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價格歧視
所謂價格歧視,就是研究如何盡量吃掉消費者,同一樣商品,如何讓A愿意出30元,讓B出20元。(A最多出30元,B最多出20元)
核心在于:間隔消費者。
手段一:個體歧視
讓每個個體付出他最多愿意付出的價格。例如,屢見不鮮的“拍賣”。
手段二:銷量歧視
例如3人成團,3人一起買的價格會比單人的少很多,采取薄利多銷的原理。
手段三:間隔歧視
有些網吧會分成競技區和游戲區。價格分別是6元每小時,和5元每小時。
如何用到工作中去?
1 買5萬的理財產品的額度,就可以以8%的收益買到產品?
但如果是理財產品這樣操作,會不會引起用戶體驗不好?或者說,應該是額度為參考標準,還是以申購次數為參考標準?
如果是申購次數的話,周期內(一個月或55天)申購3次以上,就可獲得周四神秘禮?還是其他產品?
這樣的話,我們就應該有一個明文規定,什么樣的活動可以申請怎樣的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