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是改變
生活中有許多的事情是想要改變的,想改變自己,想改變他人,想改變自己與他人的關系。有時候我們知道該如何改變然后付諸行動,有時候我們知道該如何改變卻又一直拖延,而更多的時候我們不知道該如何入手。這就是我為什么想要讀《改變:問題形成和解決的原則》這本書的原因。
此前已經利用睡前時間瀏覽過這本書,不到半年的時間,卻已經忘記了書本的內容,更不用說利用該書的內容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了。趁著開智讀書會的機會,重讀此書。更多的是想看看朋友們關于此書的看法,討論此書對生活的實際應用。
改變概覽
看標題
兩個核心問題:問題形成的原則、問題解決的原則。而答案是改變。如何改變呢?
看作者
三位作者均是精簡治療中心研究員。精簡治療致力于人類溝通、婚姻治療、家庭治療、行為向導的問題的解決。所以本書也是關于以上問題的解答?所以屬于心理學的范疇?
看目錄
結構非常清晰的分為三個部分:
-
變與不變
理論的觀點
實踐的觀點
-
問題的形成
原地踏步,或者當解決之道變成問題
可怕的簡化
烏托邦癥候群
悖論
-
問題的解決
第二序改變
重新框定的藝術
改變的實踐
實例
開闊的視野
其中最最感興趣的是改變的實踐和實例兩章,想看看作者們的經驗中,是如何將理論應用于實踐的。
看序與前言
譯者序
譯者序深刻的講述了譯者對改變的理解。
譯者序的最深感受是:原來不只是一本關于個體改變的書,更是關于團體、社會改變的書。
嘗試去訓練自己捕捉信某個互動的過程,回想關系脈絡中發生了“什么”及“如何”發生,而不是事后自以為是地去解釋“為什么”
重視解決之前,先重視問題。很少想問題是什么,如何發生,卻又經常對某些狀況不滿,想改變。
個人、人際、婚姻家庭與社會體制之間確實存在交相滲透的作用
眼光總是局限于小我,很少關注大環境。
婚姻關系中重復發生、似乎無法改變的老把戲。
老把戲同有。比如老公喝酒,閑暇時不上進;比如自己溝通冷暴力、生活無固定計劃,容易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實踐工作者失去了對生命細微變化辯識的能力,對場域脈絡間交織牽動的力量亦視而不見。
遲鈍、漠視似乎是常態。
人際互動、團體動力、群體間關系及制度環境和人們行為之間相互影響的視野。
混淆了個人、人際與社會群體層次的經驗,從而簡化地錯置了個體身上所承載的經驗。
我們能夠了解彼此、批判且改善彼此的工作,介我們仍走自己的路。
第二序改變的發展不來自執著地求變,而來自共享協同的開放狀態。
“協同探究者”與“反映實踐者”已取代了專家。
追尋個體與集體如何能在他經歷的重疊交纏的壓迫生命中轉化前行。
生活工作環境單純,還未能很深刻體會到團體、社會的壓制,只是經濟的壓力。
作者序
作者序是簡要介紹了這本書的主旨。
一本探究改變是如何自然發生,以及改變可以如何被推動的書。
明白已經無可改變的過去,更是為了改變令人不滿的現狀,亦即渴望過一個更好的未來生活。
了解人們自己的問題是如何陷入與他人問題的相互糾結之中,以及加速解決人類僵局的方法。
超越了原來的“心理”問題領域
涉及社會問題,也許這才是這本書的精彩之處?
前言
前言講了本書的主旨、背景與結構。
本書的主題,即討論人與事之“變”與“不變”這個老問題。更明確的說,這一主題所探討的是:問題如何產生,問題為何持續存在,問題又如何得以解決。其重點在于探究一種悖論的現象,即遵循常理與“合乎邏輯”的行為導致失敗,而“不合邏輯”與“非理性”的行動,反而使形式的變化如其所愿。
原來改變的竅門是出奇制勝?
“改變”的理論,即群論和邏輯類型理論
深深感嘆作者居然能抽象成兩個理論模型。
看索引
以下是索引中被提到四處及以上的關鍵詞。是不是弄清這些關鍵詞就理解了書的大部分呢?
酗酒、羅伯特.阿德里(Ardrey,Robert)、W.羅斯.阿什比(Ashby,W.Ross)、逃避(作為虛假的解決方案)、喬治.貝特森(Bateson,Gregory)、行為處方(或行為改變的計劃)、精簡治療中心、改變控制論的定義:第一序改變,物理學中不同層次的改變,改變的迷思,改變的實踐,對改變的抗拒,第二序改變,自發的改變、種類(邏輯類型理論)、組合,組合規則(在群論中的)、常識、控制論、米爾頓.H.埃里克森(Erickson,Milton H)、群的第四特性、群論、人類行為的“冰山論”、恒等成員、洞察、失眠、羅納德.D.萊恩(Laing,Ronald D)、患者的語言、“穩定”少一點、成員與種類、恒等成員(群論)、成員,相應的或相反的(群論)、9點問題、相反成員、一對相反的東西/概念、悖論:理發師悖論,(悖論)的行為意涵,“自動自發一點!”的悖論,圣誕卡悖論,國王悖論,郵差悖論、行為或癥狀的處方、《數學原理》、心理分析:“冰山論”,訓練心理分析師、心理治療:行為,家庭,婚姻,非指向性的,心理治療與烏托邦主義、現實、相反成員(群論)、重新框定、性生活問題、癥狀:解釋與改變,處方、精神分裂雙重捆綁理論:博弈論,群論,信息論,邏輯類型理論、烏托邦:對付烏托邦,心理治療中的烏托邦,烏托邦癥候群、是什么、為什么、維特根斯坦(Wittgenstein, Ludwing)、禪宗。
閱讀謹記
談的什么、怎么說的、談得怎么樣、與自己有什么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