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原著中,華蘭說親給忠勤伯府的嫡次子袁文紹,盛老太太看孫女嫁到這么高門檻的家庭,就請了宮里的女官孔嬤嬤,來教導華蘭規矩禮儀。
孔嬤嬤教導過國公府,公爵府等許多王公貴族的千金小姐,是出了名的名師。
請來這么一個高檔次的老師,盛老太太本著資源共享的目的,讓孔嬤嬤在教導華蘭之余,把墨蘭、如蘭和明蘭也捎上,跟著旁聽,于是四蘭一塊跟著孔嬤嬤學習。
本來華蘭才是孔嬤嬤的正經學生,其他三個蘭是附帶的。可是墨蘭爭勝好強,跟不上節奏也要努力跟上,于是不停地纏著孔嬤嬤問這個問那個。
這樣,華蘭的學習進度就耽擱了,只得停下來等墨蘭。
華蘭是待嫁女兒,又是嫁入高門大戶,本期待著經過孔嬤嬤的短期培訓班,能快速學會各種規矩禮儀,到時嫁入忠勤伯府,一言一行符合豪門貴婦身份,不致于讓人看笑話。
期望這么高,現在被墨蘭耽誤了,不免心中生氣,在墨蘭第N次又纏著孔嬤嬤時,華蘭就有些不高興了,言語中就沖了些,本來是兩個姐妹口角,可是當如蘭這個暴脾氣也插入幫長姐時,就成了姐妹吵群架。
孔嬤嬤以此為始,一個一個訓誡各蘭,說的是入情入理,讓人心服口服。
01
此場群架是墨蘭引出來的,孔嬤嬤首先點出墨蘭的錯處,指出了墨蘭的兩個錯誤。
一是言錯,你與姊妹抖嘴,不該開口閉口就是庶出嫡出的。
這一錯誤,其實不少人都犯過,卻不自知。
有許多事情,本來不關身份的,可是一些人總是把它往身份上扯,這樣就為自己找到了各種不做事情,或抱怨他人的理由。
看抗日戰爭時期的諜戰片時,經常會有人在困難面前說:反正我們也不是校長的嫡系,干嘛拼死了往前沖,怎么不讓那些嫡系來干。
我有一個同事,經常會說:咱又不是經理級別的,夠不著與誰誰(這個誰誰就是其他部門的經理、總監等)說,讓誰誰(這個誰誰就是本部門經理或其他領導)去溝通好了。
其實我這個同事一直希望自己能得到提升,可是總在小職員的位置上干耗著,咋著也上不去。
其實她就是一有困難,一有不好解決的事情,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自己的身份,把事情往別人身上推,而不是想盡辦法解決問題。
雖然有一句話叫在其位,謀其政,但是在困難面前總推脫,那么想升上去,也是很難的,因為你總要讓領導看到你能在上一個位置上的能力吧。
所以,我們遇到事情,要就事論事的解決問題,而不是嫡出、庶出,或者經理職員,嫡系旁支的推脫,我這個同事升不上去,也是很自然的事情,蔣的幾十萬大軍被共產黨趕到小島上,也不是沒有理由的。
02
孔嬤嬤指出來墨蘭的第二個錯:
第二是你心里念頭不好,你口口聲聲說想學東西,想為家人爭光長臉,難道盛府里只有你一個姑娘?難道只有你長臉了,盛府才算有光彩?那你的姊妹呢,她們就不用學東西長臉?且不說我原就是為著你大姐姐來的,你也不想想,你大姐姐還能和你們一處待幾日?再幾個月她便要出門了,偏她結的親事還是個伯爵府,學規矩禮數正當要緊,你就算不念著姊妹間的謙讓,也當念著大姐姐的急難之處。我聽說林姨娘原也是官宦人家出來的,難道她沒有教過你,縱算不論長幼嫡庶,可也得分一分輕重緩急。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多會點東西,都有一顆爭強好勝的心,都希望自己的能發光,甚至生出一個光環來,這一點本沒有錯,但是要有一個度。
墨蘭只是跟著旁聽,那你就要有一個旁聽生的樣子,不要擾了正經學生的進度,不要喧賓奪主惹人厭,人家華蘭才是正正經經的學生。
在學習中,有競爭才有進步,這是好的,也是大家都提倡的。但是要正大光明的競爭,而不要心思不正的競爭,或者把心思都放在競爭上,而不是把心思放在提升自己上,這樣往往會把自己推向深淵。
就像墨蘭一心想著要過的比嫡女好,嫁的也比嫡女強,一心想著嫁的比華蘭還好,所以勾上梁晗之后,緊緊抓住不放,不顧廉恥,設計生米煮成熟飯,用盡一切手段嫁入梁府,永昌候府,終于嫁的比華蘭好。
可是墨蘭幸福嗎?
