。超量滿足孩子要什么給什么頭疼腦熱就萬分焦急,之前看到很多孩子在街上大哭,原因是父母不能滿足自己的要求,便賴著不走大哭以此威脅,于是家長就會生怕孩子哭啞了之類的,想想也沒多少錢便會妥協,孩子就會注入這樣一個思維:我哭,媽媽就會滿足我。在中國,能看到很多追著孩子喂飯的家長,要吃什么趕緊做,尤其現在很多中國家庭是421/621的組合模式,愛太滿。我弟弟就是這樣子的,很挑食,要吃什么奶奶立馬去準備,結果做了又不吃。猶太人過了飯點你不吃就沒有東西給你吃了,樹立規矩不輕易打破,原則是原則,愛是愛。寧可粗養,也不要對孩子超量滿足,這是他們百說不厭的話題。""小兒需要三分饑寒,初生牛犢不怕虎,這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家訓現在卻成了出口轉內銷。
批判了這么多,身為一個典型的中國家庭長大的孩子,并不是說這樣的方式有多么不好,并不是否認它,畢竟每個名族文化不一樣,但是我們需要不斷去學習好的地方,猶太民族作為一個誕生企業家,商業家,哲學家最多的名族,自然有我們可取之處,嫁接優秀的經驗嘛。我們中華文化的核心優秀基因是《易經》文化,是一種崇尚自然、務實的文化,這樣的文化就造就了勤勞、節儉、務實、模仿能力強的中華民族。我們古代中國邊上有另一個文明古國印度,漢唐兩代學者,通過長期的努力,把古印度文明中的佛學,嫁接到了中國人身上。所以現在中國人身上,其實是兩種文明的雜交優秀文化。印度采用的是資本主義制度,中國采用社會主義制度幾十年,在制度上我們沒有優勢,但現在中國不比印度落后,甚至還有優勢,這就是雜交文化的優勢。整個歐洲和美國幾乎都是《圣經》文明的產物,事實證明,《圣經》文明的平等、自由、創新精神,造就了今天西方的科技文明。所以成為一個學習型的父母,融匯多方思想,我亦如此,學習型的教育工作者,孜孜不倦,上下求索
最后感恩作者沙拉分享了中猶教育理念繼和經驗精華!!!
《特別狠心特別愛》強力推薦各位家長與教育工作者看看,狠心是愛,學會愛,如何愛,特別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