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命
“這就是命”我們常常這樣感嘆自己的人生。
其實你認為的外在力量決定著的命運,很可能是內在想象驅動著自己所做的選擇。(這里的內在想象,包括意識和潛意識)
心理學上有一個假設:我們做任何選擇都是為了追求好處,只是有些“好處”是在潛意識層面的。
選擇,追求好處
你的潛意識指引著你的人生,而你稱其為命運——榮格。
這類命運有一個更貼切的名字“自我實現的預言”。
自我實現的預言
自我實現的預言的兩個關鍵點:
1.自戀:常見表現為“我是對的”、“我比你強”。
2.選擇性注意:當你發出一個預言后,為了維護“我是對的”這份自戀,你的注意力會集中在那些符合你預言的信息上,而那些不符合你預言的信息,就被忽略了。這樣一來,你看到的世界,就符合了自己的預言。
當潛意識被呈現,命運就被改寫了——榮格。
利用自我實現的預言,改寫命運的一些原則和方法:
第一,自我實現的預言其實大部分是對體驗的提煉和總結,所以不管是覺知你的預言,還是要改變你的預言,都需要從體驗入手;
第二,如果你想要更積極的自我實現的預言,就需要尋找機會,給自己制造機會,體驗到那個更積極的預言;
第三,你還可以問問自己,我希望的那種“自我實現的預言”是什么?我過去在什么時候體驗過?然后好好調動你的回憶,讓自己去體驗當時的感覺。
第四,你想要什么人生,就去和什么樣的人接觸,他們的體驗會很容易地感染到你。這是擴大自己體驗的一個重要方式。
心理學小知識:
1.“具體化”的對話技術。你必須搞清楚一個人話語中的那些細節,你才能具體知道對方是什么意思,因為詞語是非常容易含糊和有歧義的。
例如,你可以請對方交代時間、地點、人物等線索,以及其中的想法、情感、情緒與身體感受,也可以非常簡單地說:“你剛才那句話具體是什么意思呢?請多說說吧?!?/p>
2.“擱置”的對話技術。我們常常陷入矛盾思考中——假如這樣會怎樣,假如那樣又會怎樣。這會讓思考變得混沌。
這時可以這樣問:假設某個問題徹底沒有了,那你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