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點團隊第33期中級班學員堅持分享第 1172天 總約練152次 來訪者109 觀察員38 咨詢師5
昨天《禮記》更新了,開始講月令篇了。月令是《禮記》當中的第六篇,月是天文,令是政令的意思。古人用一年十二個月當中的天文現象和物候現象,制定出了天子以及各級官員們的行事規范,和人們日常生活當中所需要遵守的生活準則。但是在古代月令的重點是在于天子,是需要天子在頒布政令的時候,要與當月的天文現象和物候現象相結合,以保證施行政令的合理性。所以月令,其實是依據天文形式的另一種王制。
月令文化最早是起源于遠古時代。當時的人們通過觀察月亮的盈缺,觀察太陽的運轉規律,逐漸地形成了以十二個月為大綱的時間體系,這樣就可以方便人們進行農業生產活動了。
那古人是觀察了哪些天文現象和物候現象,來確定四時十二月的呢?最早期的時候,人們是通過觀察植物的萌芽、開花、繁茂、枯落,觀察動物的蟄伏、生長、繁衍,以及自然的風霜雨雪等現象,來確定四時十二月的。
但是在當時由于不同地區的森林和湖泊,會影響到這些物候的變化,所以古人又通過觀察天文現象,長期地觀測日、月、五星的運轉規律,然后通過總結,準確地確定出了四時十二月。就這樣我們的生活當中,就有了年、月、日的概念。
月令篇就是講的以每個月來規定天子在每一個月份需要處理的政事,所穿的衣服,所吃的食物,以及每個月所要舉辦的祭祀和所使用的禮儀,都是要按月份來施行的。
比如在春季的時候,天子頒布的政令,是要以寬厚、仁愛為主,禁止殺伐傷生。到了秋季的時候,萬物從繁茂成熟,逐漸走向枯落,在這個時候天子就要以懲罰罪惡,征伐不義的事情為重心。并且還要多舉行祭祀,感恩自然的饋贈等等。所以這也體現了古人對于自然的一種尊重和敬畏,同時也體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所以這也就意味著我們生活當中,人們的行為是要順應自然變化的。
月令的全文一共分為十二個部分,每一個部分都是以月份來施行政事的。內容包含了當月的天文現象,太陽和星象的運轉位置。包含了陰陽五行所對應的事物,以及物候的特征。包含了天子的衣食住行,以及所要頒布的政令。包含了宗廟祭祀,農業活動,以及所需要禁忌的事宜等等。
古人通過觀察天體運行,對于一年四季十二月二十四個節氣,又總結出來了哪些規律呢?
我們都知道一年十二月,由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組成,每一個季節分別由三個月份來組成,而且古人把每個季度的三個月份,由孟、仲、季來表示。比如春季農歷的一月就是孟春,農歷的二月就是仲春,農歷的三月就是季春。每一個月還會有兩個節氣組成,每一個節氣大概會持續十五天的周期。月初為節氣,月中為中氣。
比如農歷一月是孟春,包含了立春和雨水兩個節氣。到了農歷二月就是仲春,包含了驚蟄和春分兩個節氣。農歷三月就是季春,包含了清明和谷雨兩個節氣。接下來到了夏季,是由農歷的四月、五月、六月組成。農歷的四月是孟夏,包含了立夏和小滿兩個節氣。農歷五月是仲夏,包含了芒種和夏至兩個節氣。農歷的六月是季夏,包含了小暑、大暑兩個節氣。然后就到了秋季,秋季是由農歷的七月、八月、九月三個月組成。農歷的七月是孟秋,包含了立秋和處暑兩個節氣。農歷八月是仲秋,包含了白露和秋分兩個節氣。到了農歷九月是季秋,包含了寒露和霜降兩個節氣。最后我們就來到了冬季,是由農歷的十月、十一月、十二月組成。農歷的十月是孟冬,是由立冬和小雪組成。到了農歷十一月就是仲冬,是由大雪和冬至組成。而到了農歷的十二月就來到了季冬,是由小寒、大寒組成。
以上這些就是四季十二月二十四個節氣的變化規律,每年四季時序的更替,大自然呈現的都是往復循環的規律,而二十四個節氣當中,每一個節氣都有著明顯不同的特征。
比如立春作為二十四個節氣之首,也是冬季和春季的交替,這個時候就有著萬物復蘇,風和日暖的特征,而在立秋時節,陽氣逐漸衰落,陰氣開始增長,大自然也會由陽盛轉向陰盛的過渡。所以這個時候,萬物就有著從繁茂生長走向成熟衰落的特征。
