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則》一書是全球目前業績最好,為客戶賺得49億美元凈收益的橋水對沖基金創始人雷·達里奧的力作,更是笑來老師力薦的人生導師,只可惜我到今天才真的翻開書。這一翻不得了,我深深地喜歡上《原則》,急急地翻,迫不及待地看,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Ray對錯誤的理解。
我們平常都討厭犯錯,認為錯誤給我們帶來麻煩、損失。而Ray的原則是:要在自己的周圍創造一種文化:容許犯錯,并對錯誤進行識別、分析、吸取教訓。要認識到,處事高效、具有創新思維的人都會犯錯,從錯誤中吸取教訓,這是創新過程的自然組成部分,吃一塹長一智,才能在未來避免犯更多類似的錯誤。將錯誤當做快速提升自我的學習機會。
如果將他人向你指出的錯誤視為一件壞事,那你不僅自己痛苦,給你指出錯誤的人也會難受,你更錯失了因為這個錯誤而得到成長的機會,而你的身邊也會充斥著小肚雞腸和暗箭傷人,缺乏健康的誠實的對真相的探索。而只有通過這一探索過程才能實現成長和提升,所以,你犯的錯越多,你獲得的高質量的誠實的分析診斷就越多,你就會進步的越快,這一過程不是簡單的頭腦風暴或者聊天,而是學習的本質所在。
我2016年12月開始自駕車,幾次擦碰犯錯,我真學會了開車。剛開始練車,從外面回到自家的地下停車位,要經過右拐彎、緊接著左拐彎、上坡、系統智能識別車牌欄桿抬起、下坡、拐彎這一系列的過程,開始幾次我都稀里糊涂安全到位,但我每次到這里都心慌慌地,直到那次我在等待欄桿抬起的剎那后不可控地一下撞到了通向地下停車場的右面的墻上,坐在副駕上的老公嚇壞了,我也傻傻地想怎么會撞了呢?其實在這段復雜的路況下,我的方向盤右打多少左打多少我完全沒有感覺,我的二檔的車速又過快,車子根本不在我的掌控下,撞墻的錯誤自然不可避免了,這次事故,車子維修費4000多,我分析原因學習解決方法也從中吸取教訓,明白了,首先到這個地方車子檔位得降為一檔,牢記笑來老師說的開車安全的法寶就是慢,只有車子夠慢,就在自己的掌控中,最大限度用好離合器,確保此時不會熄火,在一次次的實踐中體會剎車、油門的使用。這次錯誤之后,我回地下車庫開始自信自然了。
愛迪生在談論失敗時曾說,我并沒有失敗,我只是成功找到了一萬種不合適的方法,我不氣餒,因為我每一個錯誤的嘗試都是向成功邁進的一步,我發現了數以千計不對的方法,當我下定決心要達到目的,那么我就會一直努力不斷嘗試,直到成功,生活中許多的失敗都是距離成功一步之遙的放棄。
不要為自己或別人犯的錯而郁郁寡歡,要熱愛這些錯誤,首先要記住錯誤是不可避免的,錯誤是學習過程中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為犯錯而懊惱會阻礙你的成長,人們總是對犯錯耿耿于懷,這是因為人們短視地認為錯誤反映了他們的缺點,又或者他們擔心會因此受到懲罰,或者無法獲得獎勵,同時,因為他人犯錯而生氣,大家只會將注意力放在犯錯帶來的壞結果上,而沒有看到錯誤的教育意義和其作為成長過程的一部分。
仔細觀察所犯錯誤,看看是不是自身缺陷所導致的,回想過去的點點滴滴,他很可能意味著一種缺陷。每個人都有很多缺陷,最快的成功方式就是知道這些缺陷和如何處理這些缺陷,缺陷來自于學習的不足或者能力的不足。學習的不足,可以通過時間來改進,但是通常不會很快,然而能力的不足幾乎不能改變,但是只要你認為缺陷是一個可以用新方法解決的問題,不論是學習缺陷還是能力缺陷,都不會是一個阻礙你得到你想要的東西的障礙。
看過這些,我們知道犯錯有這么多的好處,我們在以后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就不要再害怕犯錯,而是要大膽做事,不怕犯錯誤,在改正錯誤的階梯上一步步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