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編 問題的形成
第三章 原地踏步(more of the same ),或者當解決之道變成問題
我們先是惹起塵埃,然后卻宣稱看不見。——喬治·柏克利
現(xiàn)在你已經(jīng)破墻而入,但是在隔壁的小室里,你還想做什么?——圣·瓊斯,《新而紛亂的思想》演講內容
- Q質疑:只要持續(xù)加強同一行動,終將獲得預期的效果
- A在許多情況下,常態(tài)的偏離可以利用其對立者加以恢復常態(tài)。p33
- 【區(qū)分:困難vs問題】
困難n:一種不可欲的狀態(tài),可以通過一般的行動(通常屬第一序改變類型eg暖氣對寒冷)來解決,不必運用解決問題的特殊技巧;或者,我們更常指的是一種不可欲而相當普遍的生活狀態(tài),因為無解,所以必須接受。
問題n:因處理困難不當而造成的僵局、停頓、死結,等等。
處理不當?shù)?種方式:
1否定問題:應當有所行動,但無人采取行動。=過度簡化者
2不應當采取行動,卻采取了行動。=烏托邦癥候群
3在錯誤的層次上采取行動。
第四章 可怕的簡化
1.質疑:鴕鳥心態(tài),眼不見為凈
[等同于:拒絕看事物的復雜性,然后將自己的井蛙之見視為實在而真誠的人生態(tài)度,或自認為“講求實際,實事求是”。]→→*可怕的簡化者2.【震撼】人際溝通大部分是通過不溝通、在靜默中進行——愈來愈被那些可怕的簡化者忽視
【誤區(qū)】溝通應該是清楚的、坦率的、開放的、直接的——一言以蔽之,應該是全面性的。[意義其實是通過未經(jīng)溝通的事物來傳達的]
老子的虛空價值: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第11章)
××否認問題→→否認自己否認→→造成病態(tài)
[處理不當?shù)姆绞街唬褪菍栴}視而不見。
=“可怕的簡化”]簡化可能使原來的問題變得更加復雜。
第五章 烏托邦癥候群
經(jīng)過徹底研究之后。我可以確定地說:烏托邦是我們這個世界之外的事物。——紀堯姆·布德
- 烏托邦主義者 *n問題明明無解,他卻堅信有解決之道。p42
- 烏托邦癥候群 *n人們面對問題時,自認為找到(或可以找到)最終的、最完滿的解決辦法,很容易就陷入極端主義。人一旦有了這種想法,就會努力實現(xiàn)他的想法,否則他就是對自己不忠實了。
烏托邦癥候群的三種形態(tài)
1.內射式:目標無法達成,不會怪罪于目標的理想性,而只能怪自己無能:我的生命應該更豐富,更有收獲,而我卻生活在平凡和無聊之中;我對生命應該有強烈的感受。可是我卻無法從內心喚醒這些感受。
【Q:思考:到底什么樣的生活是應該的】
【A:似乎無聊和平凡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警惕生活在別處】-
2.重過程:當一個人不把人生視為一個行進的過程。而真的以為“抵達目的地”完全不成問題,這種烏托邦主義將成為一個大問題。——重要的是旅程,而非抵達終點。
【Q:質疑了過程說——感覺自己的世界觀受到了沖擊;那朱光潛的“慢慢走,欣賞吧”和這個有沒有區(qū)別呢?】eg1“滿懷希望地跋涉,勝過抵達目的地!”——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
eg2《伊薩卡》不匆匆走完旅程
eg3哈姆雷特“寧可忍受眼前的苦痛,也不愿飛越至陌生的境地”
eg4蕭伯納“人生有兩個悲劇。一個是心愿無法達成,另一個是終于達成心愿。”(簡明、悲觀) 3.“投射式”:推諉的時代
eg1自然使我快樂和善良,如果我不是這樣,那么就應該怪這個社會。
eg2神經(jīng)官能癥患者:認定如果自己失敗了,一定是錯在他人,自己沒有任何責任。
【警告:那些忽視歷史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轍——喬治·桑塔亞那】
(諷刺清教徒:你可以做任何事,只要它不會為你帶來快樂。)
[正面的烏托邦覺得“沒問題”,負面的烏托邦則以為“問題無解”,兩者都將人生中常見的困難和快樂視為反常的現(xiàn)象。p48]
【驚人的生活領悟:一般人的婚姻生活,可以達到傳統(tǒng)結婚手冊或流行神話的理想的,顯然少之又少。人們一旦心中存在一種觀念,以為婚姻關系應該怎樣才對,就比較容易覺得他們的婚姻出了問題,而開始致力于問題的解決,直到離婚而各奔東西。】p51
【心理治療誤區(qū)】√“接觸人們的苦痛”,ד追尋快樂”——“悟”像什么,“饑則食來困則眠”p51
烏托邦計劃的危機
卡爾·波普爾《烏托邦與暴力》:我們的骨肉同胞應當?shù)玫絽f(xié)助。我們不可以為了后代子孫,或為了某個永遠無法實現(xiàn)的幸福理想,而犧牲任何一個時代的人。簡單地說,我所關切的主題是,在一個合理的公共政策里,人類的痛苦才是最迫切的問題,幸福并非最迫切的問題。幸福的獲得應該讓每個人私下去處理。p52
[德]詩人費利德里希·荷爾德林“國家之所以會變成人間地獄,是因為人們想把它變成天堂”52
第六章 悖論
“一種疾病,而治療這一疾病的方法就是它自己”
【人際之間或多或少存在著一個 秘密協(xié)議】相互回報——未說明的協(xié)議
必要的改變將是改變協(xié)議本身(第二序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