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五月份了,還有兩個月不到的時間就要結束這讓我有些遺憾也有些自豪的大學四年。
前兩天老師給我們開班會時說道,高考的一百天倒計時時要開百日誓師大會,意味著還有一百天就要參加高考,還有一百天就要高中畢業。
而我們,在僅剩的距離畢業的五十多天里,要半天半天的數,才能體會到大學最后的甚至是人生最后的為數不多的學生時代。
很多人這樣評價大學:在上大學之前,拼命的想進入這個地方;在進來之后,又拼命想逃離這個地方;但畢業真的逃離了以后,又拼命想進來的地方。
所以才會有很多人在畢業后無比懷念大學時光,同時又很詫異的問自己:到底是我上了大學,還是大學上了我?
01青澀時光終有盡頭
今天我想談論的,并非讓身為大學生的你去珍惜大學生活,或是讓工作后的你放下對大學生活的“執念”,我想談的,是我們大部分畢業生的心態問題。
臨近畢業,大家從本來一起行走的寬敞的八車道的柏油馬路上,分道揚鑣。
有的人走向了省會城市的六車道馬路,有的人走向了還算寬敞的四車道馬路,也有的人走向的,是一條崎嶇坎坷的鄉村馬路。
每個人都看似有了方向,無論平緩還是崎嶇,無論寬敞還是狹窄,都出于自己的選擇。
但這些選擇,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
這段時間陸陸續續發消息給身邊的一些朋友,詢問他們的情況,每當他們回復了我“找到了XX工作”或“考上了XX事業單位”后,我都會立刻跟上一句“這是你喜歡的工作嗎?”。
得到的回復和我之前的預測如出一轍,大部分都是回復我說“找到工作就不錯了,哪來的什么喜不喜歡。”
之前看過一期奇葩說,馬東說,我們何必把事情上升到美德的高度。
蔡康永diss馬東的時候說,我們真的已經淪落到美德是高不可攀的地步了嗎?
我也想借蔡康永的這句話對一些人說,我們真的已經淪落到把喜歡當做是奢侈之物的地步了嗎?
的確,在這樣一個畢業生滿天飛的時代,我們從以前的生活壓力慢慢演變成了生存壓力,連找到工作都成問題的時候,是沒有人去顧及自己內心的興趣的。
即使真的有想要去的方向,也會因為前方艱難的考驗望而卻步,退而求其次選擇一個相對容易到達的地方。
但到達之后的生活,你想過嗎?
02柴米油鹽終有厭倦
知乎上總是能看到相似的問題,“現在的工作不喜歡,應該辭職嗎?”、“如何鼓起勇氣辭掉不喜歡的工作”、“不喜歡現在的工作,怎么辦?”。
能讓這么多人眾口一詞、百喙如一,大抵只有一個原因,就是長期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真的會讓人痛苦難言、生無可戀。
所以才會有很多人去知乎、豆瓣這樣的平臺宣泄,尋找和自己相同的群體求得心理安慰,這樣做有兩點好處。
一是你看見了更多人有同你一樣的經歷,便增加了些許安全感。
二是會有人跳出來安慰你,“老兄,生活本就如此,換了一種方式可能還沒以前過得好,何必要從摸爬滾打中重新開始。”
于是在你本來就害怕面對選擇自己喜歡的但不確定的生活時,這些話就將你畏縮前進的心加蓋了一層防護罩。
這樣做的后果是什么?
是網絡上引起眾多人共鳴的那句話:持續性混吃等死,間歇性躊躇滿志。
偶爾下定決心要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但平靜過后依然死守在自己的小島上,不敢掌舵前行。
就像是一個患了癌癥的病人面對成功率僅有百分之五十甚至更少的時候,選擇了保守治療。
那么隨之而來的是癌癥帶來的各種并發癥,以及身體素質的每況愈下。
03漫漫長夜終有黎明
有一些關系好的學弟學妹在幾個月前問過我,想考研,該怎樣選擇專業。
我給他們的回復是:選擇你喜歡的。
上班族每天至少會工作八小時,占一天的三分之一,如果我們在這八個小時中做的是自己喜歡的事,那么其他三分之二的時間也會受益于我們的愉悅的心態,從而把生活質量提高。
村上春樹說,喜歡的事自然可以堅持,不喜歡的事怎么也長久不了。
所以,才會出現很多“工作了兩三年之后重新考研到自己喜歡的專業”以及“一些高薪工作者放棄了原來工作跳槽到自己喜歡的行業”的情況。
相比于他們的重蹈覆轍,身為即將步入社會的我們要幸運的多。
因為我們才剛剛開始人生的下一個歷程,你可以毫無負擔地選擇自己想要的,也可以以年輕為資本定一個高要求的目標,再撒開膀子去堅持。
如果若干年后注定我們要為當初的錯誤買單,那為什么不從一開始就向正確的方向行走。
如果你不知道哪個方向是正確的方向。
那么我告訴你,自己喜歡的,和想要到達的方向,就是正確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