古人通過觀察日、月、五星,又總結出來了哪些規律呢?其實在古代,古人觀測天文現象的時候,是以五星和七政為主要內容。五星是我們肉眼可見的金星、火星、木星、水星、土星。七政是在五星的基礎之上,加入了太陽和月亮,所以被稱之為七政。
然后古人在觀測日、月、五星的時候,是以恒星來作為背景的。因為恒星相互之間的位置,相對是穩定的,所以以恒星作為背景來確定日、月、五星的運轉位置。并且還選擇了黃道和赤道附近的二十八個星宿來作為坐標,簡稱二十八宿。
那黃道和赤道又是什么呢?這里古人做了一個假設,比如以地球為中心的球形天空,稱之為天球。然后地球的公轉面投影投射到了天球上,就被稱之為黃道。然后地球赤道的投影投到了天球上,被稱之為赤道。所以古人在黃道和赤道附近,又劃分出了二十八個星宿,然后再把這二十八個星宿分別分布于東、北、西、南四個方向,每一個方向由七個星宿組成。每一個方向的七宿,并不是由七顆星星組成,而是每一個星宿,都是由若干個星星組成的。然后古人再把分布于四個方向的二十八星宿,聯想成四種動物的形象,被稱之為四象。
比如東方的七個星宿,被古人聯想成了巨龍的形象,所以被稱之為東方蒼龍。北方的七個星宿被古人聯想成了龜和蛇的形象,所以被稱之為北方玄武。西方七個星宿被古人聯想成了一只猛虎的形象,所以稱之為西方白虎。南方的七個星宿被古人聯想成了一只飛翔展翅的朱雀。所以叫南方朱雀。而且這每一個方向的七個星宿古人都給它們賦予了名字。比如東方的七個星宿,是由角、亢、氐、房、心、尾、箕,這七宿組成。我們拿最后一個箕宿來舉例子,箕宿就是東方星宿當中的第七個星宿,所以叫箕宿。北方的七個星宿。由斗、牛、女、虛、危、室、壁,這七個星宿組成。西方的七個星宿,是由奎、婁、胃、昴、畢、觜、參,這七個星宿組成。南方的七個星宿是由井、鬼、柳、星、張、翼、軫,這七個星宿組成。我們以南方朱雀為例,比如從井宿到軫宿,古人會把它聯想成一只飛鳥。柳宿鳥嘴,星宿是鳥的脖子,張為嗉,翼為羽翮,就這樣被古人聯想成了朱雀的樣子,所以被稱之為南方朱雀。
除此之外,古人還會依據陰陽五行十天干、十二地支,來對應四季十二月。古人的智慧實在是太牛了!
天降甘霖解旱情
今年的氣候異常,幾個月來,天空像是被一層無形的薄膜籠罩,少有降雨的光顧。陽光日復一日地炙烤著大地,空氣干燥得仿佛能點燃一根火柴。田間地頭,莊稼和菜地都遭受了嚴重的旱情,葉片卷曲,土壤裂開了一道道觸目驚心的口子,仿佛在無聲地呼喊:“水,我們需要水!”
種地的心急如焚,他們知道,莊稼是他們的命根子,是全家生活的指望。面對旱情,他們沒有坐以待斃,而是紛紛行動起來,澆水抗旱。有的用抽水機從河里抽水,有的肩挑手提,從遠處的水井中取水灌溉。盡管這樣辛苦勞累,但看著莊稼一點點恢復生機,他們的心中還是充滿了希望。
然而,人力終究有限,面對大自然的嚴酷考驗,人們還是顯得力不從心。就在大家感到絕望之際,天氣終于有了轉機。由于冷暖氣流的交匯,天空終于布滿了厚厚的云層,加上各地人工增雨,緊接著,豆大的雨點從天而降。風呼呼地吹,雨嘩嘩地下,空氣中散發著泥土的味道。
雖然這次的降雨只有幾個小時,但對于飽受旱災之苦的大地來說,卻如同天降甘霖。雨水滋潤了干渴的土壤,讓莊稼和菜地重新煥發了生機。葉片逐漸舒展,土壤也慢慢閉合了裂口,仿佛在歡慶這場來之不易的雨水。
農民們站在田埂上,看著這場雨,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他們知道,這場雨不但解決了旱情,還給他們帶來了希望。種菜的老人們再也不用每天為菜地澆水了。
這場雨不僅滋潤了大地,更滋潤了人們的心田。它讓人們看到了自然的力量,也讓他們更加珍惜每一滴來之不易的水資源。在未來的日子里,人們將更加努力地保護環境,讓大自然與人類和諧共生。
曾經有偉人說過,人定勝天。不過,在現實生活中,對于種地的人們來說,很多時候都是人靠天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