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一篇如雞湯般的深度干貨文章——想成為年薪30W+的運營,你必須具備這4個“運營思維”。
這篇文章中涉及到的內容曾經在未踏入運營界之前,抱著對運營感興趣的態度拜讀過,里面講述了四個運營思維,即流程化思維、精細化思維、桿杠化思維、生態化思維。
當時懵懵懂懂,也并未深入探尋這四個思維出現的深層內涵:這四個思維的出現,到底是為了服務于什么?直到自己入行后,并在不斷的實踐中才懂得了運營人以目標為動力,以結果為導向的世界觀。使自己更加深刻的明白了這四個運營思維的重要性。
什么叫以“以結果為導向”呢?在我看來它首先是一種思維模式。
即在具體的工作中,無論做什么工作都要先考慮希望實現什么樣的結果,為了這個結果而考慮該去使用什么資源并對該資源進行如何規劃,使所有的工作和規劃都是為了實現目標而做的。
有了這種工作思維,就可以指明工作的方向和明確工作真正的意義。是為了結果而工作,而不是為了工作而工作。
這就等同于規劃自己的人生目標,朝著目標向著理想前進不比勝過無頭蒼蠅更好么?
其次“以結果為導向”更是一種卓有成效的工作方法。
在工作過程中以結果為導向實際上就是采用逆向思維,找到工作方法和思路,制定相應的措施。其實作為老板來講他們更滿意的是這種以結果為導向的工作態度,因為這更能體現一個員工對公司的責任。
現在碎片化閱讀的流行,每天接觸的知識雜且多。所以有一些思維方法,不去實操永遠也無法體驗到它的價值。這也是很多前輩不斷提到的學以致用,才更有價值。
前段時間上線過一次活動:通過參與線上話題討論,用戶進行原創內容輸出。并在這些用戶范圍里選取幸運用戶,給予參觀我司工廠并贈送產品大禮盒的獎勵。
這次活動的舉辦,首先要確定我們希望能夠達到什么樣的效果?我認為理想的結果有兩個:
一、通過線上話題討論,創造一定數量的用戶原創內容,甚至是在原創內容中有一定規模的優質內容。
二、通過到工廠參觀和使用公司產品的這些幸運用戶,為公司和產品進行一定范圍內的口碑宣傳。
所以為了滿足這兩個活動預期的結果基,因此在制定活動規則的時候,通過低門檻讓大多數人都有機會參與活動,但是在低門檻的基礎上提高獲獎的要求,來促使高質量原創內容的出現。
在挑選幸運用戶的時候,運營人員必須要對有機會獲得獎勵的人員進行人為干預。因為參觀工廠的目的就是通過參觀用戶的宣傳,進行產品口碑建立。所以這些用戶本身應該具有以下的特點:
1.對參加該參觀工廠的活動具有無比的熱心和好奇心。
2.本身是一個容易且愿意去接受新鮮事物和新鮮觀點的人
3.熱衷于向身邊人傳遞自己的所見所聞和感想,經常使用社交軟件且愛分享愛曬的用戶
4.當別人有疑問的時候,他有時間且愿意去通過分享自己這次經歷去幫助他人。只
有滿足其中這些特點的用戶,才有可能在參觀完工廠之后,達到一種小范圍內的口碑傳遞。但是考慮到現實活動中能夠創造出優質能容且符合以上條件的用戶實為少數,所以才需要我們運營人員在不影響結果目標的前提下,進行合理的比例搭配。
在分享完這個案例后,我突然想到當初大學開學時做的一件蠢事,就是因為沒有“以結果為導向”,結果造成了實際效果不理想。
想必大家都經歷過大學第一次開學時的班級聚餐,因為當時大家剛來到大學,同班同學也互不認識,所以要通過聚餐來使同學們相互了解。
在聚餐過程中,一般都是由一個或者兩個代班長主持。因為他們相對于其他同學,認識的人會更多,也比較容易舉辦好這次聚餐。但是在聚餐中,卻無法避免的以自己為核心去主持這次聚餐了。
這樣的結果就導致了不認識的同學在聚餐結束后依然不認識。這就是一個典型的失敗案例。如果在此期間,比如進行一些隨機分配同學做游戲的活動,會不會更能讓陌生的同學有機會相互認識呢?
很早之前就聽過一句話,“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現在想想還真是,如果沒有進入這一行永遠也不會明白這些理論,到底代表著什么意義。
在碎片化的閱讀時代中用思考和行動,去發現閱讀的魅力。
一位互聯網行業的二流本科大四運營實習生。
因為有夢想,不容松懈。
不成熟的見解,真摯的懇請各位前輩們的指點。
【每日寄語】沒有夢想遙不可及,沒有困難不可戰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