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有不少人都和峰少一樣
認識村上春樹的契機是因為他的
《挪威的森林》
不過峰少也只是聞其聲不見其人
而且由于日本文學中所獨有的性情描寫
尤其吸引了不少感性派讀者的眼球
不過今天咱們不談風月
作為2016農歷年的收官之作
我們今天一起來談談村上春樹的
《我的職業是小說家》
一個人,寫作三十五年,十三部長篇小說,超過五十種語言譯本。
《我的職業是小說家》是村上春樹首部自傳性作品,歷時六年完成。
在《我的職業是小說家》中,村上春樹將首度全方位為大家揭露小說家這個看似風光,卻是份孤獨的職業:
三十五年來,村上春樹在孤獨中編織著美妙動人的故事。
他以十二章肺腑之言,真摯誠懇又不失幽默地講述自己寫作道路上的故事,和追逐夢想與幸福的人生往事。
村上春樹(1949年1月12日—),日本現代小說家,生于京都伏見區。
村上春樹29歲開始寫作,第一部作品《且聽風吟》即獲得日本群像新人獎,村上春樹也是以此為契機踏上了“小說家”這條不歸路。
1987年第五部長篇小說《挪威的森林》上市至2010年在日本暢銷一千萬冊,國內簡體版到2004年銷售總量786萬,引起“村上現象”。
其作品風格深受歐美作家的影響,基調輕盈,少有日本戰后陰郁沉重的文字氣息,被稱作第一個純正的“二戰后時期作家”,并被譽為日本80年代的文學旗手,其作品在世界范圍內具有廣泛知名度。
第一章 小說家是寬容的人種嗎?
小說是需要慢節奏緩慢前進、去耐心推進的作業;雖然門檻確實很低,但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成為作家;
第二章 剛當上小說家那會兒
三十歲在《群像》獎出道,在此之前也只是個成績說得過去的普通男孩;《且聽風吟》賦予其成為小說家的資格;
第三章 關于文學獎
村上回應他對于涉足文學獎那種場所一無所知又了無興趣;而且這一類的文學獎項有多少實質性價值也存在質疑;
第四章 關于原創性
原創性可以接受時間的考驗以及時代的批判,并且還有三個基本條件:
擁有獨具特色、識別性極強的風格;風格還需要與時俱進、不斷成長;風格還必須隨著時間流逝成為標準;
第五章 那么,寫點什么好呢?
多讀書是成為小說家不可或缺的基礎訓練;其次需要養成仔細觀察事物和現象的習慣;總而言之,寫小說至為珍貴的就是細節;
而細節和觀察就是最好的素材;
第六章 與時間成為朋友——寫長篇小說
短篇小說能彌補長篇小說無法捕捉的細節,而且更加靈活多變;而長篇小說時更需要儀式感和堅持的一種東西;
而錘煉敲打將會給小說帶來更大的成長空間;
第七章 徹底的個人體力勞動
寫小說的初衷更多的是因為“我想寫小說”才動筆,是一個長久而又孤獨的工作;
因而作家需要各自獨有的方式來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
第八章 關于學校
學校本來是社會發展進程中培養人們共識的地方,但是現在卻越來越變成了社會化疾病的癥結;
第九章 該讓什么樣的人物登場?
多數情況下,小說里登場的人物都是故事發展中自然形成的,隨著事物情結的發展,人物將會愈加豐滿;
而且不管是敘事人稱、還是設定細節等都具有改變整個故事的魔力;
第十章 為誰寫作?
一個純粹的作家的確可以為自己寫作;但是身為職業作家的你卻必須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自己的讀者;
第十一章 走出國門,新的疆域
自從《尋羊冒險記》被《紐約客》收錄開端,一共27部作品得到采用和刊載;而村上本人也在因為各種因素在國外輸出日本文化;
第十二章 有故事的地方·懷念河合隼雄先生
村上春樹獨孤求敗,但對于河合先生卻引以為生命中唯一知己。
對于村上春樹29歲開始寫《且聽風吟》,而且第一本著作就斬獲《群像》獎成為日本炙手可熱的作家,之后的寫作生涯更是像開掛了一般;
這中間的機遇自然是不少,更羨慕的是村上他自己抓住了機遇,并用自己持續了三十五年的堅持以及人生經歷證明了他的職業就是小說家。
當然,村上這本《我的職業是小說家》,嚴格意義上還算不上是一本正統的小說問題,更偏向于人物傳記;雖然小說三要素人物情節和環境它都滿足了,但是閱讀起來卻更像是一個又一個話題串聯起來的回憶錄,自然文筆和清潔刻畫都不怎么驚艷。
不過峰少卻對《我的職業是小說家》里提到的兩句英文諺語頗感興趣:
第一句:one day at a time
村上用三十五年時間踐行的小說家自我修養,而這也是很多小說家曇花一現的核心元素;
就像村上說的一個小說家正常的生命周期是10年,但是反觀現在所流行的暢銷書,更多的只是一些私人情緒以及故事合輯;談不上太多的文學內核,也就沒有更多流傳的價值。
第二句:hit the main line
往靜脈里注射毒品,約翰歐文提到的作家與讀者之間的關系;
其實當下自媒體,不管是同道大樹、李叫獸,還是咪蒙,他們都做不到one day at a time的堅持,當然他們已經多多少少摸到了hit the main line的魔力,一次就可以肆無忌憚的在自己的粉絲群眾“投毒”;
或許彼之砒霜對于他們的粉絲來說是良藥,也無甚區別。
不過,今天峰少所以拆解村上春樹的這本《我的職業是小說家》,自然不是為了給村上秀肌肉,也不是特意為了黑某某某,只是作為一年的總結,有些唏噓感慨罷了!
村上春樹的職業是小說家,我們的職業又何嘗不是自媒體呢?
雖然我們沒有能力、也沒有魄力像村上那樣聲稱自己是為了寫作而寫作,但村上所提到的一些東西不就是身為自媒體(文字民工)的一種更加完美的借鑒么?
諸如自媒體需要搞清楚自己是在為誰寫作?自己的文字邊界?是否原創?些什么東西?以及對于數據的苛求?
這些都值得我們停下來好好思考自己未來的出路?
對于峰少來說:
自媒體的確很多時候是孤獨的,但是我們不防和文字做朋友,試著從最簡單的文字節奏韻律開始了解文字的情緒;
那樣的話,我們就能走上一條區別于咪蒙之輩的道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