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者以識為主,入門須正,立志須高,以漢魏晉盛唐為師,不作開元天寶以下人物。
詩者要有見識,必以雅正、高遠(yuǎn)為本。漢魏盛唐諸公情調(diào)淳雅,自有一種氣格,為開元天寶以下人物所不及。
若自退屈,即有下劣詩魔入其肺腑之間,由立志之不高也。
若退縮茍且,便落入江西 、晚唐、四靈、江湖之門徑,境界狹隘逼格,所以立志不高。
行有未至,可加工力;路頭一差,愈騖愈遠(yuǎn),由入門之不正也。
開頭入門之正為學(xué)詩之根本,路頭一差便入歧途。
故曰:學(xué)其上,僅得其中;學(xué)其中,斯為下矣。又曰:見過于師,僅堪傳授;見與師齊,減師半德也。工夫須從上做下,不可從下做上。
若功夫不從上做,胸中便不能養(yǎng)其浩然之氣,其詩亦無品格。
先須熟讀楚辭,朝夕風(fēng)詠,以為之本;及讀古詩十九首,樂府四篇;李陵,蘇武,漢魏五言皆須熟讀;即以李杜二集枕藉觀之,如今人之治經(jīng)。然后博取盛唐名家醞釀胸中,久之自然悟入 。
楚辭之朝夕風(fēng)詠為根本,古詩十九首委曲婉轉(zhuǎn),意味無窮,樂府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承國風(fēng)而來。漢魏五言如建安諸子之慷慨悲涼、潘陸之詞采繁縟、元亮之平淡深厚、大謝之鮮麗皆有可觀之處。李杜二人為集大成,必如今人治經(jīng)而觀。盛唐名家如王摩潔、孟襄陽之空靈、王龍標(biāo)之清朗、高岑之豪邁皆為佳品。
雖學(xué)之不至,亦不失正路。此乃是從頂上做來,謂之向上一路,謂之直截根源,謂之頓門,謂之單刀直入也。
以上諸家皆為上乘, 博取之,則入雅正、高遠(yuǎn)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