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兒童發展的早期,面對電子設備的首要原則:能不讓孩子玩,就盡量不讓他玩。
2.多讓孩子和真人、和真實世界互動,而不是和機器互動。孩子的很多關鍵能力,只能在與真人的互動中學習。比如,怎么識別他人的情緒和意圖,怎么恰當地與人交流而不產生沖突,怎么在沖突中調節自己的情緒等等。
3.美國兒科學會對兒童“屏幕時間”的指導建議是:1歲半以下的寶寶應該禁止使用任何電子設備,除非是跟家人的視頻通話;2-5歲的兒童,每天使用電子設備的時間,不要超過1小時;6歲以上的學齡兒童和青少年,每天屏幕時間在2小時左右。
4.限制孩子使用電子產品,具體做法應該是限定孩子的“單次屏幕時間”。孩子的“單次屏幕時間”應該限制在10-20分鐘,之后就要孩子眼睛休息,這一規則不可妥協。
孩子玩電子產品時,你最好跟他一起看,一起玩兒。幫孩子弄明白他在看的內容是什么,還要把學來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盡量幫他在虛擬跟現實世界中找聯系。
5.睡前一小時,不許孩子玩電子設備。因為電子屏幕發出來的光線,跟自然的太陽光不一樣,會抑制人體內褪黑激素的分泌。褪黑激素可以幫助人睡眠。所以,孩子晚上接觸過電子設備的話,睡眠時間就會變短。
6.在家里設幾個“無電子設備區”。比如孩子的房間,完全不允許使用電子產品。用心的爸爸媽媽,會在孩子的房間里多放些繪本,多放些書來陪伴他的成長。
7.規則定下來之后,千萬不能縱容。要記住,小孩是沒有多少自制力的。
8.育兒先育己。有些場景下,完全不允許孩子使用電子產品,大人要率先做到。比如說:吃飯的時候,既不許看電視,也不許看手機,大家可以互相聊一聊當天的事情;在哄寶寶入睡的時候,也不能看手機。
9.當孩子要求玩手機、玩Pad的時候,給他提供一些替代選擇。比如,陪孩子玩游戲,給他讀故事,帶他去旅行、去踢球、去逛博物館,這些真實環境能提供給孩子更多更豐富的刺激。
10.大人聊天,孩子很容易覺得無聊。這個時候千萬不要拿出手機,把孩子打發到一邊去,記得提前給孩子準備一個小玩具或者涂鴉本。
11.孩子喜歡電子游戲的原因之一是社交。作為替代,你要在現實生活中滿足他的社交需求。邀請孩子的好朋友過來一起玩,或者找一些親子桌面游戲跟孩子一起玩,都是提倡的做法。
12.不要放縱孩子去電子設備中尋求滿足感。做家長的,要有意識地跟電子設備競爭。我們跟孩子好好玩,帶孩子痛快地玩,讓快樂充滿孩子的內心,那他也就不需要再到電子設備里去尋找滿足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