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荷風(fēng)拂過,千畝碧蓮涌動,一池芙蓉出水,就知道離廚房的那鍋老藕湯飄香的日子不遠了。
這是個“小鮮肉”橫行的時代,夏天的燥熱還剛始,徹夜蛙聲的鼓動,蓮農(nóng)們急不可待地把藕以小“小鮮肉”的形象推上菜市場,進入尋常百姓的餐桌。此時的藕,白嫩嫩,脆生生使人頓生憐惜之情??尚∝渹儾还苓@些,攤前的地上,不堪的三輪車里,臟兮兮的塑料盆里,橫七豎八地放著。喜歡拎個竹籃買菜的我總想,這“鮮甜白嫩帶花香”的藕應(yīng)供在精致如我家竹籃,或是略顯歲月滄桑的籮筐里,可惜這只是我一廂情愿罷了。
沒有經(jīng)過暑熱煎熬,秋意撫慰的藕是不適合煲湯,只能是清炒或是涼拌。
盛夏時節(jié),我家的餐桌幾乎天天有藕。隨便挑一節(jié),去皮。鋒利的刀鋒下一片片薄薄的白花花的藕在案板上鋪開。充滿煙火味的廚房里,“藕斷絲連”這個成語不合時宜地在我的腦子中不斷跳躍著。手里忙活著,腦子里會翻騰著狗血電視劇中男女主人公藕斷絲連的故事。關(guān)于藕的詩句會排山倒海地涌入我的意識里,“荷兮荷兮不露面,水底藕莖仍相連。”藕似乎與生俱來與浪漫有關(guān),可惜成了我等俗人的口中之物。食物可以融入浪漫詩句,廚房也可以邂逅陽春白雪,這是一個主婦在廚房里淺薄的想法。
我家的清炒藕有自己的特色。我總認為,如此清雅的藕不需要太多的佐料,亦不適合放太多的佐料,更排斥蔥姜蒜等俗物。
鍋內(nèi)放入油,待油熬熱冒青煙,藕片下鍋,“哧啦啦”一聲嘆息,隨著一陳翻炒聲,一盤清炒藕片出鍋。藕的鮮香和油鹽的碰撞,產(chǎn)生一種清爽的口味在舌尖上漫延開,成為尋常日子的幸福。
酷暑難耐的夏天,以清淡主打的食譜中,涼拌藕不失為一種最佳選擇。
我家的涼拌藕喜歡切成不規(guī)則的丁。藕去皮切丁待用,水燒開下藕丁焯兩三分鐘,撈出涼開水沖,這一步很重要,決定涼拌藕丁是否脆爽的命運。接著放在涼開水中泡兩三分鐘,濾干裝盤。放入鹽、糖、香醋,淋上香油,(我家做菜不用味精、雞精)略拌,一道清淡脆爽的涼拌藕丁即成。
吃著,吃著,我突發(fā)奇想,何不拌成甜的,作為餐后水果。我試著做了一次,只要把鹽、糖、香醋、香油換成蜂蜜,味道果然不錯,從此一發(fā)而不可收。廚房的方寸之地也需要創(chuàng)新,讓我這個主婦無限感慨。
期待著秋風(fēng)起,黃葉飄的秋天到來,那些個頭大,色澤深的藕就會上市。雙休天拎兩個回家,去皮,切成三角塊待用,排骨焯過,洗凈浮沫,和藕塊一同下鍋,水沒過排骨和藕塊,加料酒、糖、拍碎的姜塊。大火燒開,慢火燉上幾個小時。我在書房或者客廳待著,做著自己的事,或干脆跑到七樓陽臺上去侍弄花草。讓藕和排骨在水和火的煎熬中鳳凰涅槃,廚房里慢慢地飄出了香氣,香氣一直漫延到心底,生活的美好也直抵心底。
開鍋放鹽,白白的藕塊已然變成褐紅色,藕的清香和排骨的濃郁在湯中化開,變成秋日餐桌上好的佳肴和滋補之品。
立秋將至,離廚房那鍋老藕湯飄香的日子還會遠嗎?
簡書的拼命三郎們,職場的打拼還需廚房那鍋老藕湯的撫慰,人生才有意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