使用手段嫁入候府,雖然是大娘子,但是娘家人全得罪光了,等于沒娘家靠山,婆婆不喜歡,丈夫最后知道真相,自己被設計了,弄了一屋子的鶯鶯燕燕,墨蘭開始了無止境的妻妾斗爭。
墨蘭這樣的勝利,又有什么用嗎?可見她并沒有把孔嬤嬤的訓戒當回事。
另外孔墨墨的說的輕生緩急,這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和借鑒。
就象我們現在,正處于新型冠狀病毒傳染期間。
本來,一年之計在于春,學生應該上學了,工人開始上工了,農民開始春耕了,大家都要忙忙碌碌了,可是因為疫情,大家都在家隔離,嚴格遵守國家的制度和規定。
上過職場素質課的人都知道一個四象限時間管理法,把所有事情分為重要緊爭,重要不緊急,緊急不重要,不重要不緊急,我們做事情的時候,按這個四象限時間管理法來做事情,是最最合適不過的。
而現在,控制疫情,就是最重要且緊急的事情,所以我們都要老老實實的在家宅著,不給國家添麻煩。
孔嬤嬤教四蘭規矩禮儀,在這里華蘭最大,馬上要出嫁了,對她來說學習禮儀就是最緊急的事情,也是最重要的事情。而三個蘭學習禮儀雖然也很重要,但是她們還小,許多禮儀還學不會,根本不需要這么著急的學,所以孔嬤嬤才說,理應讓大姐多學一點,理應讓著大姐。
可見,孔嬤嬤那個時代,還沒有時間管理法,而孔嬤嬤用實際例子給我們講解了什么叫四象限時間管理法,真的是太偉大了。
03
孔嬤嬤指出華蘭的問題時,語重心長的說:
你四妹妹縱然有錯,你也不該冷言冷語地傷人,當大姐姐的應當想出個妥帖的法子來,既讓妹妹知道錯處,又不傷了姐妹和氣才是。
當華蘭不服氣的說,妹妹不聽自己的,那便如何時,孔嬤嬤冷冷道:
這便是你自己的本事了。你今日連自己親姊妹之間都料理不好,他日出了門子,東邊的公婆,西邊的妯娌,北邊的叔伯兄弟,南邊的管事婆子,一屋子隔著血脈山水的生人,你又如何走得圓場面?難不成還讓你爹娘來給你撐腰不成?
這一段話雖然說的有點不近人情,但是卻是發自肺腑的,是至理名言式的真理。
華蘭要想在婆家立足,那么就要有自己的本事,不能靠著娘家過日子,這就需要有點手段了,使用什么手段,那就要看什么事,對什么人了。
就像王大娘子,娘家那么給力,自己又生了一個好兒子,一個出挑的女兒,婆婆又不找事,丈夫也上進,又不是那種寵妾滅妻的人,可是王大娘子自己沒有手段,沒本事,愣是把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爛,讓個林小娘在盛府攪風攪雨的。
任何一個人,想要別人聽從自己,想要領導別人,那么自己就要有本事。
這就是大家對空降領導反感的原因,《我的前半生》中羅子君工作時,蘇曼殊因為賀涵的關系,對羅子君特別照顧,基本不讓她干什么活,這樣其他員工就看不上她,排擠她。
而羅子君也受不了這樣,開始跟著難搞的Miss吳一起工作,虛心學習,努力工作,最后贏得了非常挑剔的Miss吳的肯定,去深圳時,也帶上她。這時的羅子君完全是憑著自己的實力,贏得了Miss吳的信任和肯定的,這才是她能跟著Miss吳去深圳的根本原因。
孔嬤嬤對華蘭說的這句話,才真真正正是在婆家立足之本,同時也是我們所有人在社會上的立足之本,靠自己的本事,讓同事在工作上支持自己,讓領導賞識自己,這才是實力。
04
孔嬤嬤訓導華蘭和墨蘭的話,若說是為人處事的理論,那么教導明蘭的卻是家族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
因為明蘭沒有參與吵架,還勸架來著,本沒有明蘭什么事,可是孔嬤嬤還是一樣懲戒了明蘭,原因是:
一家子的兄弟姐妹,同氣連枝,共榮共損,即便你一個人沒有錯,但是你三個姐姐都錯了,你沒錯也錯。
我以前對古代的株連特別看不上,覺得落后,是鞏固皇權的手段。
可是現在,聽了孔嬤嬤的話,突然覺得古代的株連卻是有道理的,他讓一個家族抱團,共同發展,所以古代有一個又一個大家族,這是一個家族所有人齊心協力的結果。
本來偏向林小娘和墨蘭的盛紘聽了孔嬤嬤的話,也深感有理,不再一直向著林小娘,也開始了家庭整頓,也是從這時候開始,林小娘在盛府呼風喚雨的日子徹底結束。
有了盛紘決心整頓盛家,規矩立事,才有了后來的盛家繁榮。
可是,現在,又有多少人,為家族著想,為著家族的繁榮而努力,我們身邊又有多少象古代那樣的大家族。
現在的許多人,都是各顧各的,別說為了家族,兄弟姐妹幾個為了家產,為了爹媽的偏向這個多疼那個,都要吵架,打架,多少兄弟姐妹為了家產打向法庭的。
我們現代很多人,在心理上缺少歸屬感,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自己的小家,為了老婆,為了孩子,為了家。
自然而然的,奮斗目標就狹隘了很多,奮斗的動力就不那么強大。就不會有周總理“為了中華崛起而讀書”那么大的宏偉目標,心胸也就不會那么寬廣,眼光自然也就不會有那么長遠。
所以,現在還有多少家有家族傳承,有家訓,有祖訓,既使有的,還有多少人嚴格的去遵照執行。
或許是因為時代變了,很多人離開家,所以家族榮耀看的不那么重了,沒有振興家族的責任感也說的過去的,這是時代的發展。
那么時代讓我們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在一個公司上班,所以有了團隊,有了合作。年終時,有了團隊獎,這就是讓我們有團隊責任感,這就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團隊中的人,都要團結合作,共同努力,團隊的任何成績,都是所有人努力的結果。同樣的,團隊出現任何問題,都是所有人的問題,不可能把其中一個人摘出來,這不可能。
這就是孔嬤嬤說的,既便明蘭沒有錯,但是三個姐姐都錯了,她沒錯也錯,就是這個道理。
真的太佩報孔嬤嬤了,她說的這幾個道理,我們只要掌握了,學會了,時時掛在心上,那么做人做事,都差不到哪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