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有兩種人:喜歡茶的,還不知道自己喜歡茶的。
這個學期,問茶社迎來了第一批娃娃。創辦問茶社之前,我曾擔心沒人愿來;如今看到,愛茶者眾。內心渴望的事,無需計較結果,去行動,就有驚喜。
【軍訓送茶】
這是問茶社的第一個活動。在兩周的四天里,從中午到晚上,我們為軍訓中的祖國的花朵泡茶。兩人在帳篷下定點泡茶,另兩三人端著餐盤給別處的新生送茶。有的學生怯怯瞄一眼就走開,有的混熟了每天都來續杯,有的看同伴來拿茶喝,自己也跟著圍過來。
我們在卡片上貼上問茶社歡迎群的二維碼,貼上訂做的logo,寫上祝福語送給新生。有個女生加群后說:“這張卡片是我在地上撿到的,我覺得這個宣傳方式真好~”啥,精心制作的卡片被扔了?轉念一想,正是被不珍惜的人扔了,才讓我們遇見了懂珍惜的人。緣分在流動,往來皆有趣。
路過的送水大爺、保潔大媽,我們也會送上一杯茶。有人覺得茶太高雅,其實茶是最接地氣的。無論是誰,都能在一杯茶里感到愛與寬慰。
【招新】
每年九月,學校廣場上都會上演百團大戰。一開始,問茶社的擺點處和獨立音樂協會挨在一起,他們的架子鼓烈烈燃燒,我們的開水瓶默默沸騰。好不容易有人對茶感興趣,對話基本靠吼。這初次印象費勁兒了點。后來搬到了曲藝社旁邊,長袍和茶服莫名相配。擺點時到處聯誼,發現問茶社與書法協會、曲藝社、吉他協會、陽光愛心協會等等均能交融:茶能成詩入畫,茶館里孕育了相聲,茶會歡迎演奏與歌唱,茶承載著志愿的心。我感到社團間并不是爭搶注意力的競爭關系,而是一個整體,由興趣出發,回到熱愛。
泡茶擺點,像相親,抄著手坐好,不知來者何人,忐忑、緊張又有點期待。介紹問茶社,像搞傳銷,明明無利可圖,卻因為心里太喜歡茶,拉著學弟學妹叨叨個不停。看到有人愿意加入問茶社,像看著前世錯過的情人,舒心地嘆口氣,心想:原來你也在這里。
【中秋話詩茶】
“你知道‘不可一日無茶’說的是哪位皇帝嗎?”“安吉白茶是白茶嗎?”9月29號你若來了我們學校,就會知道答案。國學社和問茶社在那天聯合辦了個活動,中秋話詩茶。
細雨朦朧的廣場上,兩頂紅帳篷,帳篷下掛滿了彩色燈籠,桌上右手邊一把茶壺一摞紙杯,左手邊月餅堆成小山。過往師生可以猜燈謎,答對三道送月餅,再對兩道送燈籠。在“知識就是糧食”的驅動下,參與的人絡繹不絕。
秋雨清涼,人心也清亮許多,這天我們遇到了許多茶的有緣人。當天下午,就有兩位新社員給茶社送來自己的茶葉。有位男生看我們辛苦,買了華萊士給我們吃。湖工茶葉協會的小伙伴騎著車、冒著雨來相會,很仗義地說:“今后你們若有需要,我們可以把帳篷擺滿這個廣場。”
現實往往沒有幻想美麗,實踐出真知,也出阻力。在管理過程中,我發覺最難的是平衡。一個人要陰陽調和,生活與工作要并駕齊驅,社團也是如此。一個年輕的團體運作起來需要秩序和章法,辦活動時,若施加權威、分配任務不當可能導致成員感到疲憊,想要退出。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重心。問茶社的建立是為了每個個體更好的發展,當有成員想退出時,我們對他的現狀予以分析和關心,尊重選擇,并祝福每個人得到成長。就像迎接他們加入時一樣。
在疲憊的時候,我有過退縮和猶豫,心想,我們做這些事有多大意義?校園如此小,能有多少影響力?等我更有能力的時候再推廣茶,會不會效果更好?后來我不再想,繼續去做事,漸漸覺得能做好身邊的事,已是不易。沒錢有沒錢的辦法,沒人有沒人的辦法,不必擔心,去做,一定有辦法。不必擔心力量是否微薄,但問耕耘,不期收獲。我們想要達成的,在行動的剎那就已完成。愛一件事,去做就夠了。愛一個人,去愛就夠了。
相比阻力,問茶社收到更多的是祝福。起初沒有活動資金,我拿出寫《我為什么創辦問茶社》一文收獲的300元打賞。后來,陸續收到13級學長陳超資助的1000元、16級學弟張杰資助的200元、13級學長周星宇資助的500元,一個月內就有了2000元的初始資金。我媽說,你看,只要在做好事,各種力量都來幫助你們。真的是這樣,一旦付諸行動,現實中在顯化、回應著內心的渴望。
一開始,茶葉是我厚著臉皮從家帶來的,后來理事會成員、茶社的新伙伴紛紛貢獻出茶葉,愿意和大家分享。我的朋友歡歡感動于我對茶的喜愛,送我兩餅普洱,高山煙霞和花博,讓我自己去泡、去喝、去感受。朋友秦攀和我一同構思茶知識傳授方法,都想在我們學校向學生普及茶文化。天緣老師送給問茶社一個99熟坨,敞開茶室迎接大學生茶友的茶會辦了無數場,好茶滋潤了無數年輕的焦慮。周星宇學長為問茶社題字、招新時認識的學妹魯瑞珂當天就幫我們泡茶、理事會的寶寶們貢獻時間精力辦活動……不計其數。問茶社的正式群今天已有204名成員,在我看來加入問茶社已然是一種支持。還有許多家人、朋友,予以問茶社以關注和支持。真心感謝你們。
我在茶中變得更快樂、更真實、更輕松,我在茶的分享和推廣中變得更堅定、有力量。茶能給你帶來什么?喝一杯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