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妒忌咪蒙。
因為大家都是寫字的,她卻賺得比我多、讀者比我多得多、敵人比我多得多得多,甚至吃得都比我多!這太傷人了。
但我不打算罵她洗稿或是教壞老阿姨。洗稿的事一會兒再說,教壞老阿姨的問題,我是這么看的:一個看看咪蒙就能瘋狂花錢、嚇跑老公的女人,大腦是鐵定有殘疾的——就算她不看咪蒙,也可能利用任何一種價值觀,為自己的精神疾病,找到理論支持。
幾乎所有的批判,都集中在咪蒙的觀點之上。她致賤人的話、她對實習生的態度、她功利的感情觀……講真,這些TMD根本不重要好嗎?咪蒙是個商業賬號,用電影做比喻,就是個商業大片,誰在乎商業大片的主題內涵思想深度?真正應該關心的,是商業大片背后的產品邏輯。
而咪蒙的產品邏輯,我總結了以下4點:
1、基于“小數據”,為中產階級畫像
咪蒙的目標受眾,是中國目前最易解析的人群:都市中產。這一群體數量極其龐大,任何媒體都難以掌握足夠支撐大數據的樣本。但是小數據可以。咪蒙原始粉絲的喜好就是樣本,閱讀數和點贊量就是KPI。
通過對小數據的梳理和迭代,咪蒙為都市中產階級更新了許多的標簽——
感情方面自我矛盾標簽:既想表現得瀟灑大氣敢愛敢分,又似乎把每一段緣份都看得比海海深,由此產生了諸如《“你不就是嫌我窮嗎?”“呵呵”》、《什么門當戶對,就是愛的不夠》、《只要老死不相往來,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不失戀,都不知道老子可以過得這么好》、《為了孩子,所以我要跟你離婚》這類近乎發泄的選題。
事業和人際方面的功利標簽:中產階級是最焦慮的人群,這焦慮基本上都來自金錢不足。所以這一群體的為人處世是非常功利的——但因為許多原因而不敢表露得太明顯,于是咪蒙的這些文章就成了他們的麥克風:《外在不好看,誰TM想看你內在啊!》、《我不忙,但不想為你浪費時間》、《我喜歡這個功利的世界》、《職場不相信眼淚,要哭回家哭》。
除此以外還有很多標簽,都市中產階級的共性,在她的筆下愈發豐滿。這里并不是特指都市中產女性,就我的觀察,大堆男人也在看咪蒙,只是不太愿意承認罷了。
2、深度定制的價值口號
太多人說咪蒙三觀不正,這些人都是感性的禁臠。事實上,她的文章根本沒有三觀,有的只是對中產階級思維的提純、精煉,然后形成的具有煽動性的標題、內文,甚至轉發語。
她說的,其實都是他們(你們)心里想說的。只不過一般人不會歸納或沒有膽量,所以她就趁虛而入,一篇篇精心打造的“偽價值觀”熱辣出爐。其實只不過是許多人心里閃現過的小心思、小怨恨,她太熟悉這些了,并且擁有將之包裝成文、配以口號式標題的能力。
《別扯了,這世上根本沒有懷才不遇》、《別TM再讓我給你的娃投票了!!!》、《狗日的房價》、《你不是迷惘,你只是浮躁》、《你憑什么窮得心安理得?》……這些文章有無數人寫過,但都沒有她來得濃縮、直接。這是洗稿沒錯,但洗得真TM有水平。
所以,我不覺得咪蒙能輸出價值觀;但是,數以億計沒有遣詞造句能力的人,確實依靠咪蒙的標題和金句在吶喊。這里的功與過暫且不說,但其提純手法之老練,在自媒體圈能與之相比的,一只手就數得過來。
3、工業化創作
如果有人跟我說咪蒙不是人,而是個AI(人工智能)的話,我會本能地選擇相信。因為她的文章里,自己的東西被稀釋得幾乎看不見,只是套了個“第一人稱”的殼,文中那個“我”卻跟她當天晚上想討好的人,生活得一模一樣。
如此精確,堪稱冷酷。
跟她這種情況類似的,還有一個人也是被罵成了篩子,就是郭敬明。這兩個人雖然領域不甚相同,但手法很像,都是沒有自我地死命討好讀者,都喜歡洗稿。工業化嘛,規模化生產是最基本的,洗稿則是為了滿足生產而必須去做的。
4、機械般堅持和校準
雖然文中的咪蒙是個傻娘們兒,但搞不好就是這個傻娘們兒,一邊吃小龍蝦,一邊看透了小中產們的內心,進而嘬著手指,擬出了讓他們熱淚盈眶的標題。想想,還有些小戰栗呢。
她從選題、定標、標點、內文、排版、選評、時間一路下去,猶如高精度的機械化流水線,唯二目標是讓讀者開心和接單順利。
有兩個實例可以說明。
她曾經寫過《年終獎發這么少,老板你好意思嗎》,最近又寫了《你看老板是傻逼,老板看你亦如是》。一會兒是員工視角,一會兒是老板視角。這類矛盾在她身上時常發生。但這其實只是角度的演進——過年期間她讓打工者代入,資本寒冬讓小老板(或有老板野心的人)代入,以求達到最佳的討好讀者的效果。
還有一例,她從2016年6月12日開始,變為了每天更新雙圖文(之前都是單圖文),甚至周末都會偶爾更新一些聯合創作的東西。這個思路其實很酷,反無論如何每篇必須10萬+,之前每月30篇左右,就可以保持在新榜400名左右;后期每月66篇左右,則保持在新榜200名左右。這樣的排名,符合她同期看漲的廣告價位。
以上說法完全是我的誅心之論,沒有依據。但也沒有貶義,我只是欽佩能將創作進行得如機械般完美的人,堪稱美學。
最后,用《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中的臺詞做結:
“準確而簡潔的事實是世上最受歡迎的節目之一,而真正的天才則是在自家領域安分守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