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前段時間身邊有朋友看完推薦了這本書。7-11對其銷售策略、經營理念等的描述人非零售行業的人耳目一新。此書確實是為一本不可多得的零售業寶典。
書中講了五大內容:
1.渠道商開始介入生產環節。從書中看,主要是推出餐飲自有品牌,據作者自述,這項服務在日本業績很不錯。上海這邊我去全家比較多,全家的熟食銷量不錯,口味也可以,不知道7-11的情況。
2.7-11沒有把自己當成一個“便利店”,或者說,針對不斷變化的客戶需求,7-11一直在拓展“便利店”的外延。從傳統的日用商品拓展到ATM,再到餐飲,再到送餐服務(Seven meal)。作者鈴木敏文一直在強調,不能躺在自己的成功經驗上睡大覺,消費者變化迅速,稍有不慎就被市場淘汰。
3.重視“單品管理”,按照現在互聯網的流行說法,就是比較重視數據分析。每個門店都會根據每個門店的銷售情況以及其他因素(如天氣)預付明天銷量好的商品,根據預測進貨。“假設—執行—驗證”的思維模式,在互聯網產品的設計中已經應用非常常見了。不過坦白講,把進貨權放門店,對門店負責人的素質要求就比較高了。
4.密集開店策略。擴張的背后是供應鏈能力能否跟得上。門店密集的話,會大大降低后面物流的成本;也有助于保證自有產品的新鮮(按照作者說法是店只開在工廠3小時車程范圍內)。
5.進入北京銷售餐飲產品是靠搭建了中央廚房,政策法規不允許便利店內出現明火。
總結下來,711最重要的優勢是兩條:1:放權給一線員工做采購決策;2:極力滿足用戶不停地變化的潛在的隱含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