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云南,每年雨季都將帶來滿山片野的小精靈,他們五顏六色,高矮胖瘦,軟硬皆有,可食可賣。
七月中旬,我帶著省外的老公回家,撿菌的項目是被安排在第二天的早晨。
六點四十分的鬧鈴格外刺耳,老公揉著睜不開的睡眼問道:“有必要這么早去嗎?”我說:“當然!”
我們提著小籃子出門,天剛剛亮,晨風迎面吹來有點點涼。順著那條進山的唯一小路望去,非常明顯,比我們早的大有人在。
老公不認識野生菌,所以他每看見一朵都要來向我確認,只有被告知無毒,他才敢放進籃子。
“老婆,老婆,我好像撿到了。三兄弟耶!你快來看,這是什么蘑菇?”
“來了,來了!”
我聞聲趕過去,只見老公對著一窩牛肝菌仔細端詳。三朵黏連在一起的,高矮錯落,松針掩護,小草相伴,非常漂亮。
“哇塞,你太厲害了吧!這可是好菌。”
得知是無毒可食的牛肝菌之后,老公迅速把它哥仨從土里取出放到籃子里。
“你可真是厲害,一到山上就看到蘑菇,還這么好,我真是好羨慕你呢!”
“哈哈哈,誰叫我視力雙眼5.3呢,沒實力有視力。”
老公欣喜激動溢于言表,這也大大給了他動力。
他開始有了興趣,提了精神,滿山搜索,以至于在接下來的一兩個小時,我耳邊不斷想起一句話。“這是什么菌?”
青頭菌的傘傘是綠色的,上面很多不規則紋路,其名聽上去也很形象。青頭菌在可食菌中小有名氣,因為其肉質鮮嫩,汁水鮮甜,口感脆爽。
沙羅包是我們當地的叫法,因為它通常長在沙羅樹根旁而得名,學名叫老人頭菌。老人頭菌因肉質細膩糯滑,富有彈性且滋味鮮美,可與鮑魚媲美,故被譽為“植物鮑魚”。
大紅菌可能是最出名的,因為一首“紅傘傘白桿桿,吃完一起躺板板,躺板板,埋山山……”而家喻戶曉,被人們當做可怕之物。其實不然,此紅傘傘非彼紅傘傘,此紅傘傘非但沒毒,還很美味。
“紅蔥!”
“雞油菌!”
“銅綠菌!”
他的接連大豐收,搞得我這個本地人很沒面子。于是我也不甘示弱,仔細尋找,每一顆樹下,每一叢小草,都成了我重點觀察的對象。
“哇,我撿到干巴菌耶!”
終于,皇天不負有心人,我也能在他面前得瑟一回。
“這個可不得了,比肉還金貴,口感極好,味道鮮美,別看這么一朵,和著別的菌一起下鍋,滿屋子噴香,隔壁小孩都得饞哭。你知道炒菌子要放什么嗎?必不可少的……”
“老婆,這好像是雞樅喔。”
我正得意洋洋地給他普及干巴菌的知識,他一句驚呼打斷了我。
“天吶,這可不就是雞樅嘛!”
我探頭望過去,他腳下一片火把雞樅,小精靈們正值“壯年”時期,小傘半開半合,十幾二十多朵排列在那里。
我和老公小心翼翼地把它們一朵一朵從土里弄出來,那種感覺別撿到毛爺爺還要刺激。
我們在山上一連走了幾個小時,過程可謂充滿驚喜,刺激和滿足。
最后,滿載而歸。加青椒,加大蒜,起鍋燒油,下肚。
哈哈哈,這就是今天的小故事。