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話題原打算聊聊人性可怕的一面——人性最可怕的不是邪惡,而是偽善,下午刷了遍"一九四二",突然放棄了這個想法,想聊聊生命的脆弱——生和死,但愿我能表達出心中所想吧。活到二十多歲,很多人說依然是朝氣蓬勃的年紀,做個并不難的算術,假設活到一百歲——長命百歲嘛,便已經經歷了生命的四分之一——可是這二十多年的生命精彩么?擁有足夠的沉淀么?所以二十五歲的恐慌,自是不難理解。
愛笑的男生運氣都不會太差,或許打小便受命運的眷顧,沒見過血腥的場面,甚至連家里殺雞通常都會回避,所以落下病根——現在也不會殺雞,對于死亡的印象也很簡單——不見了,消失了——永遠從生活中消失了。養的寵物消失了,至親之人走掉了,熟悉的人離世了。然而死亡真的這么簡單么?我們遲早會面對死亡,生是一種喜悅,死何嘗又不是一種悲傷呢?我比較隨性,會覺得死亡并沒什么大不了,我會覺得生和死都是一種幸福,只有過程中才會充滿不幸,但是假如有一天我真的需要面對死亡,需要在漫長中等待死亡的時候,還能這么灑脫,這么自如么?哪怕死亡并沒那么可怕,甚至算是解脫,可是等待呢——無盡的煎熬,當還可以輕輕松松聊到死亡的時候,死亡自是不值得畏懼的。再到災難——天災人禍,災難來臨的時候,紙糊的生命,無異于草芥,人命何其脆弱,我沒經歷過那種痛苦,自不敢隨意妄斷。零八年汶川地震,還上高中,有明顯震感,但是重慶也沒發生嚴重災情,電視里一遍又一遍放災情播報,只知道需要救災,需要捐款,需要物資,需要醫療隊,可是除了這些還有什么——我不知道,那時我還不懂災難——只知道災難意味著死亡,但是死亡又意味著什么——我不懂。思考過死亡的人才會更好的活著——有時候也會覺得想得太多是不是庸人自擾,但是不去思考哪怕可以拋卻煩惱,卻沒法自我救贖。死亡,于至親之人,于摯愛之人,無論怎樣都是痛苦的,也許離開不需要勇氣,但是留下來的人一定是需要安慰的,繼續在塵世掙扎,無非是經歷更多的苦難而已;于己,再多的不舍,終是夢一場,活著,挺不錯,死了,也還行,問題從來不是如何死,而是如何活——精彩就好。現在我想我懂了些死亡——死亡意味著生命的終結,代表血與靈的歸宿,一切生命也于死亡趨于平等。
生活每天都在繼續,有太多的不幸,太多的意外,太多的坎坷,我不知道心臟會在什么時候停止跳動,生命會在什么時候永遠終結,所以把每天都當作生命的最后一天,努力享受每一縷陽光,盡快去做每件我想做的事,活時盡興,去無所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