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品味四講》有感
? ?生活總是忙碌枯燥的,但人生的意義就體現在生活的美學之中。讀了蔣勛先生的《品味四講》,我也想來談談美。
? ?《品味四講》與《美的沉思》不同,后者是一本專業的美術著作,前者看來更加適合我們這些平常人。既是四講,就有食之美、衣之美、住之美、行之美四講。其實都講得極有道理,在此也不展開。今天便也來談談。
? ?從造字來看,美是羊和大。有一說是指美是形容少女的,似乎也有些道理。古人在進化、發展的道路中,漸漸將自己癡目的稱作美。席慕容寫過這樣一句話:“生命的豐饒與深厚,其實是建立在審美的基礎之上。”美是一種藝術,是一種使人賞心悅目的藝術。學會創造美,學會欣賞美,可以增加生命的廣度和厚度。
? ?美有美的種類。康德將美分為純粹美與依存美,我卻只喜歡將美分為自然美與非自然美。自然美是大自然的動物、植物、無機物等巧妙的美,非自然美則是人文美、藝術美等美。自然美先于非自然美,也優于非自然美。如果說自然美是壯闊,那么非自然美就是精致。記得前幾天在貴州看到黃果樹瀑布,的確被這種美所震驚。一席水簾掛下,水汽升騰十里,水面波瀾起伏。不禁想起李白的《望廬山瀑布》與《將進酒》的“天上來”。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肇興侗寨所不能比擬的。自然會以他最直接的方法震撼到人類最原始的對美的情感。
? ?美,是一種和諧。法國的夏爾·佩潘在他的書中寫道:“我們需要美讓我們與自己和平相處。”《四講》中也有一句類似的話:“人世間的美是一種平衡,也是一種和諧。”何謂平衡?平衡是一個過程,和諧是一個結果。達到的其實就是人本身的淡然和釋然。人們常常因為極端的情緒大喜大悲,這就不是美。美需要的是內心的明凈,方能促成自我的和諧。生活的美無處不在,更是需要我們放低自己,眼前便處處是美。這么講可能有些玄乎,但美就是一種時刻保持微笑、冷靜的生活態度。看見腳邊的草感到一片綠茵,這是美;聽到樹上的蟬叫不覺吵鬧,這是美;嘗到不同的食物細細品味,這是美。美是自己發現的平淡,美是生活的重復。
? 美在生活處處存在,只是發現與未發現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