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個小故事,大家都看過《天龍八部》吧?這本小說中有這樣一個橋段,就是聚賢莊英雄大會,喬峰帶阿朱前往治傷,求的是一位姓薛的神醫。
薛神醫是當世醫中第一圣手,只因“神醫”兩字太出名,連他本來名字大家也都不知道了……
這薛神醫不但醫道如神,武功也頗了得他愛和江湖上的朋友結交,給人治了病,往往向對方請教一兩招武功。
對方感念他活命之恩,傳授時自然決不藏私,教他的都是自己最得意的功夫他不肯另投明師,便別出心裁,以治病與人交換武功,東學一招,西學一式,武學之博,可說江湖上極為罕有但壞也就壞在這個“博”字上,這一博,貪多嚼不爛,就沒一門功夫是真正練到了家的。
他醫術如神,所到之處,人人都敬他三分他向人請教武功,旁人多半隨口恭維,討好于他,往往言過其實,誰也不跟他當真,他自不免沾沾自喜,總覺得天下武功,十之八九在我胸中矣。直到有一天,遇見喬峰和群雄搏斗出手之快,落手之重,實是生平做夢也意想不到,不由得臉如死灰,一顆心怦怦亂跳,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更不用說上前動手了??戳诉@樣的描述,可能你覺得薛神醫是個很可笑的人但是轉眼一想,你會發現,在當下這個互聯網時代,我們不都是薛神醫嗎?薛神醫在江湖漂泊,四處學到各種武功,而且是“傳授時自然決不私藏,教他的都是自己最得意的功夫”。大家有沒有覺得,這跟你去知名的公眾號、刷知乎、微博、朋友圈的時候四處學“干貨”的場景很像?今天從哪個公眾號里看了幾篇干貨,明天在哪個在線學習平臺看了幾堂公開課。于是你感覺到我真愛學習,我真充實,我真是嗷嗷牛逼,然后是不是也像薛神醫一樣“不免沾沾自喜,總覺得天下武功十之八九在我胸中矣”。
其實自我感覺的“十之八九在我胸中矣”是一種自欺欺人的表現,因為四處得來的碎片化知識,經常帶來兩個弊端。
第一,喪失深度思考能力。
我們習慣在碎片時間獲取一些信息,既然是碎片時間,那么都不會很長,所以能夠看的篇幅也不會很長所以習慣了看一百多字的微博微信,幾秒鐘就讀完了。而恰恰由于其篇幅有限,所以大多都是闡述一個現成的結論或者邏輯簡化后的信息。時間久了就養成了這樣一種思維:“因為A所以B”、“只要C就能D”、“有了E才能F”、“出現G即說明小時”……
就這樣漸漸變得狹隘獨斷,難以深入思考。
第二,知識的使用效率下降。
單獨的一個知識點非常容易獲取,尤其是現在的互聯網時代,獲取信息短平快。但由于碎片化的特點,導致腦海里的知識點經常是孤立的,像一盤散亂的珠子。你每一次只能拎出“一個”即止,而不是連續的“一串”,于是只能處理淺維度的信息。所以雖然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多了,但使用信息的效率反而下降了。以學習投資為例,大家有一個愛好,就是一上來就說,你給我介紹幾個人的微博吧,或者幾個公眾號吧。不可否認,大家確實能從中學到不少絕對的干貨,篇篇經典。不然他們也不可能廣為人知,對吧?但是,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幾乎所有的微信公眾號更新的特點就是,很難是一個完整的、循序漸進的知識體系為啥呢?因為更新內容是隨著原創者的靈感或者追逐某個熱點而得到的選題。如果大家在學習過程中只是單獨學習一個個技巧或操作,縱然信息量很大,也確實可以拓展了一部分視野但是如果你本來沒有自己的知識框架,只是一味往你腦子里塞東西,想要應用的時候發現把自己的知識點串不起來,那這些知識對你又有什么意義呢?
套路是學不完的,要研究思路,思路是最精華的。
所以,如果在學習一門知識的初期,能建立一個全面的、體系化的認知是很重要的。在隨后的學習中將新的知識點納入自己已有的知識體系內,重新消化理解,能將與之矛盾的內容排出體外,才可以進入一個良性循環。如果你剛剛進入一個新的領域,不要輕易嘗試去自學因為沒有對錯的分辨能力,很容易讓你在將來的某個時刻因為某些以前吸收的錯誤知識而栽跟頭。
要快速進入一個領域,最好的辦法就是將這個領域的經典書籍找出來全部研讀一遍。
但是這對大部分人來說是很花時間并且也很難做到的。有一些前輩在自己研究的領域已經有了相當的深度積累和經驗總結。他們愿意化知識為財富,出售自己的知識和經驗,方便了我們這些入門者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前進。
為什么2016年被稱為知識付費元年?
就是因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發現網上免費信息泛濫且質量參差不齊。而他們愿意為了能夠快速獲取對自己有價值或自己感興趣的信息而付費《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報告2017》預測,知識付費產品將成終身學習渠道,也就是說會有越來越多人選擇這種模式這也就意味著,你能免費獲得的信息質量也會越來越差。
我們說理財不要貪小便宜,投資自己的大腦就更是如此了。
做一個終身學習者,武裝自己的大腦,不要把自己的思維,被碎片化的信息擊碎。大家知道“賣命”這個詞語,有沒有深入地思考過這個詞語的意思呢?雖然我們都說生命無價,但是每天我們上班工作本質上就是在出售我們生命的若干分之一。然后用工資就能反推出我們“命”的“市價”,大家可以算算其實我們的“賣價”都不怎么高雖然很殘酷,但是你要知道,時間就是我們生命的若干分之一。
所以,別輕易的把時間賣掉,但是反過來說我們花錢去買別人的時間某種意義上就是延長了我們自己的生命哦!比如一個作者花費一生寫了一部巨著,我們花100元買了他的書回來看,其實某種意義上我們是買到了他一生的生命成果,然后按在了我們的大腦里其實就是變相的給我們自己“續命”。
這就是學習的意義,學習的意義就是“續命”,當然有些人也說成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其實本質上是一樣的。所以下一代人一般都會比上一代優秀就是因為上一代給下一代做了“續命”.這也是人類進化的動力,所以,你看,學習是多么重要。從價值上來看,時間是遠遠大于金錢的,花錢買別人的時間是非常值得的。
這就是為啥富人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用錢去解決,然后他還變得更有錢的原因。窮人啥都自己干,啥都省,然后越來越窮。道理就在這里---富人用錢買了窮人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