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誠〈孟子〉學習筆記228,7-1-7,離婁章句1-7》
【"上無道揆也,下無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義,小人犯刑,國之所存者幸也。"】
今天是丁酉年壬寅月丙戌日,二月初三,2017年2月28日星期二。
一.
道,是義理。揆,是量度。工,是百官。度,就是法。
孟子接著論述不仁而在高位的禍害。
如果在高位的人,為政任其私意,為禍是貫通性的。
如果領導不依道理度量事物,那么,手下將因此而從事于恭維,看領導臉色行事。領導的喜好代替義理,領導的臉色代替法度。這樣一來,手下也將不會有所執持,不再把法度作為應當遵守的行為準則。
朝廷之上,全憑著道理才能發出政令廣布威信,如今,在上位的人不依照義理度量事物,將導致大家都要遷就著他的個人意志。遷就一個人就要遷就同類人,依此類推而紛紛擾擾、變更無度,政令失去統一的準則,朝廷之上,就沒啥義理的威信了。
眾多的官員,全依著法度才能順命以成就信義,如今,眾多的官員沒了法度可守,就會偷懶懈怠欺下罔下,不好好干工作,這些官員,再沒人用法度約束自己的了。
朝廷不信仰道義,在高位的人肆志妄行,觸犯義理,就不會想到體恤下面的人;官員不信仰法度,在下位的人放辟邪侈,觸犯刑法,就不會有所顧忌。
可見,一個不仁的人處于高位,而下面的人就會這般地風化于邪,這就是在眾人之中播種惡的種子。
都已經這樣了,國家還不滅亡的,只是由于僥幸罷了。
二.
上至朝廷之上,國家之重,尚且以修身為本;以一身之輕,一己之微,又豈能不以做人為志呢。
做人貴在立志,志立身正,志衰行亂;立志之別,判若云泥。
【學習參考書目】
《四書章句集注》朱熹著
《張居正講解<孟子>》張居正著
《讀四書大全說》王夫之著
《孟子正義》焦循著
《孟子譯注》楊伯峻著
《孟子與離婁》南懷瑾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