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怨21天實踐”——值得期待的嘗試
贈書約評《不抱怨的世界》感悟 ? @Sherry 夏
我是抱怨的。
我從沒有這樣深刻地意識到。
深刻到害怕自己剛走出要得產后抑郁的恐懼又要一腳踏進去。
《不抱怨的世界》這不僅是一本書,更是一場號召參與的活動。
在我拿到書,快速瀏覽一下時,就下意識斷定自己完成不了的一場活動。
“不抱怨21天實踐”:
1.開始將手環戴在一只手腕上。
2.當你發現自己正在抱怨、講閑話或批評時,就把手環移到另一只手上,重新開始。
3.如果聽到其他戴手環的人在抱怨,你可以指出他們應該把手環移到另一只手上;但如果要做這種事,你自己要先移動手環,因為你在抱怨他們抱怨。
4.堅持下去。
我斷定自己完成不了。
特別是在內心羅列了近段時間的抱怨之后,我想我在第二步就進行不下去。
憑什么不讓我抱怨?
難道我連抱怨的權利都沒有了嗎?
我想起了剛生完孩子在醫院里的那一個星期:
開始兩天,有人坐一下我的床,就會引起我的陣痛,但依然說過了還是不停有人坐我的床。老公,父母,婆婆,來探望的人。坐下,起來,坐下,起來。我指望著照顧我的親人能幫我阻止別人,可是他們自己都沒有多少重視,自己都不停地坐,坐了還不停動,而我真的連說話阻止一下的力氣也沒有,說了幾遍之后只能默默地痛。
過了兩天,總是在找東西,總是找不到東西,總是明明在的地方,還是要說找不到東西。媽媽馬虎,婆婆毛糙,老公忙亂。而當我實在忍無可忍要忍痛起床自己找的時候,還要阻止我說我還不能動,我知道這是對我好,可是護士說我要起床走動下利于恢復,好吧,我聽你們的,可是你們倒是把東西找出來啊,你們倒是仔仔細細找啊,跟我說沒有,它明明就在。
小寶寶剛生出來就進了觀察室,血糖偏低。別的房間小寶寶哇哇地哭,我的房間靜悄悄。血糖偏低,幾年前都不列為新生兒指標,這是醫院在賺錢嗎?我都沒有仔細看過寶寶,醫院憑什么規定只能一周固定兩天的固定時間去看,而我已經錯過了?第一口就讓寶寶吃了水解奶粉,醫院不知道第一口要吸母乳的嗎,沒奶也應該吸,不知道沒奶也堅持吸也是重要的嗎?
小小的一個嬰兒,孤獨地躺在育嬰箱里,孤獨地或哭泣或睡覺。因為血糖低嗎?是我的錯嗎?是我吃得不夠多嗎?是我胎位不正提前剖嗎?她會不會真的因為血糖低影響智力?她會不會剖腹產感統失調?她會不會雪上加霜更加沒有安全感?她會不會被灌奶粉不要吃母乳了?只要想起就忍不住淚流滿面,只要去觸碰,都能將我淹沒。而在出院的時候,老公,父母,婆婆,居然還達成了統一的認識,因為中間婆婆自己犯了高血壓,所以他們覺得還好孩子進了觀察室,不用管,省了很多事。可是誰不讓我請月嫂的?誰說那么多人足夠了的?誰說你們來管好了的?誰來心疼下寶寶?
然后是月子里,無休止地質疑我奶不夠。每次只要寶寶哭就問我要不要喂奶,每次婆婆抱著寶寶都要念叨,媽媽neinei不給寶寶吃哦,寶寶沒有neinei吃哦,寶寶要吃neinei哦。然后老公也來問我是不是奶不夠?然后我媽也應景地當催眠曲用這樣的念叨去抱寶寶。我說寶寶剛剛吃過。我說剛剛吃過當然沒奶。我說奶會越吸越多的。我說不要喂奶粉。質疑的語言,不贊同的眼神,沒有終止的念叨,有一種我要存心餓死寶寶的感覺,有一種全世界與我為敵的感覺。
不一而足。
不抱怨的世界嗎?
不抱怨嗎?
