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的罪與罰,一個錯誤毀了三國
一、關羽聲威震華夏
影響力巨大的小說《三國演義》成功塑造了震撼人心的 “義絕”——關羽,其形象歷經千年毫不褪色。黑社會古惑仔要祭拜關二爺,就連朝鮮半島也到處都是關帝廟,影響力空前絕后。關羽重義:對劉備的效忠從未動搖過,曹操待關羽情深義重,關羽都不為所動。身在曹營期間,為償還曹操恩情,關羽做前鋒斬獲敵將首級,解白馬之圍。
關羽的神勇也得到了千百年來的廣泛傳頌。關羽曾單騎在千軍萬馬之中斬殺名將顏良。關羽胳膊曾被毒箭所傷,面對刮骨療毒,依然談笑自若。關羽曾率軍攻打樊城,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名震中原地區,都迫使一代梟雄曹操提議將都城遷離許昌以避關羽的鋒芒。
二、心胸狹隘
但仔細分析史書上的資料,關羽如李廣一般,又是一位言過其實的歷史人物。他只效忠于結拜兄弟劉備,眼里再無其他。求賢若渴的劉備對諸葛亮禮賢下士,關羽心中十分不快,并對諸葛亮進行排斥,是劉備把他說服。五虎將排名一事,關羽聽說自己與黃老將軍官位相等,深以為恥,大發脾氣,拒絕接受將軍印信。幸好有費詩及時又聰明的勸說才頓時覺悟。如若不然,無論劉備對任何一方表現出了輕視都會導致他們生出二心,關羽手下的傅士仁、糜芳就是最好的證明。
三、小義足、大義缺
關羽的義只屬“小義”,不是“大義”。關羽的義只是為了在主子劉備面前表示效忠,并不考慮劉備是否會得到真正的益處。披著效忠的外衣,關羽得罪了孫權魯肅,導致孫劉聯盟出現裂隙。二一五年,關羽奉命留守江陵,魯肅轄區的土地與關羽接壤,魯肅始終態度友善,而關羽卻不停的猜忌挑釁,使邊境情勢十分緊張。孫權曾派使者為兒子向關羽的女兒求婚,關羽卻大罵孫權,侮辱來使,孫權非常氣憤。關羽北圍樊城期間,接受于禁等人的部隊數萬人,糧秣短缺無法供應。關羽卻去奪取東吳關卡倉庫的稻米來填補空缺。
孫劉聯盟是三國鼎立的基礎,聯盟是以共同利益為核心,因劉備借荊州不還一事已損害了東吳的利益,雙方已產生嫌隙。孫權是一國之主,向關羽提出婚約本是高看和尊重,孫權卻在關羽處遭受了侮辱,免不了心生怨恨。蜀國不還荊州有些背信棄義,蜀國奪取漢中,關羽又北伐順利名震中原,蜀國不守承諾而實力又急速膨脹不得不令東吳難安。在一系列的行為中,關羽又不斷地侵害東吳的利益,于公于私,關羽都在為自己后期的禍端埋下伏筆。
四、見識淺薄、剛愎自用
陸遜西進抵達陸口時,曾寫信給關羽,以非常謙卑的口吻對關羽極力夸贊,還表示愿意向他投靠效忠。關羽大為滿意,對東吳不再進行防備,于是抽出軍隊增援樊城。
陸遜的信件雖然表達了謙卑的意思,但東吳的威脅仍然存在,關羽不考慮危險的可能性,對東吳不再戒備了。
關羽向來輕視南郡太守麋芳和將軍傅士仁,他們也因此對關羽心懷怨恨。關羽出兵征戰,竟安排麋芳、傅士仁掌管后方基地。糧草供應不濟,關羽卻說:“回師后,一定要懲治他們!”麋芳、傅士仁大為恐懼。
官渡之戰,曹操奇襲了袁紹的烏巢糧草基地才獲得關鍵勝利。諸葛亮北伐失利也是受困于糧草補給不暢。項羽破釜沉舟就是斷了糧草補給而激發了士兵們絕地反擊的潛力才獲得勝利。關羽把如此重要的崗位托付給被他輕視的兩位將領,是低估了糧草補給的重要性;這兩位還對關羽充滿怨恨,關羽是把重要的后方基地建立在了隨時可能爆發的火山口。糧草不濟時,關羽卻聲稱要懲治他們,正在酣戰的關羽還需要他們的糧草供應,不趁機安撫他們,反而揚言要對他們進行懲處,這是在逼他們造反。
曹操討伐烏桓部落大勝之后,反而大力嘉獎當初反對他出軍的人。曹操在大勝之后,并沒有沾沾自喜,反而能回顧忠言,難怪他能得到部下的誓死效忠。曹操和關羽,高下立判。
五、作戰能力:名聲大于實力
關羽個人作戰能力的確很強,但帶兵打仗方面的成就并不出眾。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主要是樊城一帶下起連綿大雨,漢水泛濫的功勞。
徐晃率軍援救樊城,關羽親率步騎兵五千人迎戰徐晃,關羽敗走。在圍城陣地中,徐晃急追關羽,同時進入大營,再度大破關羽軍。關羽無法抵擋徐晃,不得不解除樊城之圍。呂蒙背后還沒有下手,單憑曹魏軍力,關羽已經在疆場上失敗。
關羽進不能奪取樊城,因孫權占領江陵又不能退回固守。此時與當年項羽率軍攻打齊國,面臨彭城被奪的情形類似,項羽也是孤軍深入,后方淪陷。而且項羽還要面對兵力的極大懸殊和盟友背叛的政治孤立等因素。只是項羽僅利用三萬精兵半日內就打垮了劉邦的五十六萬大軍,重奪戰場主動權。此時成為孤軍的關羽并沒有速戰速決,卻不斷聯絡呂蒙,后被呂蒙的攻心計算計,導致軍心渙散、人無斗志,遂被孫權徹底消滅。
六、罪與罰
當時三分天下,以國家人口計算,蜀國與魏國實力相差數倍,此時的蜀國沒有能力吞并魏國。分裂的亂世是弱小國家生存的絕佳土壤,繼續維持三國鼎立狀態對蜀國最有好處。《隆中對》的戰略構想是蜀國應該加強自身實力,等待天下有變,比如曹魏內部出現大的叛亂導致國力大減,又或者孫曹相斗兩敗俱傷,蜀國可趁機收拾殘局,坐收漁利。但由于關羽一人的錯誤,致使蜀國腹背受敵,把《隆中對》的全盤規劃變為泡影。三國的歷史進程也因此改寫,后期諸葛亮和姜維多次努力的北伐都不能對曹魏造成真正的傷害,只是空耗國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