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朋友來家做客,問為什么沒有電視。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的客廳里只有臨窗一張大的會議桌,配了電腦、木椅子和書架,當然這只是我的個人喜好。但這個問題開始讓我思考為什么我不再能容忍電視。
當然可能你有一萬個理由來討厭電視,去選擇關閉它。但對我來說,節目內容和時間都受制于人,電視讓你看什么就得看什么才是我最無法容忍的事情。我得自己去獲取和整合對我有用的信息,不依賴于電視對我的灌輸。
不能自己訂制節目,電視放什么我就得看什么,而且我看的東西還得受制于電視節目制作人的品味,遇到一個品味差的制作人,像是吃了一顆蒼蠅似的難受。當然我可以換臺,只剩下了在已有的節目中的選擇權,最終還是不得不關了它。而且我們電視承擔的更多是所謂XX任務,總會有意無意地往XX方面去靠攏,連春晚這種娛樂節目也都會以一個有教育意義的事情來結尾。這種選擇下有時候等于沒選擇。
這種受制于人的感覺非常不好,我所看到的都被幾個電視臺統一安排了,而且安排的內在邏輯都是一致的。我從頭到尾都被教育著,教育我應該這么活,教育我應該那樣想。我是成年人,我有自己對事物的判斷能力,而且就算我判斷錯了,我有能力對自己選擇的后果負責,我不需要電視告訴我我的人生應該怎么過。
當然生活中我時常遇到困惑,但我并不能去訂制有針對性的節目來為我答疑問解惑,最終我還得依靠即時可得的互聯網來幫我。我喜歡什么樣的節目,喜歡什么樣的內容,就去互聯網上找相關的主題,當然有些內容也是來自電視,但這種來自電視卻是我自己定制的,我看什么是由我自己決定的。
獲取信息和知識的效率極差,當我遇到一個好節目后,在漫長的節目過程中,我還是得花大量時間來篩選對自己有用的信息,可能看了二小時的電視,只有其中十分鐘是我需要的信息。而且更費時的是,我得繼續花時間去互聯網上找各種資料來驗證這個信息的正確性。這種獲取信息和知識的效率讓我覺得投入和產出非常不合理,是效率極其低下的一種方式,時間不能這么用來浪費。
資訊的即時性差,而且深度也有問題,資訊的傳播方式的真正變革應該是從微博產生后,它改變了資訊的來源及傳播的方式,再加上智能手機,兩者相得益彰,資訊的產生、傳播都發生了質的變化。電視不再是資訊的第一時間來源,而且也不是可靠的信息來源,它總會掐頭去尾只展示想展示給你的。于是在深度有所優勢的電視也就產生了傾向性問題,深度有了唯一方向的傾向性,那就什么也不是了。
時間不可自由選擇,什么時間放什么節目這是固定的,要么看要么錯過,這就得要求我調整辦別的事情的時間來適應電視的時間,遇到無法調整的事情就得錯過,然后去網上看。時間上的不可自由選擇也是件極其難受的事情。
當然我知道其實大部分人只是把電視做為一種背景聲音來使用,吃飯的時候,干家務的時候,來點電視,即不耽誤干活,又獲得了娛樂和信息。但是我想知道,如果有這個時間,為什么不通過互聯網去看自己喜歡的節目呢,拿自己喜歡的聲音做背景聲音不是更有趣?除非你并不知道你需要什么,只知道別人為你安排什么。
有人會說,如果這樣你就不是不看電視,只是你把電視節目換了個渠道,改成網上看了,本質上還是在看電視。不錯,有些電視節目是這樣的,這些極少的一些節目,我要么用它來做為運動或干活時的背景聲音,要么用它來做為休息時的娛樂,要么是獲取一個點的知識。但這絕不是改變了收看渠道這么簡單的事情,拋去電視節目在我網上收看的節目中占比極低這點不說,這點的改變本質上是我們由被動接受變成了主動去獲取,變成了我們在主動去整合各方資源為已所用。已經拋棄了別人安排什么我就接受什么的意識了。
看電視應該是小孩和老人的專利,小孩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放什么動畫片就看什么,直到長大有了自己的鑒別能力才會有所選擇。而這一代的老人,是從傳統的電視傳播下漸漸變老的,沒有經過互聯網的高度參透,電視對他們來說更容易和沒有門檻,而且相對來說對信息需求較為單一,電視完全可以滿足。但從70后出生的人,互聯網實際上是滲透到了生活各個方面,似乎再沒有什么必須從電視中獲得了,除非是自己很懶,懶到只愿意聽從電視的安排。
存乎一心
如果你仍然離不開電視,自己分析一下對電視的需求是哪些方面,這些方面是否使用互聯網更容易滿足?把電視關掉半個月,看看生活都發生了哪些變化。結果可能會讓你大吃一驚!
-----------------------------------------------
如若不信
微信號:ruruobuxin
作者:江南陰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