我做不到。
我對“不抱怨”這個詞本身,就充滿了濃濃的敵意。
我想我是要感謝這本書的,只是一個標題就讓我發現了我的抱怨是那么濃烈。
我也是要感謝這次贈書約評的,因為哪怕換了任何其他情況我都不會看下去。我會沉浸在下意識地抵觸之中,而不是像現在這樣,重新拾起來,靜下心來看下去。
我瀏覽了一下目錄,沒有選擇順序閱讀,而是翻閱能引起我共鳴的部分。
Part2當不同的世界碰撞時,047釋放你心中的仇恨。
說仇恨也許有些過了,但是第一句話就抓住了我的眼睛。
“用你的寬恕忘掉過去的一切”。
忘掉,而不是藏起來,也不是忍。
在整個月子里,我都告訴我自己一定要忍。
忍字頭上一把刀,藏起來的抱怨,就像懸在頭上的刀,也許一時它忍下來了,但就像現在的我一樣,只要回憶起來,黑暗的情緒,就會洶涌而來。
而當這些情緒日積月累,我不知道會變成什么樣。
Part2當不同的世界碰撞時,034別把“不同”視為“不一致”。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世界,他的出生,成長,經歷,處境,習慣,性格,決定了他的世界。而兩個人的相處,就相當于兩個世界的碰撞。
“不要把不同和不一致混淆在一起。”
“如果你正好遇見類似的問題,那么就請你用心地想一想,反復地問自己:我們怎么才能以一種和諧一致的方式相處下去呢?”
這里就要說到我婆婆的毛躁。
我婆婆動作很快,可是干活很毛躁。
在我看來,她給寶寶換尿不濕,便便都沒有擦得很干凈。她去拖地,總是拉下些邊邊角角。她燒的菜,都是大鍋菜,拾掇得馬馬虎虎。
我的婆婆是農村人,我老公還有一個弟弟,我老公的弟弟還有一個孩子。
有一次我向我媽抱怨,我媽想了想說,她應該是習慣了,要不然老家那邊,她自己老房子,他小兒子新房子,那么多活,怎么來得及。
怎么來得及?兩個家,據說兩邊開火吃飯,衣服都是她洗,還要帶小孩,對她來說,也許速度是最重要的,于是,習慣了。
我老公勸慰我說,她媽那么拾掇,他不是照樣長大,長得不是挺好?
我想了想,非常佩服她,一天得干那么多活,讓她少干些還不聽勸。
話說她在我家也是搶著干活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風格,都是獨一無二的。把別人的特點看作錯誤,只會危害到你和他們的關系。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去欣賞彼此的共同之處,對于彼此間的不同,也要欣然接受”。
Part2當不同的世界碰撞時,037永遠不要為現實爭辯。
之前講到找東西找不到的事情,以及奶夠不夠的事情,想一想其實就是在為現實爭辯。
特別是在奶夠不夠這個話題上。
我的現實是我剛剛喂過,寶寶已經吐出來不吃了。
他們的現實是,寶寶沒一會哭得止不住,小嘴巴掃來掃去。
而我認為,她只是口腔敏感期,只是沒有安全感,所以喜歡吮吸。
可是,寶寶到底是不是因為沒吃夠而哭還是因為沒有安全感?寶寶到底應該吃多少?到底吃了多少?真的不知道。
但是我堅持的是我一定要母乳喂養,我堅信的是多吸吸一定是夠的。
而家人只是擔心寶寶沒有吃飽,怕餓著寶寶。
大家都沒有錯。
“如果我們堅持認為自己的世界才是唯一正確的,那么實際上,我們是在為所處的關系制造麻煩。”
Part7用愛療愈抱怨,182一切可怕之事都需要愛。
“應該謹記自己為什么活著,我們活著是為了快樂和成長——人生由快樂與成長組成。”
我問我自己,我的家人愛我嗎?
我問我自己,我愛我的家人嗎?
我想我們是愛的。
而我希望我們永遠相愛。
現在是凌晨兩點,我在兩次寶寶夜醒之間寫下這些文字。
我老公剛剛出來看了下我,問我在寫什么。我說我的讀后感要交了。他問我要不要幫我寫。我說不用,你去睡吧。
我媽也起來了,問我,餓不餓,要不要吃東西?
我說,好的,我要吃面。
《不抱怨的世界》,我還沒有看完。
應該說,我正開始一點點看。
4.堅持下去。可能要花好幾個月,你才能達到連續21天不換手、不抱怨的目標。平均的成功實踐是4-8個月。
當我又一次回過頭看“不抱怨21天實踐”的說明時,我注意到了它的成功實踐天數:4-8個月。而同時,它還有一句話:
“放輕松一點。我們所談的,只是被說出來的抱怨、批評和閑話。如果是從你嘴里說出來的就算,要重新來過;如果是用想的,那就沒有關系。不過你會發現,就連抱怨的想法,也會在這樣的過程中消失殆盡。”
有點期待自己開始這項實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